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彥寧
(甘肅省慶陽市寧縣第三中學 甘肅慶陽 745213)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想保證學生問題能力的有效培養,教師先就要注重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逐步學會依據數學知識提出相關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就可以依據教學內容創設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質疑,引發學生進行深度思考,讓學生學會自主地解決數學問題,從而有效激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意識。例如,在學習人教版數學九年級上冊“二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一課時,教師在課堂一開始時就要將自主思考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試著回顧一次函數的性質是如何研究的?我們是否可以像研究一次函數那樣的方法來研究二次函數的性質呢?如果可以的話,我們應該先研究什么呢?教師通過創設這個問題情境,讓學生根據學過的知識來探究新的知識,可以讓學生積極觀察問題、分析問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與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積極思考、主動獲取知識的良好學習習慣,并幫助學生逐步形成獨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保證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可持續發展。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一直是以嚴厲的形象出現在學生的面前。這樣的課堂嚴肅有余,卻很容易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產生一種壓抑感,不敢與教師進行進一步的交流與溝通。這就從一定程度上阻礙到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為了保證學生問題能力的有效培養,教師就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與愛護學生,創建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學習氛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以此消除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焦灼感,讓學生大膽地進行自我展示,積極開展課堂知識的探索與質疑。這樣才能逐步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敢于解決問題,勇于爭論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人教版數學九年級上冊“圓的有關性質”一課時,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就可以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讓學生試著依據自己的學習經驗對課本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生完成自主學習以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都收獲到了哪些知識,有哪些知識是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還存在問題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無論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收獲得多與少,對于積極分享自己學習收獲的,教師一定要及時給予表揚。對于那些內向不敢發言的學生,教師則需要對他進行耐心引導,讓其大膽分享自己的學習收獲,并提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待學生提出的問題,無論難度大小,教師也一定要以耐心平和的口吻幫助學生進行解決,讓學生在積極提出問題的同時還能以最佳的狀態跟著教師的思路進行思索,以此確保學生問題能力的有效培養。教師要通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學生創建一個民主自由的課堂學習氛圍,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與教師之間默契度,煥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可以在教師的積極鼓勵下積極鉆研,勇于探索創新。這樣才能實現學生數學問題能力的逐步提升,推動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綜合性成長。[1]
我們僅僅依靠教師的力量,很難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問題的提出與解決中來。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中的有效落實不僅可以進一步調動學生在課堂上參與的積極性,還能讓學生在小組溝通交流中產生新的學習思維,提升學生在數學問題解決過程中的創新能力,以此為學生創建一個更濃厚的課堂探究氛圍,確保學生問題能力的有效培養。例如,在學習人教版數學九年級下冊“銳角三角函數”一課時,這節內容涉及直角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方面的知識。對于這些內容,學生掌握的情況相對較好。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就可以把更多的探究權力交給學生。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將班級里的學生按照學習能力的高低劃分成實力均衡的不同小組,讓學生以組為單位自主對銳角三角函數概念知識進行學習,并通過小組討論與分析,正確理解正弦符號的含義,掌握銳角三角函數的相關知識,初步學會根據定義求銳角的正弦值。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可以為學生創建一個濃厚的自主學習氛圍,提升學生參與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散性思維,讓學生能夠更踴躍地對數學知識進行質疑與思考。同時,教師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還能讓學生在同伴的幫助下對知識產生更多新的想法,掌握更多探究的技巧,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培養學生問題能力的目的,以此高效完成素質教育所下達的數學教學任務。[2]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緩慢過程,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需求對學生進行積極的教學引導,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探究的樂趣,并掌握正確的探究方法,促使學生能夠以更積極的狀態投入數學問題的提出與解決中來,進而逐步達到培養學生問題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