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麗霞
(福建警察學院 福建福州 350000)
高校實驗室在整個高校組織架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承載了高校實驗教學、科學研究與服務社會的職能。為此,實驗室購買并存儲了眾多的儀器、耗材、檔案等。一旦發生火災,極易造成重大的財產損失,甚至威脅師生員工的人身安全和智慧財產。高校實驗室的消防安全管理關乎高校和社會的安定祥和[1]。尤其是隨著2019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了50%,實驗人員變得更加密集,實驗室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難度加大。因此,反思和改進高校實驗室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及時消除或者減少火災隱患,做好防火工作,對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維護高校校園穩定,促進高校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近幾年,關于高校實驗室火災的報道從未間斷,造成的的人員傷亡與實驗數據的損失令人痛惜。例如:2018年11月11日,南京中醫藥大學翰林學院一實驗室發生爆燃,致使多名正在做實驗的師生受傷。同年12月26日,北京交通大學東校區2號樓環境工程實驗室內,學生進行垃圾滲濾液污水處理科研實驗時發生爆炸,事故造成3名參與實驗的學生死亡。2019年2月27日凌晨0點42分,南京工業大學丁家橋校區一實驗室發生火災,并且迅速蔓延,燒毀了實驗室內的辦公用品及實驗用品,并通過外延通風管道引燃了5樓樓頂的風機及雜物,約三層樓的外墻面被熏黑,窗戶破碎。
這只是眾多高校實驗室火災事故中的幾起典型,而這些事故容易使人們對高校的消防安全產生較大的質疑[2]。高校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目前存在的幾個主要隱患陳列如下。
(一)管理層缺乏消防安全意識,實驗室管理人員和實驗師生缺乏防火思想,麻痹大意。
(二)制度缺乏保障,例如有關消防安全事故的懲戒制度。
(三)操作過程存在違規。這些操作過程包括建筑的新建、改建及擴建時的設計及施工過程,學生的實驗操作過程,消防設施及器材的維護更新過程。
(四)消防業務能力低,一旦發生火災,不能撲滅初起火勢,不能將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一)整個高校組織架構的消防安全工作是否扎實,取決于高校消防安全責任人的消防安全意識的強弱。作為消防監督人與責任人,其管理業務面廣。在眾多工作中,高校更關注的是其經濟效益,即高校師生能否用較少的耗材投入圓滿完成培養方案內的實驗任務,能否在較快的時間內得到期望的實驗結果,甚至有新發現、新成果。作為一項重要而非緊急的工作,實驗室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往往被看作是輔助教學科研的,沒有得到重視。并且,因為火災的發生具有偶然性,預防火災發生的工作只能帶來少量的甚至是零的短期經濟效益,所以管理層甚少將有限的人力、物力與財力投入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
(二)由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視,因此其配套的制度不夠完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難成系統,導致師生的消防安全意識不強,思想上麻痹大意。在日常實驗教學與科學研究中,師生只重視實驗進度、實驗結果,不重視在整個實驗過程中至關重要的消防安全工作。例如,在一些需要帶防護工具的化學實驗中,為了節約經濟成本與時間成本,有些師生竟然將近視眼鏡作為護目鏡使用。但當發生爆炸時,如鋁水爆炸,日用的近視眼鏡根本無法保護實驗人員的眼睛。有些學生自此失明,后果慘重。有些學生為了趕實驗進度,尤其是理工科類比賽的進度,像“西門子杯”中國智能制造挑戰賽、亞太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等,為了在賽前將團隊的成果最大程度的優化,學生甚至在實驗室留宿,難免會將被褥等易燃個人物品放在實驗室。這就增加了發生火災的幾率。而有關消防安全事故的懲戒制度不完善,即便發生此類慘案,學生投訴無門,只能自擔后果。
(三)實驗樓老舊,消防設計不合理,消防措施不完備。《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在1999年出版,《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在2005年出版。而在此之前,高校已經建設使用了實驗樓。這些老舊的建筑在規劃設計施工時沒有考慮消防安全方面的問題,相應的防火滅火措施有所欠缺。例如: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不足,建筑的主題結構、裝修等材料耐火等級偏低,建筑內的消防通道設計不合理等。一些新建筑在設計施工時,存在違法施工、消防驗收不合格等問題。這就使得實驗樓自身存在很大的先天性消防安全隱患。并且,這些實驗樓疏散通道被占用不暢通,出口設置不合理,一旦發生火災事故,樓內人員不能迅速疏散,后果非常嚴重[3]。
(四)消防設施不全、維修保養不及時。滅火器具配置數量不合理,存在欠缺的問題。消防器材未按時年檢,或已經過期,到了該報廢的程度,但沒有及時更換,無法適應防火及滅火需求。許多消防設施和器材因為缺乏必要的檢查維護,導致滅火器壓力不足、消防管內沒有水等問題。一旦發生火災,初起火災無法被及時撲滅,會導致火災蔓延。
高校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要抓好防火主動權,要從根本上抓好消防安全教育。[4]
(一)加強師生的消防教育,提高消防安全意識。高校要做好新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發放實驗室安全手冊。在天氣干燥的季節、每年的消防安全宣傳教育日等特定的時間,學校可利用微信群、官方微博等現代常用宣傳工具,通過圖文、短視頻等形式,對師生進行消防安全知識的宣傳,尤其是防火滅火和自我逃生教育,強化他們的消防安全意識;還可以邀請消防支隊官兵到學校開展專題講座,對消防法規進行宣貫。
(二)加強師生的消防業務能力培訓,實踐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組織消防演練。在火災初起階段,煙霧大但可燃物燃燒面積小,火焰不高,輻射熱不強,火勢發展比較緩慢,是滅火的最好時機。因此,師生要掌握滅火器的使用步驟,平時要留意哪里有滅火器,居安思危。電器起火,要先拉閘斷電。逃生時要捂住口鼻,低身防煙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第61號令《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第四十條規定,學校應結合本校實際制定應急方案,至少每年組織一次演練。
(三)加強建筑防火設計。高校在對耐火等級較低、電氣線路老舊亂的老建筑進行翻修的過程中,要加強消防設計,尤其是安全疏散設計。從特定的角度說,安全疏散是建筑防火最根本、最關鍵的技術,也是建筑消防安全的核心內容。建筑物的安全出口、疏散出口以及安全疏散通道的數量、寬度、位置和疏散距離需要在滿足消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經計算確定,以保證建筑內人員疏散完畢的時間必須小于火災發展到危險狀態的時間,從而最大限度保障建筑內的人員在火災情況下的安全。
(四)加強消防設施的設計及維護,有的放矢。對于無法使用水或泡沫滅火系統的中心機房、檔案室、精密儀器實驗室等場所,學校可以設置氣體滅火系統。同時,學校要改善老舊建筑物的供水、供電系統,保障在危險狀況下能夠自動斷電,確保供水壓力,以提供充足有效的消防水源,創造有利的消防安全條件。高校要設立消防專項基金,保證經費投入,確保消防設施的更新升級,加強實驗樓消防設施和器材的定期定員檢查與維護,及時修護破損的器材。
高校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校領導和師生要從思想上重視,從業務水平上提高,曲突徙薪,齊心協力,為營造安全、和諧的校園環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