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玲
(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 吉林長春 130000)
職業精神作為人文精神的深化體現,是一種職業態度和精神理念[1],是從業人員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2],與其人生觀和價值觀緊密相連。現代高職教育在注重提升學生職業實踐能力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需要,是企業、高職院校生存發展的需要,也是高職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應整合各種教育資源,采用多種教育途徑和方法,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遵循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的成長認知規律、思維形成規律,在教育過程中堅持“教育與育人結合、繼承傳統與改進創新結合、解決實踐問題與解決思想問題結合”的工作思路[3],仔細研究學生的學習特征與學習行為,在育人的全過程貫穿學生職業精神養成教育。
學校以“明禮、誠信、強能、啟智”為育人的根本,“多手”發力,推動學生素質全面提升。教師利用早自習晨讀,組織學生學習“國學”,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在晚自習,組織學生收看《新聞聯播》、觀看《中國詩詞大會》,帶領學生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精神。
學校組織開展“中國夢”團日主題活動,號召廣大青年學生將自己的“青春夢”融入“中國夢”。教師組織開展以“我的中國夢”為主題的班會活動,引導廣大學生將實現“中國夢”落實為發奮學習、不懈奮斗地實現“科技夢”;舉辦以“閱讀中國夢”為主題的讀書節活動,鼓勵青年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樹立實干興邦精神,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夢想。
學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職業教育,要求教師、輔導員全員參與,課上、課下全過程滲入,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幫助學生奠定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為使學生處處置身于汽車的世界,時刻感受汽車文化的熏陶,學校著力營造育人的環境,如利用大廳、走廊、敞開式空間,建設了汽車品牌文化長廊和汽車結構展示大廳;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構建綜合性汽車技術、文化自主學習空間;營造開放式的共享學習環境,“潤物細無聲”地幫助學生規劃職業理想。
在汽車文化教學中,教師根據品牌故事設計了汽車品牌文化情景劇。學生自編自導自演、成立興趣小組和專業社團、開設微信公眾號,自主搜集、編輯資料和圖片,撰寫稿件,運營宣傳。這些多種多樣的形式展示了汽車文化的內涵,讓學生動態了解了汽車文化。通過實踐,學生在信息搜集整理、辦公軟件應用、視頻剪輯編輯及網站建設策劃等方面的通用職業技能得到了顯著提升,也樹立了正確的職業態度和職業責任心。
為打造文化育人的多種渠道,豐富校園文化內涵,近年來,學校安排學生在長春市舉辦的歷屆國際汽車博覽會和房車博覽會、國際汽車備件展等大型國際展會中擔任技術服務、技術講解等工作。在實踐活動中,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得到進一步增強,職業素養不斷提升。學校在加強汽車文化對學生的熏陶的同時,更注重弘揚自主汽車文化,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開展了“紅旗夢”大討論、建設“紅旗”銷售展廳等活動,通過自主汽車品牌的文化底蘊和老一代汽車人的創業精神感染學生,激發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學校聘請、引進“吉林省長白山技能名師”“長春工匠”“企業內訓師”走入學校,通過“名師講堂”“名師帶徒”“名師風采展示”等活動,將技能名師的精湛技藝傳授給學生,更將他們“愛崗、敬業、精業”的工匠精神潛移默化地傳承給學生。眾所周知,大國工匠不是一個穩定不變的狀態或現存的目標,而是國家標準。百煉成鋼--對職業院校而言,這是其一直以來的追求目標。大國工匠精神是一種孜孜不倦的價值追求和育人理念,體現了以技報國的人生志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深厚扎實的專業技能、勤奮好學的職業態度。以大國工匠精神為指引,培養學生大國工匠精神,符合高職院校的精準定位,也能將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的高度融合落到實處。
第一,實施物流管理專業思政基因工程建設。教師全面貫徹“課程思政”思想,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故事、道德規范等內涵分解為思政基因元素,從中精選出“理想信念、愛國精神、創新精神、工匠精神、誠實守信”等思政基因元素,與每門課程的培養目標相對應,繪制物流管理專業的“思政基因圖譜”,使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
第二,實施專業課程思政化方法改革。教師挖掘專業課程思政育人功能,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著力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內容和豐富教學手段。在物流法律法規、企業現場管理等課程中,教師結合典型案例,通過舉案說理、主題演講、A3資料匯報等形式,在專業課教學中潛移默化地融入思政元素,引導學生深度參與課程思政化教學。在叉車駕駛與保養課程中,教師講述了“世界叉車冠軍”朱久安的故事,使學生感受到“敬業精神”與“工匠精神”的力量。教師還在“課程思政”的實踐探索中注意做好經驗總結,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建設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思政教育資源庫,編寫課程思政教育典型案例集和優秀成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