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俊
(鹽城工學院 江蘇鹽城 224051)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簡稱概率統計)課程是工科院校的一門重要的基礎理論課,主要是通過研究隨機現象來揭示事物的客觀規律、研究數學問題,是繼高等數學課程之后為工程本科專業開設的基礎性課程,通過對概率統計課程的學習,幫助學生掌握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基本概念,熟悉該課程的基本理論和統計方法,并能初步掌握處理隨機現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解決概率統計實際問題的能力,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不斷鞏固基礎知識,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操作能力[1]。學好概率統計課程對培養學生數學思維也非常有幫助,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隨著我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學生的基礎比較薄弱,綜合分析能力有所下降,根據新形勢和學生實際情況,我們必須因材施教,進行教學改革。而考試環節是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對于老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都需要通過考試來進行檢驗,考試也是評估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針對數學基礎課程概率與數理統計的考試,一直沿用的是傳統的閉卷筆試答題模式,通過測試成績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很顯然單純的采用閉卷考試方式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素質教育,更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過去的概率與數理統計教學中,基本運算能力被認為是首要的培養目標,教材中的各種例題主要是向學生展示如何運用公式進行計算,各類教輔書都蘊含的各種計算技巧,從而導致了學生在學習概率與數理統計課程的過程中,為把主要精力太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記硬背上。征對目前概率統計考試情況,所以我們迫切需要對概率統計考試進行改革。
我們對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考試進行了改革,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考試內容與要求不僅體現出概率與數理統計課程的基本知識和基本運算以及推理能力,還注重了學生各種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創新能力[2]。二是考試模式不具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閉卷考試外,還在教學中,加強平時測試,并還用討論班及小論文的方式進行考核,采取靈活多樣的考試組織形式。學生成績的測評根據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學習過程中提交的讀書報告,平時考核和卷面考試成績等綜合評定。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在學好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注重技能訓練與能力培養。
根據教育部制定的課程的教學基本要求,結合當前教學改革課程建設需要,對不同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制定一套內容科學,具有不同專業特點,適應不同學時要求的新教學大綱。新修改的大綱要重點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教學,加強應用性技能的訓練,減少理論證明推導,特別是對理論性較強的概率部分;對統計內容要更加突出應用,加強實例分析,使得學生真正掌握數理統計的應用。在二維隨機變量內容上,教師除對二維隨機變量的概率密度函數重點講解外,對二維變量的區間估計和假設檢驗內容、大數定律等內容,則通過提示,留給學生自學,并通過討論班形式,幫助學生學習提高。
1.平時作業。為了增加學生對平時習題作業的重視程度,能夠及時根據課程安排鞏固課堂所學,將平時作業成績作為總評成績的一部分加入考科當中。這部分作業主要是書后老師布置的習題作業,每次4-6題,要求學生按時獨立完成,老師按A,B,C成績,最后10%納入總評成績。
2.兩次單元測試。單元測試作為階段性考試也納入總評成績中,讓學生加強平時的學習,以免出現考試時臨時抱佛腳的現象,讓學生能夠扎實基礎知識,穩扎穩打,因此教師準備了階段性單元測試環節。在開課的第六周進行單元測試一,測試概率論部分的基本概念、重要定理、計算公式掌握情況,第一次單元測試占10%。在開課的第九周進行單元測試二,測試概率論綜合題和參數估計掌握情況。第二次單元測試占10%。兩次單元測試共占總評成績的20%。
3.創新訓練大作業。為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我們要求老師對學生進行創新訓練,并布置創新訓練大作業。這部分要求比較高,老師可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實際可布置些研究課題,如:全概率公式的應用;隨機變量的數字特征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參數估計在工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假設檢驗醫學中的應用;數理統計在物流中應用;概率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如何應用概率統計知識識破賭場騙局等等。學生也可以自主選題,但所做題目必須經老師批準。大作業交上來,一方面老師要認真、耐心地批改,記錄成績,另一方面積極鼓勵好的學生撰寫數學論文,并投稿公開發表。創新訓練大作業占總評成績的20%。對創新訓練大作業成績較好的同學優先選入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原來是由教務處統一安排一次期末考試,現在增加了兩次單元測驗。除了老師要多投入精力出卷、閱卷外,還要教務處在打印測試卷和測試教室上多支持;另外創新訓練大作業的把關,要求老師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指導水平,這對老教師來說是挑戰,需要廣大老師在新形勢下有高度責任心,并不斷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教研能力。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考試改革勢在必行,再大的困難也要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