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彥瑾
(江蘇省宜興市豐義小學 江蘇宜興 214252)
時代在不斷進步,小學的課程標準也在不斷地革新,在新課標中明確提出了,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的基礎知識,還要注重數學知識在實踐中的運用,培養其數學模型思想,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做好小學數學理論知識的教導,還要注意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建模意識,加強對學生的實踐指導,要做到學生的數學理論水平與實際能力共同提升,全面促進小學生的發展。
作為一種利用數學語言與形式來描述數量關系、事物特點等的數學結構,數學模型在各個行業都有廣泛運用。從廣義上來說,數學法則、數學公式、數學概念等都可以高度概括化為一種數學模型,這種高度概括化的數學結構,凝結了一般意義上的數學思想,它借助數學符號、數學表達式得以呈現。數學模型思想與符號化的思想相比,共同點在于都具有普適性的意義。區別在于符號化思想重在理論,而數學模型則更重在問題的表達與解決,重在應用。正是因為重在應用這個特點,數學模型思想可以很好地融入到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來。因為,小學數學很多知識點都是跟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模型思想的融入,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解決應用型的數學問題,幫助小學生提高數學能力與水平。這一點,在幾何圖形、方程運算等知識點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教師在數學模型思想的融入過程中,應當注重學生實際能力的提升,引導學生基于現實情況來構建數學模型,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能夠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切實地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在小學的教育體系里,數學這門課程是重中之重,是基礎課程。把數學模型思想融入到數學教學中來,可以幫助學生去思考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1]正是因為數學與現實生活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是現實情境的高度濃縮。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要注意把抽象的理論知識,具象化為一般的生活情境,要借助模型去高度概括性地表達一般問題。教師不要脫離實際去講解教學內容,要聯系政治、經濟、自然等現實情境,通過圖形表達、口頭傳達等方式去創建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情境,要考慮到小學生的學習水平與能力,詳細地寫出數學問題的求解過程,讓學生得以充分地吸收數學模型思想,明白數學建模的過程。比如,在講解“加減法”的知識點時,如9-6=3,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情景,有9 只小兔子,跑了6 只,還剩3 只。這樣就與生活聯系在了一起,方便了小朋友理解。隨后,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求解,借助教學木棍來展開,讓小學生用木棒的動態數量變化來表示數學的加減法。最后,教師再向學生發問,生活中哪些情景還可以運用到這種模型,引導學生去拓展性思考,建立起更多的數學模型。
在當今的數學課堂上,教師應當擺脫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應當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尊重學生,發揮好自身的引導作用。通過設置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去自主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發現事物之間的關系,從而建立起數學模型,樹立起數學建模意識,提升學習的效率。比如,在“平行和相交”的知識講解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一根木棒以及兩根木棒之間的圖形及關系,涉及的圖形知識點有直線、射線、線段等,圖形關系則有相交、平行等。隨后,還可以再增加木棒,讓學生找出一共有哪些圖形關系,并用數學模型來準確地表達出來。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學生就可以深刻理解圖形及圖形之間的關系,并且通過自主實踐,還可以用數學模型的形式來表達相關數學知識,真正實現了活學活用,提升了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構建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建模思想。還要在學生的實踐過程中,親力親為,加強對學生的實踐指導,以幫助學生按照正確的步驟去進行數學建模,切實地提升數學模型的應用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生活化的數學情景中,要注重拓展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并用數學模型的形式去攻堅克難。比如,教師可以向學生布置這樣的作業,讓學生放學回家后,去超市進行商品價格統計,要用數學模型去精確表達。如一共買了8 盒單價5 元的餅干,一共要付款多少元。可以抽象出模型,單價乘以數量得到總價格,所以就是8×5=40 元。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把此種教學情境延伸到其他生活化的情境里,全面提升數學模型應用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深度理解數學的建模思想,并且也學會了如何去進行數學建模,提升了建模能力,提高了數學教學效果。
小學數學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課程內容,甚至可以說是作為整個教育體系的基礎課程,對于學生的影響是終生的。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重點關注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要將數學建模思想融入到教學的全過程。要利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數學建模興趣,提升學生的建模能力,樹立起數學模型思想,從而落實好新課標的要求,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為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