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洪燊
(重慶市第四十九中學校 重慶 400800)
2015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頒布,總體國家安全觀正式寫入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明確規定,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內容涵蓋了傳統領域的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也包含非傳統領域的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共計11大安全體系[1]。
2020年2月14日,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要求從保護人民健康、保障國家安全、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至此,涵蓋12個方面的總體國家安全觀完整體系得以健全。國家安全觀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體現,也反映了國家改善安全環境的現實需要[2]。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必須堅持國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國家安全制度體系,加強國家安全能力建設,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第七十六條明確要求,將國家安全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同時,該法規定,每年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按照法律規定,在普通高中開展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是每一所學校和每一名學生的法定義務,必須嚴格依法開展教育活動,切實提升學生總體國家安全意識。
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
2017版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不僅要讓高中生成功升入大學,合理規劃人生,更重要的是讓高中生成為合格的社會公民。該方案中明確提出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概念,提出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設置了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
要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讓普通高中學生增強國家認同,從而在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中,將愛國愛黨的情懷,轉化為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自覺行動,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就必不可少。
目前,普通高中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意識有待加強,對其重要性認知不到位,稍有認知的也還停留在傳統安全范疇內。高中學校對于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相對較為零散、滯后,存在諸多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普通高中學生剛從義務教育階段升學,對于國家安全的認知較為薄弱,或者只停留在傳統領域,對于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等新安全領域缺乏系統了解。同時,絕大部分學生對于時事政治的敏感度不高,稍有關注的,也僅集中在軍事、政治、經濟三個主要方面,對于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內涵和外延沒有清晰的認識。部分學生受西方影視劇中文化滲透的影響,超民族主義、個人英雄主義等觀念在心中膨脹,對國家安全觀教育造成沖擊。
通過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習,絕大部分高中學生都明白“有國才有家”“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但由于高考的壓力,其學習往往局限在高考必考科目中,對于國家安全之類的“非硬性要求”,缺乏主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認為它和自己的學習成績沒有多大關系,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和精力。并且,大部分學生還錯誤的認為國家安全離自己很遙遠,在高中校園這片相對封閉的文明凈土沒有威脅國家安全的情況存在,維護國家安全意識淡薄,以至于常常扮演“吃瓜群眾”的角色。
目前普通高中學校對于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基本停留在傳統課堂教育,并且認為這是思想政治教師的任務,教學形式也以講授為主,進行灌輸式教育。由于高考應試傾向較為明顯,普通高中學校配置的資源也帶有明顯功利性,國家安全觀教育可供利用的資源較少。國家安全觀教育教師自身也缺少相關專業學習培訓,對于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解不深刻,教學內容往往只涉及校園安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沒有能夠真正理清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與共同安全等等的辯證關系,利用熱點話題開展總體國家安全觀專題性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不夠豐富。
在《國家安全法》頒布實施之后,針對普通高中學生國家安全觀教育這一重要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高中學校也在積極探索。在此背景下,高中學校需要立足國內國際局勢,抓住機遇,超前布局,以更高的歷史站位,更廣的國際視野,更深厚的戰略眼光,開展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4]。
普通高中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是立德樹人工作的新陣地。全面系統的總體國家安全觀是普通高中學生正確認識世界、樹立遠大理想、肩負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的指路明燈,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為此,普通高中學校應高度重視國家安全觀教育的重要意義,明確國家安全觀教育的總體目標和教學要求,將其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統籌開展,夯實普通高中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思想認識。
針對現在各普通高中學校嚴重缺乏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專業師資力量的實際情況,各普通高中學校應根據本校實際,成立由黨委領導下專門師資隊伍,組建由班主任、思想政治教師、理化生學科教師、信息技術教師及其他教師志愿者組成的總體國家安全教育師資隊伍,開展此項工作。學校還應健全相關制度,保障開展此項工作的教師,在校內績效考核、評職晉級等方面能夠享受與文化學科教師同等的待遇,提升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教師的積極性。
結合實際,普通高中可開拓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四大課堂陣地。
一是充分利用新生軍訓課堂,組織武裝部專業人員、現役或者退役軍人現身說法,集中開展以軍事理論和國際國內形勢為主要內容的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
二是充分利用思政課堂,組織專業思想政治教師、黨團工作人員集中開展以理論為主的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
三是充分利用選修課堂,組織理化生學科教師、信息技術教師等志愿教師隊伍,定期為學生開展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選修課,從某一具體層面開展教育,增強學生對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直觀認識。
四是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在校內,可結合“國家安全教育日”“國防教育日”“網絡安全日”“防災減災日”等主題節日,組織學生觀看國家安全相關主題影片,開展校園國家安全知識宣傳教育活動和主題班會。在校外,可以依托學生社團、黨員志愿服務隊等組織,成立國家安全宣傳小分隊,走進社區、企業,開展調研和宣講等社會實踐活動,擴大宣傳面和參與度,讓國家安全教育真正走進學生心靈,增強學生自覺維護國家安全的實踐能力。
普通高中學校可以結合實際,構建三大課程體系開展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
一是基礎理論課程。明確總體國家安全觀基本概念,明晰其所涵蓋的12個安全領域,準確理解五大要素和五對關系的內在聯系,讓學生不僅要學會站在全局和戰略高度審視國家安全問題,更需要結合校園和社會生活實際,將總體國家安全觀融入普通高中課堂所學知識之中。
二是形勢教育課程。準確把握國家安全的歷史演變、當今形勢、國家戰略和未來趨勢,特別是通過西方反華勢力和國家分裂分子典型警示案例的宣講,讓學生明白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的時代背景和客觀必然,更好的認識新時期我國面臨的嚴峻而復雜的安全問題,引導普通高中學生正確把握國家安全戰略的總體方向,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
三是法律制度課程。組織學生學習《國家安全法》《反間諜法》《國家情報法》《網絡安全法》《反恐怖主義法》等國家安全相關法律,引導學生遵守法律法規,通過實際行動依法維護國家安全。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等大眾傳媒手段在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中的優勢越來越明顯。普通高中開展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更要結合實際,善用網絡媒體等新型技術手段,主動占領宣傳重要陣地,讓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深入校園。
值得注意的是,大眾傳媒時代,各種傳播方式層出不窮,為確保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的規范和有效,普通高中應當選擇中央媒體資源對學生進行宣傳教育,如“學習強國”、央視新聞、新華網等平臺,通過正規有效的宣傳教育,傳遞國家安全正能量。
總之,普通高中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是刻不容緩的時代任務。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強,普通高中學生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堅建設力量,加強普通高中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普通高中學校應立足立德樹人工作實際,探索創新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新路徑,提高國家安全教育科學性和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