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未
(西南林業大學地理與生態旅游學院 云南昆明 650224)
2020屆高校畢業生達874萬人。畢業生人數不斷攀高,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就業指導教育。
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是指高校通過多種方式對畢業生進行就業政策、就業形勢、就業心理及就業技巧的宣講等,幫助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并樹立正確擇業觀的一項活動[1]。大學的就業指導教育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觀和深化教育體制改革。
目前,許多高校都設立了專門的就業指導服務機構,職責之一就是研究就業指導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因此,各高校的就業指導教育模式也豐富多樣,如關于“全程化”[2]“個性化”[3]“體驗式”[4]“發展式”[5]和“就業競爭力”等的就業指導教育模式[6]。
西南林業大學是我國西部地區唯一的林科類院校,設置的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創新創業學院是專為學校就業指導教育服務的。本校的就業指導教育由學校、學院和班級三級聯動、共同開展。具體來說,學校的就業指導教育工作橫向覆蓋所有專業,縱向貫穿學生的大學生活,從點、線、面上有效服務于學生的就業創業,提供各種指導、培訓、教育等。學院開展就業動員大會和各專業就業指導教育,要求教師與學生“一對一”進行就業指導談話、咨詢和服務,根據各學院專業特色開展相對應的技能培訓等活動。班主任或輔導員為學生四年的學習、生活進行服務和引導。
1.教育課程時間不連續,教育方式單一,課程內容更新慢,專業性不強
本校就業指導教育課程主要分布在大一年級和大三下學期,課程時間分布不連續;教育方式多為單向灌輸式;使用的教具缺乏視覺感受和生動性。教學大綱由學校自行編排,短期內沒有改變。老師教授課程時,內容更新慢或不更新,忽視實踐練習和專業案例剖析。同時,學院開展的就業指導活動專業性弱。
2.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機制不完善,學校重視程度不夠
本校建立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研室和創新創業課程教研室;活動雖有開展,但次數少;教學課時設置不足20課時;無統一的教材和練習冊。
3.就業指導教育的師資力量薄弱,隊伍建設不足
從數量上看,本校大學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和就業指導教師有15位,創新創業課程教師有45位,而學生人數為24 891人,生師比嚴重不足。從質量上看,教師多為學院行政人員,教育體系和方法不全,科研能力弱,實戰經驗不足。
4.學生忽視或輕視就業指導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很多學生認為,就業指導教育中就業思路、方法等不切實際,或自以為什么都會;該課程不是專業課,和其他個別課程一樣“混”得學分即可;就業指導課在大三下學期只開設4個課時,無法解決所有就業問題。因而,他們容易忽視就業指導教育課。
西南林業大學創新就業指導教育模式,形成了一個由上至下,貫穿學校、學院、班級、學生、教師的全程化、發展式、體驗式、個性化教育綜合模式(如圖1)。

圖1
就業是民生工程。為了更好地提高就業質量,西南林業大學應優化、整合校內各方力量,做到全員、全程、全方位參與就業指導教育,形成多位一體的全新就業指導教育模式,最終增強西南林業大學就業指導教育的工作實效,促進大學生的全面成長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