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曉虹
(浙江省天臺縣三合鎮中心小學 浙江臺州 317207)
“互聯網+教學”已經成為新時期教育改革的風向標,網絡課程不僅給教師教學開辟了新的方式,還為學生開辟了新的學習天地。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在互聯網上搜索相關的素材,例如名人事跡、微視頻、影視劇資料等素材,讓網絡課程內容不斷優化。筆者認為,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立足于教材,進一步優化網絡課程資源的品質,挑選針對性強的素材;利用微課呈現網絡課程優勢,升華課文的情感和意境;吸引家長參與網絡課程,布置親子語文作業,讓網絡語文課程更加溫情。
小學語文教師在制作網絡課程時,既要兼顧到課文的需求,又要符合小學生的語文水準,讓網絡課程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度詮釋和升華。例如,教師在講解課文《小馬過河》時,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在于引導學生要勇于嘗試,不能一味聽信、照搬他人的經驗,讓學生從小樹立獨立、自主的生活和學習理念。語文教師可以在網上搜索關于這個寓言故事的動畫短片,讓學生像看動畫片一樣來學習這節網絡課程。鮮明的小馬、老牛、松鼠卡通形象可以激發學生對這篇課文的學習興趣,直觀的卡通形象可以讓學生了解他們體型上的差異。教師再加以引導,讓學生思考每一個角色的發言,思考小馬成功過河的原因是什么,引導學生提煉出課文的中心思想,這比直接把哲理灌輸給學生更有教育意義。網絡課程不能脫離課本,語文教師要圍繞著課文來制作網絡課程,抓住課文的核心內容進行延伸,也為學生提供一個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舞臺,讓語文課堂教學更加富有趣味性。[1]
微視頻是教師制作網絡課程最為常用的工具,小學語文教師要自主制作微視頻,升華課文背后隱藏的情感和意境,打動每一個學生的內心。例如,教師在教授《秋天的雨》這篇課文時,這是一篇典型的寫景散文,文中辭藻優美,修辭手法多變,描繪了美麗的秋天雨景。語文教師可以結合課文中描寫秋雨聲音、形象等的優美語句,制作優美的微視頻,展現秋雨動聽、有節奏的聲音:推開了秋天的大門,像一支畫筆為大地增添了色彩,金黃的銀杏葉、火紅的楓葉;藏著豐收的喜訊,掛滿枝頭的蘋果等。教師利用微視頻展現秋雨的聲音、色彩、喜悅等,讓學生聯想自己見過的秋雨,開始欣賞自己經常忽略的秋雨,懂得欣賞秋雨的美,感恩大自然的饋贈,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善于挖掘生活之美的好習慣。美妙的微視頻詮釋了文字無法表達出的美,讓學生仿佛置身在一場秋雨之中,渲染了秋雨帶來的美景,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再一次升華課文主題,讓語文課堂更加富有藝術性和觀賞性。
語文教師可以讓家長參與到網絡課程資源制作和教學中,比如可以布置親子作業,家長和孩子完成閱讀作業、看圖寫話、小作文等任務,豐富網絡課程資源。網絡課程是家長了解孩子在校語文學習情況的重要窗口,語文教師可以定期開設網絡課程,家長和孩子一起觀看網絡課程,完成相應的親子作業。例如,教師在講解《少年中國說》這篇課文時,可以指導家長和孩子朗讀全文,家長幫助孩子查找關于梁啟超的相關資料,借助工具書自主翻譯全文,了解作者對中國少年給予的殷切厚望,對少年熱血的贊美。這篇課文在特殊社會背景下創作,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微視頻指導家長查詢資料,輔導孩子理解梁啟超救國救民的愛國情懷,讓家長參與到孩子的品德教育中。語文教師還可以布置親子語文實踐活動,比如合作完成課本劇編寫和演出,錄制親子課本劇演出視頻,搜集每一個學生的表演視頻,上傳到班級語文網絡課程平臺,組織學生一起觀看,讓學生參與的微視頻成為課程資源,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2]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推廣和使用網絡課程,深度解讀課本,精心篩選網絡課程素材,制作優質的微視頻、多媒體課件等,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更多的便利。并且,語文教師要深化家校合作,邀請家長參與網絡課程教學,布置親子作業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在增進親子、家校交流的同時,更好地指導學生的課下學習,打造高質量、高效率的小學語文網絡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