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玲
(昆山市花橋黃墅江幼兒園 江蘇昆山 215332)
在現階段幼兒園教學過程中,繪本以其生動簡潔的文字和精致的畫面展示出社會中的各種事件,可以說是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繪本教學的開展可以理解為幼兒和繪本溝通交流的過程,幫助幼兒發揮想象力,是幼兒在繪本中獲取信息、豐富自身體驗的過程。因此,繪本閱讀運用在幼兒園社會教育中不僅可以為幼兒園的社會教育提供新的視角,還可以為社會教育和語言教育提供新的途徑。
幼兒年齡小,對自己、他人以及愛和尊重的認知都很少,其認知也可以說是處于模糊的狀態。幼兒園在開展幼兒社會教育過程中開展繪本教學可以讓他們在愉快的學習中實現心靈的成長和對社會的認知。一些優秀的繪本可以將教師無法明確闡述的內容進行解答,如“關于死亡”“生命的意義”等,都可以在繪本的閱讀中尋找答案。例如,繪本《再見了,艾瑪媽媽》中講述了一個來自真實生活的故事,以圖片的形式呈現一位老人在面對死亡時候的從容,展示了老人對生命的熱愛。幼兒在閱讀該繪本之后,將直觀地對生命有所認識。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幼兒社會學習的重要途徑是幼兒和成年人以及同伴之間的交往、游戲以及共同生活等。而本中蘊含了大量的親子閱讀、師幼共讀資源,其中具有值得分享、共同交流的內容,能夠有效促進幼兒進行社會學習。它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的社會領域教育的精神相契合,適宜作為幼兒社會學習的一種方式。
幼兒年齡小。因此,教師對于幼兒的教育不能過于呆板,應采用幼兒喜歡的方式進行教育,如通過多數幼兒都喜歡的角色扮演類游戲,讓幼兒在模仿繪本角色正面行為中更好地理解和學習相關的知識內容,進而引導幼兒逐步改正在生活中的不良行為。比如,在開展幼兒園主題活動“我會干、我能干”時,教師可以利用繪本《小華能干了》進行教育。繪本中的小華在穿衣服時出現了把褲子穿反、把扣子扣錯等問題,這些是幼兒經常犯的錯誤。為了引起幼兒的共鳴,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角色扮演,嘗試開展穿褲子的比賽和練習,使幼兒在輕松、歡快的學習氛圍中深入了解繪本中的內容,增強自己動手穿衣服的興趣,使幼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得到增強。這樣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幼兒的核心素養。
對于幼兒園的幼兒來說,他們經常把繪本中的角色當成自己。因此,教師可以根據繪本設計一些游戲,將繪本內容和游戲結合,采用游戲遷移的辦法引導幼兒站在繪本角色的角度體驗角色的情感[1]。比如,根據繪本《袋鼠蒙蒙》中的內容進行游戲化教學,教師和家長可以為幼兒準備一個小口袋,讓幼兒模仿袋鼠并且開展“袋鼠跳”的游戲,模仿袋鼠蹦蹦跳跳的動作,從中感受袋鼠媽媽對小袋鼠的關愛,從而在內心萌發感知家庭溫馨的情感。
對于幼兒而言,他們對作品的理解和相關知識的學習往往都是通過繪本提供的圖畫進行語義連接的。繪畫或者手工的開展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學習和理解知識[2]。比如,一些幼兒在進餐時候有些小毛病,那么,教師就可以選擇繪本《想變蝴蝶的毛毛蟲》進行教育,鼓勵幼兒用“粘貼紙”的方式和成人共同制作自己的進餐計劃。這樣能夠有效引導幼兒對進餐規則的認知和遵守。再比如開展“我來幫助你”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繪本《想吃蘋果的鼠小弟》進行教育。鼠小弟由于個子較矮,想吃蘋果卻又夠不著,很多動物都來幫助鼠小弟摘蘋果,但是繪本中并沒有展現摘蘋果的過程。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幼兒將摘蘋果的過程畫出來,并且通過繪畫表達出自己對小動物的關心和愛護,使幼兒深刻體會互幫互助的美好情感。
總之,繪本教學在幼兒園社會教育中的運用能夠促進幼兒對事物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并且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在學習中改正自己的缺點,為今后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