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力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學 江西南昌 330006)
微課,是基于信息技術,制作設計完成的一種微型授課視頻,其內容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且內容短小精悍,在傳播途徑與呈現方式方面也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對微課進行應用,不僅符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并且也是順應時代發展和促進教育改革創新的重要途徑。高中地理,是一門理論和實踐具有緊密聯系的課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基于地理教學特點,把培養學生地理綜合素養和能力作為重點內容,通過多種形式教學手段,對微課進行靈活應用,使學生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導入環節是非常關鍵的,導入環節對后續的教學活動開展有著直接的影響。在傳統高中地理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是利用語言文字細致的講解與分析新課內容,這樣的導入模式枯燥無趣,難以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也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1]。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把和教學內容相關的具有趣味性的動畫呈現給學生。在該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對微課進行巧妙利用,進而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可以被調動,使學生可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后續的教學活動中。
例如,在講解“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時,在導入環節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把不同地區的地貌景觀,如荒漠、草原、森林等,呈現給學生,指引學生思考景觀差異造成的原因是什么?緊接著,教師可以把同一月份的南半球和北半球的風景呈現給學生,如八月份北半球是盛夏,南半球是冬季;一月份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天。通過形象生動的動畫,可以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可以深入思考問題,有效提升學生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理。然后,教師可以對該節課的內容進行引入。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刺激學生多種感官,為后續課堂教學打下良好基礎。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識面較為廣泛,其中包括自然、地理、人文、社會等,其中不乏存在一些難點知識和重點知識,這些知識常常也是教師在教學中反復強調與講解的[2]。但是,乏味、枯燥的講解是無法使學生深刻理解和記憶知識點的,進而導致地理教學效果不夠理想。而微課具有針對性強、具體、靈活等特點,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突破重難點知識教學,針對某一知識難點進行細致分析和講解,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學習情況對微課進行反復觀看,進而有效提升全體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講解“氣壓帶和風帶”時,該節課重難點內容是對三圈環流形成過程進行掌握,對三圈環境影響下氣壓帶與風帶的形成、分布進行掌握。為了可以有效突破該教學難點,加深學生對三圈環流、氣壓帶、風帶形成過程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教學模式。在課前,教師可以制作相關微課視頻,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給學生。在微課中,以動畫的形式,對三圈環流的狀態、運動過程進行模擬,通過動態演示的手段,對氣壓帶、風帶形成過程進行展示。通過這樣的直觀呈現,學生可以直觀清晰的掌握難點知識,不僅節約了課堂教學時間,還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課后總結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在該環節中可以幫助學生復習和鞏固所學知識[3]。在傳統高中地理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沒有注重課后總結,常常都是給學生布置大量的練習題,或者是要求學生利用死記硬背的形式記憶知識,這非常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并且還會使學生對地理學習失去興趣。這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把知識直觀的呈現給學生,使學生可以在課后隨時、反復的觀看微課,進而有效鞏固和加深學生的記憶,不斷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
例如,在講解“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時,在課后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把該章節的重點難點內容進行整合,如影響農業區位選擇因素,畜牧業為主農業地域類型、種植業為主農業地域類型等等,使學生可以通過對微課的觀看,可以回憶所學知識,幫助學生進行鞏固和梳理,進而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更好的掌握。通過這樣的課后總結,不僅可以使學生有效總結和回顧所學知識,還可以使學生的復習體驗得到優化,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對微課進行有效應用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還可以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有效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水平。現階段,由于受到傳統理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在應用微課時還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微課的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導致教學質量難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性特點,科學合理的對微課進行應用,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進而有效提升全體學生的學習效果,為學生以后的地理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