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晨
(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 浙江紹興 312000)
一是針對高職學生學習缺乏目標,特修訂《財會金融系學習目標管理制度》,通過采用學習目標打卡督促學生專業學習,利用微信推送等方式加大學習先進的宣傳力度。二是在文明寢室建設過程中,特制訂《財會金融系文明寢室創建制度》,突出學生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的示范引領作用,服務廣大同學,全面提升學生文明素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在各項寢室活動評比中,學生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都沖在前、走在前,進一步塑造學生的積極進取、勇于創新精神。三是為提高育人質量,體現教師黨員育人工作成效,特制訂《財會金融系教師黨員“三聯系”制度》,即聯系一名困難生、一間寢室、一個班級,每月至少開展一次談心談話、走訪一次寢室、參與一次班會。全面做好服務學生成長成才、做學生的引路人等工作。四是針對系部專業特點,特修訂了《財會金融系系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及發展對象教育培訓的管理辦法》《財會金融系入黨積極分子量化考核辦法》。對入黨積極分子推薦要求、入黨積極分子量化考核項目、推薦發展對象等條件,逐條進行修訂。例如,提交入黨申請的年齡、到確定入黨積極分子入黨的時間等。將政治立場堅定,思想作風正派,積極要求進步,主動向黨組織靠攏等作為主要依據;量化考核過程中,對思想政治、學習成績、社會工作、師生評價、附加分等方面進行評定,再結合學院學生黨員之家的積分情況,全面衡量入黨積極分子確定發展對象的條件。
一是創建政治理論學習小組,在入黨積極分子中每年定期組織開展分黨校學習,通過學習黨史、基礎知識、入黨程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內容,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以講座、讀書交流會、實踐活動等形式開展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活動,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提升大學生們的思想覺悟,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促進作用。二是課程思政,大學生思想教育離不開教師在專業課程中開展“113”課程思政的專業滲透,充分發揮第一課的堂育人作用。專業課堂中搭建“一個引領、一條主線、三個平臺”的課程思政體系。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引領,意識形態作為主線,即“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加強學生工匠精神意識,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結合系部專業特點,搭建三個平臺作為課程思政目標,即“課證、課賽深度融合”平臺和“十個一”工程實踐育人平臺。在專業課堂中切實將“課程思政”滲透每一個角落。三是開展紅色教育,組織學生參觀秋瑾故居、周恩來祖居、魯迅故里、大禹陵、紹興市博物館等名人故居、革命圣地、黨史基地。在緬懷先烈、品悟紹興名人文化的過程中,接受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禮,增強了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認同感和自信心。四是以黨建促團建,輔導員組織全體團員開展“兩會”團課學習活動,通過學習,深刻領會和把握社會與時代發展的新方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要腳踏實地、刻苦鉆研、勇于創新、開拓進取,用奮斗的青春書寫精彩的人生篇章。
志愿服務活動立足校內師生、社會群眾的現實需求,以無私的志愿服務行動,為良好校風、學風、社會文明之風的形成貢獻力量。以學院志愿者之校為依托,結合學院屬地情況,建立志愿服務實踐平臺。以“三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一是五個項目實現志愿服務特色化:幫扶工程,入黨積極分子深入新生寢室,開展一對一志愿服務活動,幫助新生盡快融入大學生活;陽光助殘,大學生赴柯橋雅博殘疾人庇護中心,開展以“傳遞愛心 情暖雅博”為主題的志愿服務活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其他的人,使每一位殘疾人都能感受到人間真情;溫情敬老,青年志愿者們赴馬山村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開展“學雷鋒·愛老敬老”志愿服務活動,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愛老敬老志愿服務中感受到“善”的力量,更在傳遞社會文明新風尚中體會到奉獻和助人帶來的快樂;愛心支教,依托民工子弟學校——群英小學,為“隨遷子女”帶去關懷,通過專業與興趣愛好,為小朋友們帶來豐富多彩的支教課程,繼續在校園文體活動、心理輔導、社會實踐等方面帶來更多更好的志愿服務;金融理財:與中心社區開展黨建共建,知識普及萬里行——送金融知識下鄉志愿服務活動,讓社區群眾了解普惠金融相關知識,在防騙防詐方面有一定意識。二是以“四進”方式保證志愿服務常態化:志愿講師團、系列圖書、文體活動、親情服務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殘聯:開展文化下鄉、智力支農活動,大學生與教師黨員先后赴馬山鎮各村開展農村金融主題講座、金融知識宣傳及文藝演出;參觀紹興師爺駱照故里,感受美麗鄉村建設。三是實施兩條路徑使志愿服務普及化:志愿服務采取集體和個人相結合原則,定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增強“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與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每年大學生志愿服務都在15000 小時以上,通過各項活動,充分體現大學生無私奉獻精神。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本文基于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制度協同創新、形式協同創新、實踐平臺協同創新,即“三協同”形式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方法,進一步發揮大學生在青年群體中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進一步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發展;進一步提升大學生使命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