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蓉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十一中小 四川攀枝花 617000)
實際上語文學科隸屬于國學的一個分支,國學教育的滲透已經成了目前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任務,小學階段興起的國學潮流已經成了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改革方向。筆者在本文首先闡述了滲透國學教育的目的,隨后從興趣激發、豐富國學內容、培養國學意識等方面展開教學實踐分析。
首先從我國的歷史文明發展來看,國學是五千年文明史中的一個亮點,而語文學科正是傳承文化的一個重點學科,所以在小學語文學科中滲透國學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國學意識,使其能夠在日后的學習與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傳承國學知識。國學教育包含的內容較多,在小學語文中涉及的也很多,例如常見的古文、古詩、書法等都屬于國學的范疇,所以對于教師來說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滲透國學并非難事。從文化傳承的角度上看,學生能夠學好國學、傳承國學是在學習生涯中的一項最基本的義務和責任,所以教師要想實現國學教育的全面滲透,也應該順應教育教學的改革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重視國學教育提倡國學傳承。
意識是行為主導,所以教師要想順利地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首先就是要重視學生國學意識的培養,使其認識到學好國學、傳承國學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建立傳承文化的一種使命感,但是對于小學生這個年齡段來說要想強化意識并非易事,教師應講究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在學生開始接觸國學范疇內的知識時,就要為學生強調國學,給予學生具體的國學概念,幫助學生認知國學。
例如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利用課堂幾分鐘的時間調節學生的聽課興趣,然后抓住時機為學生普及國學范疇,較為常見的就是唐詩、宋詞以及書法等內容,再有教師可在釋義古詩的教學中滲透我國的歷史文化,使學生在語文課堂的學習中潛移默化地認知國學。
激發小學生對國學的興趣主要是通過開展教學活動的方式,促進學生對國學知識的認知,例如教師利用課堂的一小部分時間開展古詩詞接龍課堂活動, 也可以鼓勵小學生自己措辭組詩,還可以在整個學校內開展《國學》和《四大名著》知識競賽。實際上激發小學生對國學興趣的方式較為多樣,教師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還應掌握學生的興趣方向,這樣才能夠做到針對性地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熱情,學習興趣對于學好國學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在這一環節還可以通過增強交互、歸還學生自主性等方式逐步提高學生對國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此外學校方面可在每年的寒暑假選擇國學基礎較為扎實的學生到省區參加古詩詞大會 ,為學生提供表現的平臺和機會,促進學生在學習古詩詞中不斷地提升自我。
近幾年來,在教育教學領域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極為廣泛,而且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已經驗證了通過多媒體播放、教學課件等方式,教學效果得到了顯著提高。教師在應用多媒體教學方式的過程中能夠解放更多的時間,幫助學生解答學習問題同時還能有多余的精力去調節課堂學習氛圍,可選擇小故事、小視頻等播放方式促進學生對國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播放“經典詠柳傳”、“詩詞大會”等內容。
在強化小學生國學基礎這一方面主要講究背誦的原則,多讀多背是小學生學習語文最為主要的方式之一,所以教師應選擇一些難易程度較低且學生必會的一些國學內容,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或者寒暑假作業,給與學生足夠的時間并以獎懲的方式激勵學生認真背誦。例如教師可復印一本有關國學方面的必背內容,可選擇《千字文》《三字經》《聲律啟蒙》《百家姓》《論語》等方面的內容,目的在于為小學生提供較為充足的國學學習資源,從而逐步強化學生的國學基礎。
古詩文字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縮影,教師可以通過分解文字的方式為學生滲透中華國學的魅力,例如“明”字,左為“日”也就是太陽,右為“月”也就是月亮,太陽和月亮都會給我們帶來光;此外教師還可以應用語言描繪古詩中所表達的含義,讓學生感悟到古詩的意境,這種識字、讀詩的方法是滲透文化魅力最為簡單的方式。
國學中所包含的知識極為廣泛,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基礎,還能夠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品格,幫助學生養成一個為人處世的原則,對于小學生來說接觸國學、掌握國學、傳承國學是語文學科學習中的一個重點內容,對于教師來說,通過國學教育的滲透是實現語文教學質量提高的一個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