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思源 郭建恩 吳金洋
(承德醫學院 河北承德 067000)
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和醫學教育的發展,我國高等醫學教育尤其是中醫高等教育迎來了發展的契機。2015年,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關于批準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的通知》(教高函[2015]3號),我校承擔“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項目——中醫學五年制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我校作為改革的試點高校之一,擬通過系列實訓教學改革,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卓越中醫人才[1]。實訓教學是中醫教學的重中之重,是關乎卓越中醫人才培養的重要支點。本研究以實訓教學改革為載體,致力于卓越中醫人才的培養。本文就實訓教學改革的具體內容,與各位同道進行交流: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實訓教學的日漸重視,我中心極力整合、升級、打造全新的實訓教學環境。現建7個實訓室和1個虛擬仿真實驗中心、1個網絡課程中心,同時,建設有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SCE)平臺。中心現有的軟、硬件條件為實訓教學、培訓、考核營造良好的環境。
我中心投入使用全新的實訓管理平臺,對實訓室的使用采用網上預約機制。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為實訓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制度保證。
在實施網上預約的同時,實訓室面向我院全體師生定期開放,以滿足廣大師生教學、訓練的需要。這也為實訓教學取得成效給予了有利保障。
為確保安全,我中心每學期對即將進入中心上課的學生進行安全準入考試和針灸、中藥等課程的應急演練。安全是實訓教學的首要前提,因此,要嚴格管理制度,確保實訓教學得以安全開展。
我中心經過近年來的建設與摸索,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中醫實踐教學理念與思路。在教學體系上,涵蓋中醫基本技能、中醫綜合技能、中醫思維訓練、西醫基本技能等四個大的方面,貫穿人文素質(關懷)的培養,使學生達到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在教學手段上,采用線上與線下、虛擬與實體、分散與綜合相結合的方式,線下實體操作,線上模擬虛擬現實,各課程自行完成課程內實踐教學要求,設計集中、綜合性技能培訓課程,鞏固課程教學效果;在教學方法上,倡導集中教學與分散教學、課上教學與課下訓練的有機結合,倡導任務式學習、小組團隊式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積極組織專業課教師,組建了一個具備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推拿手法學、推拿治療學、針灸學等多學科的教師隊伍,對我系即將進入臨床見習、實習的學生進行實訓培訓和考核,并增加臨床基地的準入考試,以督促、保證學生應有的臨床水平。這也為培養卓越中醫人才奠定基礎。
為加強實訓教學力度,我系將實訓課程納入新版培養方案當中,以加強學生的對實訓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學生臨床動手能力和實訓教學水平。
在國家重視實訓教學政策的指引下,我校更加注重實訓教學水平,我中心開設《中醫綜合技能》選修課,對我校即將進入臨床見習、實習的中醫類專業學生進行實訓技能的系統性培訓和考核,并增加進入臨床基地的實訓準入考試,以保證學生應有的臨床水平,為培養卓越中醫人才奠定基礎。
我校已連續六年舉辦中醫大學生臨床能力競賽,競賽環節涉及初賽、門診能力接診和決賽,基本做到學生全員覆蓋,以不斷加強學生的臨床動手能力。2018年,我校組織學生參加全國中醫大學生臨床能力競賽,我中心負責學生的培訓、選拔等具體事宜。全國競賽是檢驗實訓教學的試金石,也是我們查找差距和不足的平臺,是實訓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培養中醫卓越人才起到助力作用。
自2017年開始,我系開辦了第一屆中醫技能特訓班,特訓班成員在實習、考研、全國競賽等各方面成績斐然,至今,已經完成兩屆特訓班的培訓,也已制定出較為完善的特訓班制度,保證培訓的順利開展。這也構成了實訓教學改革的重要一環,成為我校實訓教學改革的一個亮點。
自2018年開始,我中心每年對畢業生進行客觀結構化臨床技能考試,使實訓教學與執業醫師技能考核接軌,為培養卓越醫生搭建有利條件。
我中心同時建有虛擬仿真實驗平臺和網絡課程學習平臺,平臺內容充實、完善,使學生線上、線下學習同步,這也有利于卓越中醫人才的培養。
在中醫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具有完整、有序的實踐實訓教學體系,實訓教學是中醫教學的重要一環。本研究通過打造、升級實訓教學環境;更新、完善實訓教學管理制度;創立、創新實訓教學理念與思路;建立、健全實訓教學方法與舉措等四個方面,全面、系統闡釋我中心在實訓教學方面的內容。以技能競賽、技能培訓、技能考核為依托,引導教師參與、重視實訓教學,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并以此全面助力卓越中醫人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