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梅
(四川省自貢市榮縣榮新小學校 四川榮縣 643100)
小學生天性活動好動,渴望外界的關注與肯定。激勵機制在班級管理中運用,符合小學生性格需求,能夠促使其更好的成長,適應變化迅速的社會環境。如何發揮該機制的作用,提升班級管理效果,是班主任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對此進行分析。
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可以根據學情、班級管理情況等選擇適合的激勵方式輔助管理教育活動進行,促使學生更好學習[1]。在激勵制度下,提升學生自我管理意識,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下養成自我管理能力,并意識到自己在班集體中的責任與職能,參與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共建美好家園。
在小學管理中激勵制度的融入,轉變傳統管理模式,為學生營造積極肯定的班級環境,激發小學生共同管理意識,降低班主任工作難度。班級作為一個大的集體,需要學生與教師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和諧校園的構建。若是在管理中,一味的強調教師的主體,針對學生制定各種各樣的規則,會使學生出現抵觸心理,無法保證管理效果與質量。而激勵機制的運用,可以實現“對癥下藥”,能夠激發學生內心的積極的情緒,主動配合教師的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質量與水平。
以往教育管理中,比較重視批評教育,認為棍棒下才能出人才。實際上并非如此,無論是小學生,還是其他階段的學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都渴望得到外界的關注,能夠在學習中獲得肯定[2]。激勵機制在班級管理中運用,滿足學生心理需求,使學生在外界的鼓勵與支持下更加快樂的成長,這對于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具有重要作用。日常教育中,注重激勵機制的研究,采用物質激勵、精神激勵等方法,激發學生自我提升意識,推動小學教育工作發展。
小學教育中,需要通過明確的目標規定學生的行為舉止,使學生明白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以此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與管理能力。管理目標制定的過程中,應以班級為單位,以學生個性發展為前提,制定適合班級學生的目標,并根據此制定激勵制度,詳細說明那些行為是合規的,那些行為是錯誤的,并且標注懲罰與獎勵內容,以此保證管理目標的可實施性。管理目標制定過程中,可以邀請學生參與其中,以民主的方式激勵學生,鼓勵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目標制定中,讓學生說出自己對班級發展的建議或者想法,并積極采用,以此制定出適合班級所有學生發展的規則,展示激勵機制運用的作用。激勵機制有很多種,需要教師結合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方法落實相關的制度,以此推動教育工作開展,提升班級管理質量。班級管理目標制定的過程中,采用精神激勵的方法,鼓勵學生參與目標制定過程,使學生獲得滿足感與自信心,并主動踐行目標,通過所有學生齊心協力,共創美好班級。
小學班級管理中,加強對激勵機制的研究,借此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學生真正的意識到只有不斷的成長與完善自身,才能夠在激勵的競爭中國站穩腳步,獲得更多的收獲。與教育工作相比,班級管理工作比較復雜,班主任不僅要監督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還要管理班級紀律、衛生等方面的內容[3]。實際管理工作中,可以采用輪班制的方式,讓學生擔任班委會成員,將班級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每周由一個小組承擔班級的管理工作,一周一輪換。每個月月末,則舉行一堂主題為“能力、技能評比”班會活動,由全班同學投票的方式選擇出管理工作最到位或者能力最強的一個小組,然后由教師頒發獎品。通過教師獎勵的方式,激發各個小組學生的競爭意識,努力為班級管理作出貢獻,并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素質與能力。這樣一來,不僅提升班級學生的凝聚力,同時還可以提高班級管理效果,能夠為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班級管理中,榜樣激勵機制的建立,可以幫助學生綜合發展,能夠提升班級管理質量。實際教育工作中,加強對學生閃光點的肯定,并引導學生將此發揮到最大,彌補自身其他方面的不足。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獨特的思想與品格。日常班級管理中,需要對班級學生進行綜合全面的分析,了解每個學生的優點與不同,并引導學生將自身的優點放大,并將此轉化成榜樣,引導其他的學生學習好的學生的優點。此外,教師也應該規范自身的言行舉止,穿戴整潔,為學生樹立榜樣,使學生在榜樣力量的影響下,獲得更多成長啟示,實現快樂成長。小學生模仿能力非常強,教師可以利用班級活動講解一些名人故事,如雷鋒、袁隆平等等,讓學生學會奉獻,了解什么是家國情懷,以此提升教育工作質量,促使學生、教師、班級共同發展。
總而言之,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激勵制度的建立,增加班集體的向心力與凝聚力,提升班級管理效果。實際工作中,加強對激勵機制的研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管理目標,落實各種類型的激勵制度,激發學生自我意識,輔助教師管理班級,以此提升管理水平,促使教育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