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廷會
(重慶市武隆區火爐中學校 重慶武隆 408512)
在中職開展國學經典教育,利于提高學生文明素養,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培養學生對國家與民族大任的自覺擔當,為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風貌。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的經典文學著作也使人受益非淺。以《論語》為例,是儒家經典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帶給了后人深刻的思想影響,廣為流傳的有“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還有很多令人深思的語句。也有很多傳承千年的經典著作如《大學》《中庸》《孟子》《道德經》等包含德育資源的書籍。在日常的德育教育中通過詩句的滲透,也能讓學生們循序漸進的影響學生的品格精神,促進德育的培養[1]。
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水平,在國學一直推崇的“先成人,后成才”的德育理念中,首先提出了德育的重要地位,是高于禮樂射御書數的。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全面推進國學書籍的普及,不僅在課上幫助學生,更在課下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品格素質,將隱性課程發揮到極致,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為以后在社會中奠定基礎,所以在德育過程中加入國學書籍是一種重要舉措。
學校作為日常實施教育教學活動的場所,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環境有助于學生的素質發展以及在環境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心理發展。因此,要科學的利用起學校的環境,構建起關于國學的經典的隱性課程,融入在日常生活中,達到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水平,開展關于孝道的講解,設立專欄張貼孝道的故事,在社區開展感恩教育活動,在實踐中進步,在日常中融入進孝道的思想,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規范和正確引導,有助于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形成自我管束能力[2]。可以在講解孝道的時候引入有閱讀感的故事,如:臥冰求鯉,等關于孝道的故事,增加趣味性也可以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內涵,為以后成為我國的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學生是未來社會國家發展的動力基礎,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不僅要教授他們文化知識也要加強思想道德的教育,正確的引導他們成為一個愛國,誠信,守法,友善的人。在《論語》中“言必行,行必果。”說的就是做事一定要堅持到底。在現在的階段,教師發現學生之間經常有很多的誠信問題出現,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和與人交往中都存在很大的問題,如因為一己私利而故意隱瞞事實真相等,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影響深遠,很可能帶來深重的危害,要徹底的杜絕這種不良行為[3]。
國學是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深遠的影響和意義,學習國學經典有助于增強我國的文化自信,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其中的品德素質。學校德育的的教學任務是為了社會培養人才,為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棟梁,這要求學生自身具有明確的職業規劃。結合國學經典,有助于學生認清自己了解自己的情況,制定明確的職業規劃和目標。為以后的職業方向劃定道路,并朝著目標努力奮斗[4]。
通過之前對國學融入德育教學的研究可以得出,國學教育在中職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給學生指明方向,更近一步的促進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成長。在國學經典融入進中職的過程中,也應該注意幾點問題,不能全盤照抄,生搬硬套,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加入進我們的時代精神,將新時代的文化與國學經典統一起來,根據實際情況,結合課堂教學,運用現代語言,將國學經典通俗易懂的講解出來,才能使學生對國學產生興趣,愿意學習并接受傳統文化教育,從而增加文化認同感和國家歸屬感,增進我們的民族團結。
總而言之,要在德育教育中融合進國學經典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國學經典經過我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進化,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和內涵,但也要把握好尺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能一味的強調封建思想,要與時俱進,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思想,以改革開放的模式將國學融入到德育工作中來。在新課改的前提下,以人為本的設計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差異性和不平衡性,結合國學中的優秀成果,兩者結合從實際情況出發,為了學生的發展建造一個優質的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