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淋 冉義芳
(重慶市酉陽縣機關幼兒園 重慶 409800)
傾聽是有效溝通的前提,是獲取知識、了解信息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思想交流、情感溝通的有效方式。在幼兒教育中,幼兒教師不僅要注重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本身也應養成傾聽習慣,培養傾聽傾聽的能力。幼兒教師只有具備一定的傾聽能力,才能保證教育活動的高效開展。只有認真傾聽,才能真正了解幼兒的心理動態、內心需求,從而更加科學地組織、開展幼兒教育活動,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如何更好地傾聽幼兒的心聲?筆者結合多年幼兒教育實踐經驗,做出如下總結。
傾聽是幼兒教育的一種特殊表現方式。在幼兒教育中想要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幼兒教師自身應懂得如何傾聽。在與幼兒的溝通過程中,要跳出成人思維,代入幼兒的內心世界,認真、耐心地聽取幼兒的心聲,并給予微笑以及肯定,保護幼兒的自尊不受傷害[1]。例如,在幼兒繪畫過程中,很多教師對幼兒“抽象派”的繪畫方式不甚理解,看不懂幼兒的繪畫內容。這時,教師不能武斷否定,而應“蹲下來”耐心引導幼兒描述繪畫思路。幼兒的繪畫中往往包含了其珍貴的想象力與豐富的內心世界。教師如果不注重傾聽幼兒的想法,以成人的眼光分析幼兒作品,并武斷地否定、責備幼兒,必然會嚴重打擊幼兒的自尊心、自信心,甚至讓他們對繪畫失去興趣,導致幼兒教育難以發揮其實際意義。所以說,沒有傾聽,教育的意義也將不復存在。
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科學的評價,已成為當前教育界普遍關注的焦點話題。針對幼兒的評價,教師不能只根據幼兒的能力進行簡單的等級劃分,而應建立在充滿尊重與關愛的評價中,充分挖掘幼兒的潛能,幫助幼兒更好地認識自我、完善自我。正確評價是建立在傾聽的基礎之上的。仍以繪畫教學為例,如果教師不去傾聽幼兒的構圖思路、繪畫創意,就武斷地認為幼兒的畫一塌糊涂,指責幼兒,將幼兒的作品評價得一無是處。這種傾聽缺失的評價方式,不僅不利于幼兒繪畫水平的發展,甚至會扼殺幼兒的想象力,阻礙幼兒心理健康成長。由此可見,科學評價應建立在傾聽的基礎上,教師在傾聽幼兒心聲的同時,還可更加深刻體會幼兒教育的實際意義。只有與幼兒共鳴,才能更加正確、科學地評價。
在與幼兒溝通時,教師應俯身或蹲下,與幼兒平視,拉近與幼兒的心理距離,靠近幼兒的心理世界。這能促進有效傾聽。幼兒的感知非常敏銳,他們能夠準確地感知到教師有沒有認真傾聽。因此,教師應用溫情的目光,近距離平視幼兒,與幼兒建立朋友關系,營造民主、平等的幼兒教育環境,懷著發現、期待、關愛的心態去傾聽、溝通、互動。幼兒充分感受到自己被尊重、關注,才能更加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2]。
在傾聽過程中,耐心等待是必不可少的。幼兒的詞匯儲量有限,難免會有敘述不明、表達不清的時候。這時,教師不能急于表態,以免讓自己的不耐煩淹沒了幼兒的心聲。教師應為幼兒留出充足的組織、表達語言的時間,而不是粗暴地打斷幼兒,或者越俎代庖地替幼兒表達。尤其是針對那些存在語言障礙的幼兒,教師更要耐心等待,并用巧妙的語言引導,幫助幼兒更加順暢、準確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3]。
在與幼兒的溝通過程中,教師不能武斷地評判幼兒的發言是好是壞,而應在認真傾聽幼兒的發言后,把每名幼兒的發言都看作珍貴的資源,以平等的態度去接納來自不同幼兒的多元化聲音。教師不僅要認真傾聽幼兒的語言表達,還要全面解讀幼兒的表情、肢體動作、手工作品等其它“語言”表現方式,從多維角度關注幼兒。
在傾聽過程中,教師應善于抓住時機,通過語言、目光或者肢體動作積極回應幼兒的表達,給予幼兒鼓勵、肯定的正面反饋,建立師生之間心靈的溝通、情感的共鳴。與此同時,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提升自身的執教能力,為進行更加高質量的傾聽提供保障,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傾聽是幼兒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學會傾聽是每位幼兒教師都必須掌握的技能。幼兒教師應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指導下,與幼兒面對面溝通,耐心傾聽、全面傾聽,在傾聽中更好地交流、溝通,給予積極反饋,促進幼兒的身心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