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時旌
(松滋市職業教育中心 湖北荊州 434200)
新課改實施以來,實踐教育、彈性教育被更多高校所采用,很好的驗證了培養學生專業能力與學生文化教育同等重要,而校企合作起初只是被職業院校廣泛使用,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傳統院校的學生同樣面對就業難的問題,為提升中職學生的行業競爭力,中職院校應大力加強校企合作,為中職學生提升就業機會。
校企合作應該建立三方受益的基礎上進行,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學生獲得社會實踐的機會,將所學專業在企業中得到合理應用,學以致用實現個人價值;企業解決人員不足、人員專業性不足的問題,將具有專業技能的學生應用到工作崗位中,提升人員素質與產能,增加企業核心競爭力;而學校則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完成對學生社會實踐的操作,解決了學校因為資源不足導致學生所學理論知識無法得到很好的實踐問題,變相增加對學生社會認知的培養,完成對學生社會實踐教育,增加學校的聲譽與競爭力。如今社會用工標準與日俱增,在中職教育中展開校企合作為企業提供專業性人才,滿足社會需求。同時,通過校企合作教師根據企業的最新動態,提升自身對于行業判斷能力,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將中職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升到另一個層次。
在中職教育中貫徹校企聯合的理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加深社會對于校企合作的正確認識,需要從社會輿論中提取力量,將社會力量作為推動技術教育的有效助力,逐漸將大眾心中傳統觀念去除殆盡,大力發展技術教育,提升大眾對職業教育的信任程度。徹底改變傳統教學重理論輕實踐的觀念,這樣可以將良好的教育模式推廣到全社會,加強各大高校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畢業后不僅理論知識過硬,社會實踐能力同樣有所斬獲。其次,加深企業對于職業人才的重視程度,若想將校企合作順利推廣,做到學生、企業雙方受益,就需要企業用長遠發展的眼光看待校企合作,提升對于職業學生的重視程度,將校企合作推薦的人才分配到合理的崗位之上,提升企業人力資源優化的腳步,建立完善的企業制度以及優秀的企業文化,鼓勵員工不斷強化自身專業技能,增加與崗位的融合度。總而言之,企業應明確校企合作的中心思想,在企業受益的前提下應保證配合學校完成學生的社會實踐教育工作,完美的對待學生既是員工又是學生的雙重身份,在定期對員工培訓以外應該給予著重培養[1]。
例如:在學生進入到中職教育后,學生從進入校園開始便受到外界質疑,因為中職教育是與傳統高校存在很多不同之處,還不被外界認可,這時學校應首先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宣導,請學校畢業的各行各業優秀人才回校對學生展開心理教育,將中職學生未來要面對的問題、會有哪些機會講明,為學生增強對未來職業規劃的暢想,使學生為自己的身份感到榮耀,卻不驕傲,為學生培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思想。并且將學生教育的課程運用新媒體在網絡上廣泛宣傳,提升大眾對中職學校認識程度,中職教育只是與傳統高校教育方向不同,而沒有本質上的區別,況且近些年的中職教育也將傳統文化教育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對于中職學生文化教育、素質教育都與不同程度的提升。所以中職教育不需要被證明,只需要給大眾一些時間,讓大眾慢慢理解對于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的機制可以從三個方面展開工作,首先,建立健全的保護機制,在校企合作中提供相應的法律依據,簽訂正式的用工合同確保企業、學生、學校的三方權益,為校企合作提供基礎保障。其次,設置健全的培養機制,將學生的培養方向與企業的用工方向融合,確保學生所學知識在企業實習期間得到有效應用,獲取到相關實踐經驗以外還要獲得一次成功的社會實踐經驗。最后,構建完善的管理機制,為確保校企合作的順利開展,學校應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與企業協調學生實習時間,學生在企業實習階段,學校應有相關教育人員完成對學生的監管工作,避免學生在工作受阻等問題因為無人傾訴,生出叛逆心理或者不良情緒[2]。
例如:一對雙胞胎兄弟同時進入到中職學習,身高體重、年齡面貌都相差無幾,哥哥在校學習了三年機電一體化專業,而弟弟學習了數控機床工作,這時在進行校企合作時就要根據學生所學專業對學生進行崗位分配,哥哥可以分配到合作企業的機電一體化產品的設計、生產、改造、技術服務等部門進行工作,從事主要是與機電一體化相關的設計或者改造工作,而根據數控機床專業的弟弟,學校會根據所學專業的特性,推薦到機械加工制造的工廠,一般是操作數控機床、加工中心等,主要是從事工廠工藝加工或者應用等方面的工作崗位。這時需要學校代替學生與企業簽訂相關的實習合同,根據校企合作模式簽訂一年或者半年不等,學生在企業實習階段表現良好,對于企業工作與理念也認可,便可在實習結束后與企業簽訂正式合同,對于這部分學生學校應該配合企業用工時間,以企業與學生意愿為主,對學生展開彈性化管理,根據學生工作時間為學生準備學業考試[3]。
為今之計,校企合作是中職教育的不二之選,雙方合作可以徹底實現合作共贏,不僅為企業解決專業人員稀缺的問題,并且為中職學生提供社會實踐機會,是一舉兩得的模式,因此校企合作模式應該在中職院校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