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強
(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鼎美小學 郵編 361027)
閱讀是學生獲取信息的一條重要途徑。它是學生學好任何一門學科必須具備的能力,也是促進學生自學能力不斷提高的重要環節。閱讀能帶給人無限的思考,思考又能激發人們智力的提升。由此可見,閱讀對人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閱讀不僅僅是指語文學科,數學課程也需要具備一定的閱讀水平才能夠完成相應的學習。數學中不光有數字運算,還有空間想象和邏輯思維等相關的問題。閱讀通常是解決數學問題的前提。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教師就需要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葉圣陶老先生曾經說過:“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不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不讓他們自己學,是無論如何也學不好的。”數學語言通常都是由數學符號來代替的。數學具有較強的邏輯性、抽象性和嚴謹性。它要求學生要全身心地投入,將讀與寫相結合,調動思維的活躍度。[1]比如,教師在講解《自行車里的數學》這部分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先預習這部分知識,對教材內容進行簡單的閱讀,然后根據自己閱讀得到的信息完成教師安排的任務。學生可以回家仔細觀察自己家里面的自行車。家里沒有自行車的學生,就可以自己想象自行車的樣子,然后根據自行車的樣子自己繪制相應的模型。這樣,學生在教師講課之前就已經進行了學習。在課上,教師就可以在講課時讓同學們拿出自己繪制的自行車,引入當天要講的內容,關鍵時候也可以鼓勵學生:“你畫得很好!”“你回答得很完整!”“你從閱讀當中獲取的信息很準確!”這樣的方式將枯燥無味的數學文字變得靈活有趣。學生也因為參與了這樣的制作,而對課堂內容十分感興趣。

教師通常會說是學生粗心。其實不然,這種現象往往是教師沒有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閱讀導致的。根據以上案例,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如果遇到括號不讀括號,而是直接閱讀他的運算順序。比如,……的差、……的和等。這樣能夠大大提高學生解答文字題的正確率。[2]
在小學數學課本當中,有很多概念、性質相關的文字解說,由于數學嚴謹性的特點,數學語言表達具有很高的嚴密性和邏輯性。學生在閱讀一些數學概念的時候,只停留在讀過就行,沒有對其遣詞造句、表達方式等進行反復推敲,這樣就不能真正理解數學概念。比如,教師在教學“因數、倍數”這部分內容時,學生經常會出錯的地方就是:因數、倍數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兩個數都是相互依存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當引導學生,讓學生在閱讀時將重點字詞、重點語句勾畫出來?!罢l是誰的”這個詞至關重要,代表了兩者之間的關系。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幫助學生養成課前閱讀的習慣,讓學生先自己理解一遍,在課上再根據教師的講解重新理解一遍。這樣也能幫助他們記憶。數學閱讀的核心在于理解。學生只有真正理解了數學概念,才能領悟其中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并進行正確計算。
綜上所述,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教師應當根據農村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重視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以及其他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尤其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其教育學生的意義并不只是讓學生學會解幾道數學難題,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審讀題意的能力和解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