李晨卉
(西北大學 陜西西安 710069)
在當前的社會中,手機作為一種新型的即時通信工具,其自身所具有的特點,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一定的便利性。為了充分確保中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不受到手機的打擾,糾正中學生對于手機的依賴情況,作為教師,應采取必要的措施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
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發揮自身的監督作用,幫助學生切實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充分尊重學生,讓學生自覺抵制對于手機的依賴情況。教師應注意分析本班的學生,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干預措施。對于個別嚴重依賴手機的學生,教師應重視與其進行溝通和交流,讓他明白這種行為是錯誤的。教師應重視對本班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向學生解釋手機依賴的危害性,切實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教師應鼓勵學生自身樹立學習目標,有了為之奮斗的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明確自身的學習責任。教師應鼓勵學生多參與實踐活動,通過參與班集體中的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多與現實世界中的人進行交流。有的學生自身對于手機充滿依賴,是因為學生自身性格有所缺陷,不敢與人進行交流。通過開展多種集體活動,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鼓勵學生多與他人進行交流,在各種實踐活動中收獲成功和自信,降低學生對于手機的依賴。在參加集體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發現自身的閃光點,有利于學生增強自信,也有利于學生加深彼此之間的了解。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場所,在學校中,應有著明確的行為規范,禁止學生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保證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能夠集中,為學生搭建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讓學生進行學習,有一個可以學習的榜樣。手機作為高新技術的產物,其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合理應用手機,能夠為學生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多的便利性;過多使用,也會給學生的日常生活造成負面影響。教師應教育學生正確看待手機,學會合理利用手機,擺脫自身對于手機的依賴情況。教師可以根據當前的教學進度,開展各種形式的文體活動,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實際生活中來,學生擺脫對于手機的依賴情況。教師也應注意和學生家長進行聯系,及時地就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探討,針對學生出現的對于手機的依賴情況也應及時知會家長,讓家長也自覺參與到干預學生依賴手機的情況中來,切實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問題。教師應正確認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對于中學階段的學生,其自身雖然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卻并不是沒有。教師應鼓勵學生開展自我干預,發掘學生的主體力量,讓學生自覺抵制手機,做到自我管理。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發揮自身的監督作用,應引導學生多將時間用在學習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為了確保學生的健康成長,家長自身也應認真看待自身責任,發揮自身的表率作用,在家庭中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讓學生高效利用課余時間。家長應對與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約束,對于學生出現的對手機依賴的情況進行制止,采取賞罰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擺脫對手機的依賴。家長應多利用課余時間,和學生的任課教師進行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表現,了解學生的心理波動情況。家長應在家庭中為學生營造一個合適的讀書氛圍,引導學生放下手機,開展閱讀,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自身如果能夠做到以學業為中心,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其每天就能合理安排自身時間,嚴格管控自身的手機使用時間。針對于一些重點學生,在幫助其克服對手機的重度依賴時,學生家長可以聯合教師采取必要的強制措施,控制學生使用手機的時間和地點,讓學生自己減少使用的時間。當學生長時期不接觸到手機后,自身也會將一部分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上去。在家庭中,學生家長可以組織開展一些家庭文化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家庭文化活動,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家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切實抓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社會中,手機的出現為人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性,一味地禁止中學生使用手機這一方式是行不通的。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利用自身影響學生,讓中學生學會合理利用手機,糾正學生的不良使用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