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崗
(重慶黔江區育才初級中學校 重慶黔江 409000)
道德與法治這一課程強調德育滲透至生活。教師為了更好教授初中生相應的道德與法治知識,需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積極性有比較全面的了解,這樣才能讓教師找到教學定位,從而通過適合初中生的方式來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這樣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初中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更好發展。而且教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需要將學生在課堂中學習到的知識同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樣不僅可以高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還可以讓初中生本身的思想品德得到有效強化。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很多教師還一味采用傳統的方式來教育學生。而且教師教學的內容同實際生活之間處出現了脫節,并沒有注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生活化,導致很多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不感興趣。而且從目前的情況中來看,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上,也沒有重視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更新,導致道德與法治知識與實際生活并不貼切,這樣不僅無法落實道德與法治的實踐工作,還會讓學生學不明白道德與法治知識,很大程度上阻礙初中生在日后的發展[1]。
生活化主要指的就是一些指引學生脫離過于抽象化的說教,使其能夠感受、體驗生活,通過與現實進行碰撞使其獲取知識的自主學習性,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擴展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力。但是現階段很多學校在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時候,并沒有注重學生的家庭教育,以至于初中生家庭教育比較缺失。例如:家庭不和或者過于溺愛等問題。還有一些獨生子女,家長僅是注重學生的成績、生活條件,并沒有關注到學生的德育教育,這對學生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對學生來說,道德與法治知識是非常重要的,通過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不僅可以讓學生對實際生活有所了解,還可以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可以認識到自己在社會中的價值,讓學生可以更迅速適應這個社會,進而綜合、全面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教授學生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時候需要不斷融入德育生活化的措施,避免使用傳統、陳舊的方法,讓學生都可以感受到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擴展學生的學習思維,讓學生掌握好學習的目標[2]。
例如:學生在進行學習《民族精神》這一課知識的時候,教師便可以給學生進行舉例說明,通過一些古代的例子來闡述民族精神,以此來引導學生,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歷史中有很多英雄,如:文天祥、屈原、林則徐等,通過這些人物的故事來闡述道德與法治知識,進而感動學生,讓學生可以明白“不論是英雄還是平凡人物都可作為民族脊梁”的道理。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針對知識開展活動,教師可以在班級中進行“感動人物”的評選,讓學生都當做評委,進行匿名投票。學生需要觀察自己班級中朝夕相處的同學,看看哪些同學比較樂于助人,然后便可以投其一票,最后教師對票數進行統計。通過這種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對高尚精神進行實踐,還可以更深入的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為了更好教授初中生大量的道德與法治知識,教師需要針對知識給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可以在情境中更多的學習知識。但是需要注意的一定就是教師創設的情境不僅要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還需要聯系教材,從而讓學生可以將知識與實踐進行結合,以此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
例如:初中生在進行學習“身邊規則”這一課知識的時候,教師便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放映馬路上遵守交通規則的情況。而且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論述,看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不遵守規則情況,讓學生將其說出來,并談一談自己的看法。通過這種方式就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可以讓學生認識到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從而讓教師更好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德育生活化教學方法。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深入,在現階段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為了更好教授學生知識,需要找到一種適合初中生的方式,讓初中生可以逐漸感受到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更迅速開展德育生活化教學。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還需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道德與法治知識與現實生活的有效結合,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所以教師在教學中還需要掌握好適合學生的教學技巧,讓學生可以感受到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并讓學生可以在日后可以取得優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