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華
(啟東市圖書館 江蘇啟東 226200)
人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為閱讀,閱讀不但能夠幫助人們開發智力,還能夠培養人們學習興趣,幫助人們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同時,圖書能夠為學生提供更為全面的知識,為學生奠定知識基礎。圖書館開展閱讀教育活動主要以推廣閱讀的方式提高各類人群的學習能力,培養人們人文素養。因此,圖書館應加大對閱讀教育的關注度,深化閱讀教育工作,營造良好閱讀氛圍,為促進社會全面發展提供契機。
知識積累對于人們的學習而言較為重要。在藝術創作過程中,只有博采眾長才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圖書館為人們提供優秀的閱讀資源,能夠使其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歸納總結實現對藝術特色、藝術特點的了解,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積累知識,不拘泥于課本中的既定思路,以自身興趣選擇發展方向,獲取所需知識。因此,圖書館開展閱讀教育的意義不僅在于引導人們閱讀,更注重人們對知識的積累、對自身視野的開闊,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夠具備良好的學科素養,更能夠實現綜合發展。
我國文化源遠流長,在傳承方面具有充足的歷史文化底蘊、藝術文化底蘊。圖書館開展閱讀教育,能夠幫助人們進一步了解我國文化底蘊,在閱讀過程中通過不同類型的材料、文獻,了解到我國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文化瑰寶,實現文化傳承。人們在圖書館中能夠通過閱讀教育獲取其他方面的文化知識,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人文地理知識,有助于人們實現綜合發展,在閱讀教育的過程中獲取更為豐富的知識。[1]
不同的群體在閱讀過程中都存在程度不一的閱讀問題,若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將直接降低人們的閱讀興趣。為此,圖書館應充分發揮自身職能,針對閱讀教育進行深入研究,建立符合不同群體閱讀特點的長效機制,將以往淺層次的導讀工作延伸至教育層次,為人們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從而實現人們閱讀能力的提升。圖書館在開展閱讀文化的建設過程中,閱讀教育為基礎環節,社會文化建設與閱讀文化存在直接關系。因此,社會以及圖書館管理人員應提高對于閱讀教育工作的關注,不斷完善閱讀教育機制,保證該機制能夠促進閱讀文化的持續發展,為改善閱讀教育現狀提供有效建議。圖書館應充分利用自身的豐富資源,根據圖書館的實際情況開展符合社會文化的閱讀教育活動,根據人們的各項需求建立閱讀教育模式,針對人們的閱讀情況進行指標評價,在實踐過程中積累經驗,從而達到閱讀教育的目的。[2]
社會開展閱讀教育工作的主要基地為圖書館,若想實現閱讀工作的持續穩定發展,必須引導人們養成閱讀習慣,對閱讀產生興趣,從而達到提高閱讀能力的目的。多數群體的學習基礎相對較少,對于閱讀積極性較低,不知如何選擇適合自身閱讀的書籍,加之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游戲進入人們的生活,人們更愿意通過網絡游戲的方式緩解學習壓力。為改善此情況,圖書館必須加大對學生閱讀教育的研究,及時改變以往的閱讀教育方式,以達到激發人們閱讀興趣、提高人們學習能力的目的。圖書館可充分發揮各個群體之間的凝聚力作用,根據各個群體舉辦符合人們需求的閱讀活動。在舉辦閱讀活動前期,圖書館相關人員應與社團內部人員進行交流,并在閱讀過程中引導人們分享閱讀心得,以培養閱讀氛圍。例如:學校內具有演講社團,圖書館可與社團進行合作,開展演講、辯論比賽。針對文學社團,相關人員可將圖書館作為活動開展的主要場所,并組織社團人員在圖書館內部進行圖書交流會,使社團人員能夠在圖書館內部進行閱讀分享。圖書館可邀請本校已經畢業的學生返回學校,為學弟學妹們介紹學習經驗,以培養學生閱讀興趣。[3]
圖書館若想深化閱讀教育工作,必須保證圖書館內部的文獻資源符合不同群體的學習特點,能夠作為教育的物質基礎,如此才能促進閱讀教育的有效實施。優質的圖書能夠幫助人們在閱讀過程中豐富知識儲備,總結自身存在不足。優質的書籍能夠為教師所開展的閱讀指導提供支持。因此,為保證閱讀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圖書館要充分了解社會各層面特點,并根據不同人群的認知水平以及人才培養計劃進行圖書資源整理,定期完善圖書資源,根據現代發展趨勢引進符合社會發展特點的圖書,實現資源優化,從而達到閱讀教育的目的。另外,圖書館相關人員應對各個專業人群的閱讀需求進行了解,根據需求為人們提供更多文獻資源,從而提高人們閱讀興趣,使人們能夠全身心投入至閱讀過程中。與此同時,圖書館管理人員也應及時進行前閱讀宣傳,由于書本知識有限,人們若想實現學習能力的提升,需不斷完善自身知識儲備,明確學習目標,從而實現全面發展,繼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圖書館閱讀效應。[4]
綜上所述,圖書館是培養人類思想的知識庫,而書籍則為豐富人類知識儲備的重要基礎。若想充分發揮閱讀教育的價值,圖書館需要將文化建設作為發展中心,將培養人們的人文素質作為核心目標,不斷開發不同群體的閱讀能力,在圖書館發展過程中建立更為全面的閱讀體系,在提高人們閱讀興趣基礎上,培養人們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不同的群體都能夠全身心地投入至書籍閱讀過程中,進而促進社會未來的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