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福林
(重慶市輕工業學校 重慶 400709)
新時代加強職業教育改革和學校內涵建設,推進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成為當前職業院校提升辦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切入點。在教師、教材和教法三者之間,教師是教學改革的主體,是“三教”改革的關鍵;教材是課程建設與教學內容改革的載體;教法(或教學模式)是改革的路徑,教師和教材的改革最終要通過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手段的變革去實現。2020年2月教育部頒布《中等職業學校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如何落地新課標?本文將從解讀新課標、開發新教材、實施新教學三個方面,將新課標落實到職業教育教學中。
一是解讀新課標。主要是通過聆聽專家對新課標的解讀,理會新課標的內涵。人手一冊新課標,學校印制成冊,任課老師人手一冊,要求任課老師理會其精髓。聆聽網上培訓,疫情的原因,上級部門組織新課標的網上專題講座,聘請專家對新課標進行解讀,學校組織計算機教研組全體老師參加網上培訓,聆聽專家解讀、分析。信息化再現專家解讀新課標,為了更好聽清、理會專家的解析,在培訓中,通過信息化手段,將專家的聲音、視頻、課件等信息錄制下來,會后再組織老師,通過錄音、錄頻的方式進行再學習[1]。聘請專家線下培訓,聘請重慶市職業教育學會專家到校對新課標的內容進行培訓。
二是研讀新課標。主要是通過信息技術類教研活動對新課標進行研究、探討,挖掘其精髓。搭建新課標培訓團隊,教學校長牽頭,由改革辦、教務科、教研組組建新課標培訓團隊,擬定培訓方案。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專題組織新課標培訓,分析新課標與原有教學內容的要求之間的不同。聘請中職信息技術中心教研組成員,對新課標的理解,進行專題培訓。
三是精讀新課標。主要教師本人對新課標進行仔細閱讀、尋找其內在聯系。重溫專家解讀新課標,利用錄制音視頻,重新體會專家對新課標的解釋,寫出學習后的感悟。開展專題訪談,針對新課標的教學內容,對比原有計算機應用基礎有什么差別,新增教學內容有哪些,新課標教學內容用哪些軟件來實現,教學資源如何選擇。針對新課標開展專題座談會,討論新課標各模塊的教學內容涉及到軟件,目前企業常用軟件、主流軟件有哪些,這些軟件主要用在哪些方面,收集日常生活、生產、學習中所用到的案例。
一是校企合作。主要是企業與學校進行深度融合,了解企業所需、融入企業文化、引進企業標準、為企業所用。走進企業,利用座談、訪談等形式調研企業,了解企業對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企業生產、管理等方面現在使用的軟件有哪些,各個軟件使用的程度。企業進學校,超星、鵬達公司與學校簽訂合作項目,組建信息化教學、管理、評價平臺,建設網絡課程、試題庫等教學資源。企業人員參與教材編寫,主要體現在教學資源的選擇和使用方面,如軟件的選擇、案例的選擇。
二是專家引領。主要是專家與教師進行深度合作,聽取專家對教材編寫建議、指導。召開專家座談會,聘請西南大學、教科院、職教學會、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等專家,聽取專家對教材編寫的指導,特別是教材結構、表現形式、教材體例等方面進行詳細地研討。專家指導,聘正高級信息類專家對編寫的教材進行審稿,確定教材體例。
三是協同研制。主要是開展兄弟學校之間、學校教師之間進行分工合作。職業院校之間具有生源、學生成長、教學需要等方面的共性,對公共基礎課《信息技術》具有同樣的需求,聯合重慶市工業學校、四川儀表學校,分工合作,共同編寫體例,商定教材案例的選擇,將各模塊進行劃分到各個學校,分模塊完成教材編寫任務。學校內信息類教師,取長補短,充分發揮教師的優勢,分配模塊任務,收集教學資源,遴選教學軟件,
一是教學與研究同時,邊教學邊研究。集體備課,深入鉆研教材,對教材重難點內容專題研究與討論。統一進度,統一教學設計。分段聽課,按模塊分段進行聽課,根據聽課情況討論教學方法、與教材融合度研討[2]。集中評課,集中討論課程教學中的教學設計、教學資源的選擇情況等。
二是教學與改革同行,邊教學邊改革?;铐撌浇滩?,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所需軟件不僅只有教材上所選的軟件,還需要補充另外軟件,以活頁式教材給予學生?;铐撌饺蝿涨鍐危處熃o學生的任務不只有一種固化的任務,可以是多樣化的,采取活頁式清單,給予學生不一樣的任務?;铐撌阶鳂I,學生采取活頁式作業,有利于創新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是教學與提煉同步,邊教學邊提煉。反思教學內容,教學結束后,對照課標,反思教學內容與課標的契合度[3]。是否達成目標,特別是教學與實際內容不符,一些知識,企業已經不再需要,學校還在繼續講授,新知識添加不足,企業實踐發展迅速,教材內容更新慢。企業中有新的產品和技術,學校教材中卻沒有及時添加相關知識。建議每3年修訂1次教材,及時吸收行業發展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反思教學資源,教學過程中反思教學內容所需軟件的拓展,根據職業特點、專業特長,提煉教學資源。
因時間較短、教師的領悟局限性、企業實踐少等原因,對新課標的把控、教材的參悟、應用過程的反思,還要繼續深入。希望我們信息類的全體老師參與到新課標背景下的中職信息技術課程的教材、教法改革中,研制出適合重慶地區、西部地區及至全國的中職院校的信息技術課教材,培養適合新時代要求,具有較強信息素養和信息能力的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