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洋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杭州 310008)
在互聯網經濟時代背景下,高校的教育生態發生了深刻地轉變,從傳統的學校、社會、家庭、逐漸延伸到網絡虛擬空間領域,這種教育生態的轉變,有其特有的必然性與應然性。是根據學生群體的認知規律、發展趨勢及行為方式的轉變而轉變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學生、培養學生,而形成新的教學生態。但與此同時,信息技術與數字技術也為教育體系的長遠發展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幫助教師轉變了傳統的教育理念,提升了教育質量,增進了師生間的情感聯系,進而形成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育模式[1-2]。
混合教育模式并非全新的教育理論或方法,而是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不斷融合的過程中,使網絡學習與傳統學習進行有機結合的理念及意識。這種教育模式,能夠幫助教師在網絡教學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把控、啟發、引導學生學習的主導作用,體現了學生主體的創造性、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培養工作更加現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線上線下教育重點強調了教師要在適合的時間范圍內,通過合適的教學方法與教學風格,將適當的課程資源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在課后實踐的過程中,鞏固并延伸課堂知識,做到真正的“做中學”和“學中做”的教育目標。其中的“做中學”,指學生在課后實踐的過程中,掌握并延伸出新的理論知識及實踐經驗。而“學中做”則指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增強自身的實踐能力。然而,在構建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應重點考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課程資源的構建問題、線上與線下的保障機制。唯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提升課程的教育價值。
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將傳統教育模式與網絡教育模式相融合的教學理念,重點突出了線上與線下、課堂與課后、生活與學習的協同性、同向性與融合性。因此在構建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應明確混合式教學的應用方向。首先,混合式教學是將實踐與理論相融合的重要手段,是通過網絡教學與課堂教學相融合的方式,提升學生理論實踐能力的主渠道。同時也是延伸理論知識,拓展學生眼界,激發學生積極性、構建學習氛圍的有效手段。因此,網上教學的授課目的應是理論實踐和知識延伸。其次,把握好網絡教育和課堂教育之間的關系,網絡教育是服務于課堂教育的重要教學形式,是提升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有力抓手。因此在網絡教育過程中,教師必須根據課堂教育內容,歸納并設計網絡教育體系,使其始終發揮出強勁的輔助功能。最后,豐富線上線下教育形式。單一而刻板的網絡教育形式和內容,將極大地影響學生參與混合式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因此,教師應結合現代教育理論,探析出全新的教育模式,使MOOC 慕課教育、翻轉課堂、微課等教育形式,成為教師開展混合式教育活動的載體。
自學能力是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必備技能,同時也是高校教育的發展目標。但在線上線下教育模式中,如果學生缺乏相應的自學能力、自律能力,將導致網絡教育難以得到質量保障,無法延續并推進線上線下教育的健康發展。因此,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學生的獨立意識,探究精神,對構建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具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幫助學生明確專業學習對職業發展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其次,通過制度手段,將自學能力作為學生評價的主體,使學生不得不將重視自身的“自學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為有效地提升線上線下的教學質量,形成良好的教育格局,教師必須構建出科學合理的課程資源體系和網絡平臺管理機制。在網絡資源層面,教師必須明確網絡教學與課堂教學的內在聯系與根本區別。將能夠論證、延伸專業理論知識的教學資源,分門別類地整合在一起。將能夠引導學生探索學科理論的資源體系與課程實踐活動歸納在一起。從而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能夠靈活應用網絡課程資源,豐富教學內容。與此同時也為學生線上自主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合作學習是強化線上教學的關鍵手段,同時也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探索意識及問題分析能力的重要抓手。教師應根據專業教育的現實要求,將學生群體劃分為不同的小組,通過網絡學習、任務探究、在線討論、小組交流的方式,深化網絡教學的質量,提升學生專業學習的能力。與此同時,也減輕了專業教師的授課負擔,使其將所有精力都放在課堂教育的過程中。高校應轉變傳統的評價體系,管理制度,用制度的手段,鼓勵學生開展形式各樣的網絡學習活動,落實線上線下教育的發展目標。
在網絡時代背景下,高校只有構建出富有成效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育模式,才能真正地適應學生的發展需求,滿足現代化教育的發展要求,進而轉變傳統教育理念,使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發展需求。進而在傳統教育模式的支持下,提升網絡教育的實效性與有效性,使混合式教育成為高校教育體系改革的主要方向及重要途徑,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