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 雯
(甘肅省蘭州市第四十九中學 甘肅蘭州 730070)
我國從當前城鄉接合部區域的實際情況來看,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戶籍管理、行政區劃設立、外來人口管理、土地管理以及社區物業管理等方面。由于以上問題的存在,此區域內的學生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需要教師結合思想品德與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導向。[1]本文針對相關問題,探討對城鄉接合部的初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融合教育的應用。
我們從長期的教育工作經驗來看,對城鄉接合部的初中生實施心理健康與思想品德的融合教育,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首先,從區域特點來看,城鄉接合部的人員組成較為復雜且其城市管理相對于城市中心仍有不規范的地方。這就導致此區域內的學生更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其次,從教學要求與學生特點來看,初中生的思維仍處于不成熟的階段,如其教育不到位或其環境不利,就很容易受到負面觀念的影響,從而產生不正確的價值觀。對此,心理健康與思想品德的教育融合,一是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二是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正確干預,通過有效的教學幫助學生了解正確的思維和行為,從而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養成良好的品格。[2]
對城鄉接合部學生實施心理健康與思想品德融合教育的關鍵,在于實現課程與學生狀態的結合。歸其本質,心理健康教育意在關注學生的心理情況與心理發展中,通過正確的引導來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讓他們樹立良好的品行。教師在課程安排上要在一定程度上采用這一理念,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才能更有利于實現對學生的綜合培養。
例如,教師在教學《認識自己》這節課時,首先就要了解本節課安排在七年級上冊的教學目的。此階段的學生剛剛結束了小學的學習生涯,正式邁入了初中,所接觸的環境和學習習慣、人際關系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一些學生可能會因適應能力較差而出現心理問題。因此,教師要通過本節課程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幫助學生明確自己初中生的身份,并處理好與其他同學的關系,從而打造適宜的校園生活氛圍。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養成良好的品格,使學生在初中生活中遵守學校規則,并與老師和同學良好相處。對此,教師可讓學生上臺進行自我介紹,讓同學們互相了解,同時教師也大致了解了每個學生的性格、喜好等。對一些內向的學生,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安排他們之間進行合作,從而推動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在學生完成自我介紹后,教師也要與學生進行互動,如關心學生的校園生活問題、新環境下的心理負擔問題等,引導學生適應初中的繁忙的學習生活,并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教師也可講一講自己的故事,以教師自身的形象或事例,為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心理健康與思想品德的教育融合,還具有一定的延續性。因此,教師要持續觀察學生的狀態,對其實施有效的干預。例如,教師在面對八年級的學生時,便可通過《在社會中成長》這課,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社會角色,從而進一步讓他們樹立人生理想。此階段的學生已經適應了初中生活,面臨的心理問題可能主要體現在對學習的厭倦及迷茫上。對此,教師就要通過心理教育與課程的融合,根據學生不同時期的狀態,實施有效的干預,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
教學評價是教學展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往的教學評價多建立在學生分數基礎上,缺乏對學生的全面評定。而分數真能夠說明一切嗎?很顯然不是。對此,針對心理健康視角下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師要采取多元化評價手段,對學生實施綜合和全面的評價。[3]
例如,許多教師從長期的教育工作經驗中觀察到,初中階段常常會有這樣一類學生,他們表現出很大的學習熱情,也有著認真的學習態度,無論課上或課下都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然而,這類學生的考試分數卻總得不到提升。對此,筆者認為這一類學生大都是因他們的學習方法出現了問題。并且如果教師對此問題長期放任不管,一方面,其不利于這類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提高;另一方面,這也會加劇這類學生的心理問題。因此,對這類學生,首先,教師應該要通過多元化評價,對他們進行鼓勵,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其次,教師要陪伴學生找尋他們學習方法中的問題,規正他們的學習方法,讓他們的努力獲得應有的收獲。多元化評價的意義,就體現在能夠讓教師關注到那些不斷努力的學生,也關注到那些正在努力、成績有待提高的學生,從而幫助這些學生樹立自信并更加堅定地投入到學習中。
綜上所述,在對城鄉接合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與思想品德融合教育中,教師可通過課程與學生狀態相結合、優化教學評價、關注學生心理等措施,來達到教學目的。教師要從多個角度出發,結合城鄉接合部的地區特點以及學生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制定更為科學和合理的教學策略,從而更全面地培養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養成良好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