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茹茂
(重慶市求精中學校 重慶 400015)
年級文化是以師生價值觀(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為核心以及承載這些價值觀的活動形式和物質形態,是一個年級“存在形態”(包括過去、現在和未來存在形態)的精神意義和物質意義的理性闡發,也是一個年級師生獨特的形態標識和獨有特征。從年級是教育實體而言,年級必須具有自己獨特的物質文化和形象文化,而這正是一個年級的魅力之所在;從年級是一個教育組織而言,年級必須具有自己獨特的人際文化、組織文化、制度文化和育人文化,這是年級教育質量的保障,是年級產生社會影響之所在;從年級教育理念而言,年級必須有自己獨特的精神文化,以指引師生朝著自身向往的成長目標前進;從年級教育活動而言,年級必須形成自己獨有的教育文化、行為文化,以指引師生追求教育教學的高效,進而提高師生核心競爭力。
因此年級文化養成,是教育教學、年級管理等各方面的必然要求。但怎樣的年級文化才是適合年級師生的文化,怎樣才能讓年級師生主動建設文化、形成文化、踐行文化,并在年級文化的浸潤和引領下,實現自身基礎上的最大提高?不妨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思考。
文化是人創造的,從來不是固有的,年級文化建設,首先需要走近走進年級的人,了解人的特點、人的需求、人的向往,這里的人,便是年級的師生、家長。年級應當立足新時代師生對向往的教育追求,著眼于成長的真實訴求,師生共建,因人成生,凝煉出獨屬于本年級師生的文化理念體系。例如某年級以年級獨特的文化標識“騏驥馬”為引,引導學生自己設計、自主命名、自我賦能。其既產生于學生自己、也代表著學生自己,更塑造著學生自己。
文化的產生是來影響人、塑造人的,所以不僅是來源于人,更需要人的主動參與,而非強加給師生。年級在文化建設中應提倡主動性、重視參與性、落實常態性。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領導小組、班主任團隊、學科教師、家委會的主動性、創造性,對年級的常規管理、文化環境、活動策劃等工作,共謀劃、共建設,提前設計、分工、協調,線上和線下同步結合,通過班主任沙龍、師生家長座談會等,共同規劃發展目標、重點內容、細化任務。另一方面應當充分重視學生自我成長和健康生活能力的培養,以多樣的學習、管理、評比制度養成學生自我學習習慣;以心理干預、體藝鍛煉、青春衛生、午餐管理等啟發學生健康生活意識;以四星好少年評比表彰,塑造榜樣,錘煉品質。體現了學生的自我參與、自我管理、自我成長。
物質文化是年級文化的物顯,可以充分聯動“校園環境、樓道環境、教室環境”,開展參觀校史館、美化年級樓道、布置班級環境等活動進行環境浸潤,凸出年級有統一,班級有特色。可以增強“文創周邊、特有物品、統一標識”的互動,有效發揮文創物化特效,提升凝聚力、親和力、生命力。
年級文化要通過豐富的德育課程體系進行指導、傳遞,具體操作可從以下幾方面構思:
第一,以“通識浸潤底色、選修鑄造特色”的課程理念,利用周邊美術館、圖書館、博物館開展通識文化浸潤課程。同時開設一批學生喜歡、課外拓展、課內補充的精品選修課。讓孩子們有了奇妙的課堂體驗,既拓寬了知識面,又提高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為學生個性化成長,得到自己最大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第二,強化“體驗育德”。圍繞學生德育核心素養培養目標,開展了豐富的體驗活動。如:入學初舉行紀念儀式;教師節回訪母校;中秋節把話未來;元旦節趣味游園等。
第三,突出“人文浸潤”。以多元文化課程,豐富學生文化生活。一是有效利用周邊川劇團、音樂團的公益演出活動,引導學生認識了解文化藝術;二是邀請知名國內外劇組進校園展演,拓寬眼界;三是開設戲劇課程,讓孩子體會編、導、演各個過程,感知文化的同時,錘煉品質。
第四,豐富體藝活動。組織了研學、徒步、運動會等活動,引導學生走出校園,在多樣的活動中感受到團隊團結協作、開拓進取,體驗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樂趣。
年級文化來源于年級師生的實踐活動,更要以師生的行動體現出來。年級文化建設中要注意打造典型,塑造榜樣,積極肯定師生進步與成長。一是要立足上級表彰抓住典型,明確榜樣規范,做好三好學生、先進個人的推選表彰;二是豐富評價體系,圍繞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從學習、管理、文明、體育、進步等多方面發現優秀師生,如星少年評選;三是肯定和鼓勵師生特殊貢獻,善于在課外學習、課題研究、好人好事、感人事跡等方面挖掘和發現師生中的突出表現,如:優秀研學個人、拾金不昧事跡等。
總而言之,年級文化是年級教育實踐的積淀,是立德樹人過程的記錄與提升,它應當是源于人,顯于人,成于人。堅持“由人生文,以文化人”的年級文化養成理念,立足年級師生本身,努力追尋師生“向往的教育”,才能讓師生真正實現“幸福成長”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