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政教育是高職院校教育體系的核心內容之一,基于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將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融合起來,構建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可以有效提升學生思政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基于此,本文主要以課程思政教育目標為切入點,簡單分析如何構建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
關鍵詞:課程思政;思政教育;協同育人;高職院校
現代社會主義背景下,高職院校應秉持思政教育理念,結合學生實際發展需求以及時代發展方向,將思政教育與課程思政有機融合起來,構建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引導學生從專業知識學習中,切實掌握思政理論,提高自身思政素養,實現未來全面發展。
一、課程思政教育目標
(一)彰顯思政教育價值
素質教育時代,課程思政可以有效推動高職院校思政課程的改革工作,從而高效發揮思政教育的教育職能,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到各專業課程教學中,最終形成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教育合力的良好局面,使高職學生更深刻了解思政教育的魅力所在。由此可見,課程思政全面體現了思政教育的理論價值與思想價值,是幫助高職院校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教育方式。
(二)立德樹人
素質教育背景下,高職院校應秉持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大力推行課程思政教育,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為我國社會發展持續輸送高素質人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是系統化、多元化的,應充分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1]。其中,德育作為高職院校核心教育目標之一,對學生未來發展具有難以替代的現實意義。在社會全面快速發展形勢下,不僅需要培養專業技能過硬的人才,更要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以滿足社會發展建設的實際需求,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的構建策略
(一)構建合作教育模式
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育模式的構建離不開思政教育理念,兩者密不可分,通過高職院校思政教師與專業教師的協同配合,輔以指導員的職能配合,可以高效發揮思政教育與課程思政互相補充、互相促進的育人功能。思政教育與課程思政的育人關系,為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的構建創造了基礎條件。在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下,高職院校各專業教師應改變以往各自為營的教學局面,依托協同育人平臺共同培育學生,并在知識互相融合、互相滲透的機制下獲得進步,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潛移默化的領略思政教育的人文魅力與思想魅力。
(二)創新監督考核體系
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的構建,需要高職院校加強對管理機制與考核機制的重視程度,建立完善的評價考核體系,以充分調動教師主觀能動性,從而實現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的高效構建。首先,高職院校應加強監督管理課程思政的實施力度,并建立相應的監督評價機制,以規范推動課程思政教育開展質量與進度。通過這種有據可依的監督管理,可以有效規范教師的教學內容,促使教師轉變思想觀念,使思政教育全面滲透到各教師的專業課堂中,高效提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的落實質量。其次,高職院校應結合思政教育與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以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建立具有針對性的評價考核體系,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養,促使學生未來獲得更好發展。
(三)明確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教學目標
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是指將思政課程所涵蓋的知識、理念融入到各專業課程中,將思政教育全面擴散到整個教學體系中,從而全面提升思政教育的育人目標及育人效果。但是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仍存在較大區別,課程思政不以課本理論知識為導向,不會將思政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作為授課主體,更注重的是在專業課程教學基礎上,挖掘教學資源中的思政資源,以此提升學生的思政素養。由此可以發現,課程思政是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思想素質,是對思政課程的一種補充與延伸。在現代化社會背景下,高職院校應充分認識到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教育目標,采取合理措施將二者有機融合,最大化發揮其應有的教育職能,從而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提供優秀人才。
(四)思政教育資源與專業課程有機融合
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的構建,需要以課程資源融合為前提,充分發揮思政教育的引領者角色,推動教師轉變傳統教育理念,穩步促進課程思政協同育人全面落實[2]。首先,思政教師應以思政課程教育內容、方法等方面,積極整理思政教學資源,形成完整的思政教育資源體系,為其他教師提供課程思政教育方向,使思政課程得到進一步優化。其次,各專業課程教師應充分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教育資源,將思政教育高效融合到專業課程中,提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教育質量。比如,人文課程中,教師應充分挖掘專業課程中與思政教育有關的教學資源,將思政教育與其融合,使其成為思政理念的傳播載體。同時,高職院校應加強培訓教師思政素養及文化素養,幫助教師更好的引領教育學生,進一步實現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的構建。
(五)加強對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的協同管理
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的融合是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構建的核心關鍵點,高職院校應重點關注思政教師與專業教師的協同管理,以促進思政教育與課程思政的有機融合。首先,應建立專門的課程思政教學小組,課程思政教學小組主要根據思政教師的教學進度,明確各專業教師的思政教育進度,從而提升思政教育與課程思政的協同性,發揮課程思政對思政教育的補充作用。其次,高職院校應大力開展線上線下協同育人模式,專業教師應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的便利性,在線教授專業知識并滲透思政教育,而思政教師通過專業教師的網絡教學情況,客觀評價專業課程中思政教育的滲透質量,并提出指導性建議。
結束語
課程思政是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不僅可以高效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教學目標,實現專業知識與思想道德相結合,還可以充分發揮課堂育人的功能,培養出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實現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的高效構建,本文主要從以上五方面進行簡單分析,希望能為課程思政的有機融合提供些許幫助。
參考文獻:
[1]石玉榮,梅傳忠,耿建,黃樺,李玉云.新時代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路徑探索[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8(03):76-80.
[2]徐莉.關于構建高校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的思考[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18):24-26.
作者簡介:
馬艷芹(1987—),女,漢族,山東日照人,博士,研究方向:生態旅游,旅游管理等。
本論文得到項目江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以《導游踩點》課程為例(項目編號:JXJG-18-54-8)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