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晉
(復旦大學 上海 200433)
“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的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簡稱“三全育人”)的要求。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的必然要求,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必然要求,也是時代賦予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責任。
全過程育人,就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新生入學直到學生離校畢業的大學全過程,學校根據社會變化和學生發展特點制定符合學生實際的育人措施,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育人工作。[1]作為高校育人的最后一個環節,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當仁不讓的成為“全程育人”的重要陣地。如何抓住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契機,在就業工作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業的時代新人,成為擺在高等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校思政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輔導員作為大學思政教師,處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線,理應在當前的就業指導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但在當前,由于主客觀條件的限制,目前高校輔導員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實效性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主要存在著以下幾類問題:
一是由于高校輔導員正處于一個角色演變的時期,逐漸從以往單純從事思想政治工作演變成為全面培養學生,[2]輔導員欠缺相關就業知識,制約著其就業指導作用的發揮中的一部分,[3]還不具有獨立性及專業性;二是人員配備不足,很多輔導員只能忙于應對日常瑣事,騰不出時間和精力開展全面的就業指導工作;[4]三是專業化隊伍建設滯后,不能提供貼近市場實際的高水平指導;[5]四是自學生入校以來的系統性謀化較為欠缺,未能做到整體性的未雨綢繆。[6]郭嘉[7]更是提出了“十多十少”,即:講成功的多,講失敗的少;講擇業的多,講敬業的少;商業性指導多,教育性指導少;講面試過關支招的多,進行求職排憂解惑的少;講如何找到滿意工作的多,講找不到滿意的工作怎么辦的少;信息提供的多,觀念教育的少;在大四進行臨時抱佛腳式的擇業指導多,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的就業指導少;泛泛而談的誤導多,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少;滿足于“管理—指導—服務”的多,進行“服務—指導—管理”轉變的少;每年重復性農貿市場式的招聘會多,深入研討有創新的就業指導少。
高校輔導員這項工作有其自身的特點,輔導員工作瑣碎無邊,涉及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情感、就業等方方面面,解決具體事務需要調動社會、學校和家庭多方力量,工作難度大,負荷重。[8]輔導員責任的分散性和模糊性,以及工作成果的“無形性”,均容易導致學生工作的挫折感與疲憊感。因此,在輔導員指導學生就業的過程中,如何定位也成為擺在輔導員面前的一個問題。定位清楚,則工作有的放矢,容易對標;定位不清晰,則容易造成工作精力的分散,不能很好的完成“全過程育人”的目標。
本文從實際工作出發,通過調研大學生生涯發展中所呈現出的問題與困境,探討在“三全育人”的框架下,輔導員如何通過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完成全過程育人的最后一個階段,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有些大學生擇業時過分看重個人利益及工作待遇,有些同學受經濟利益的驅使,擇業觀發生了傾斜,他們忽略了個人理想與國家、時代利益的結合,不愿意到基層、到西部、到祖國更需要的地方去。調研中我們發現,這一代90后,甚至是00后大學生,均出生在改革開放之后,相比較之下,家庭經濟條件較為優越,也多為獨生子女,家長對于學生的保護心態較強,對學生的擇業也產生了一定的引導作用,導致有些學生怕吃苦的心態較為嚴重,基本不考慮到基層或者是條件較為艱苦的地區就業,沒有意識到自己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時代使命。
大學生的社會閱歷較少,對社會的認識多存在于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以及假期的工作實習,對社會的了解十分有限。有些大學生求職存在盲目跟風,一些知名企業或者是熱門崗位,受到了大多數專業學生的青睞,不少學生不論自己的職業理想是否與這些熱門企業相一致,條件是否符合那些熱門崗位的需求,常常是一窩蜂地前去應聘。在調研中,位于上海及江浙滬地區的金融、經管等崗位,成為了眾多學生的首選。由于大學生缺乏工作經驗,再加上生活閱歷不夠,導致很多學生對工作的選擇上,缺乏長遠規劃,沒有將發展前途以及自身價值的實現放在重要的位置,更多的關注當下的具體收入是否滿意和辦公環境是否舒適。對于踏上工作崗位之后的一些發展軌跡所知甚少。無法做出有價值的準確的判斷。這種情況多見于性格內向,不太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也不怎么與老師和同學交流的學生。由于長時間處在自我封閉的狀態,也并不積極收集資料,臨上陣找工作也只是隨大流的機械投遞簡歷。
但對于那些職業規劃較早的同學,也不免存在著由于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困惑。對于本科生來說,跨專業找工作早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但有一部分想要跨專業找工作的同學,對自己沒有專業知識的現狀表現得憂心忡忡,怕自己因為專業背景的原因而在接下來的求職以及工作中處于不利的位置。當碰到一些問題的時候,就會擔心自己是不是因為是非專業學生而導致的這種情況。學生小吳,非經管類專業,經濟學二專,在銀行實習,工作努力,踏實肯干,但不時受到困擾,每當工作中遇到困難,總擔心自己是否由于非金融專業的背景而導致。從而產生了對自己的懷疑。輔導員通過擺事實的方法向其證明,他所遇到的困境非專業差異所致,乃是由于高等教育與社會實踐之差距所致。通過此種澄清,小吳極大的減輕了自己的心理負擔,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工作。
由于對自我,對社會認識不足,校園里的學生對即將到來的社會化生活,存在著相當一部分的幻想成分,他們所認識的世界與真實的世界還存在著較大的出入。
高校學生總是存在于不同的社會組織與學生組織形式中,這些組織作為其生活學生的環境,無疑對其的職業規劃產生著或深或淺的影響。在筆者曾經做過的另外一份關于學生組織與就業相關性的調研中,發現學生做出發展方向選擇時,影響他們做出發展方向選擇的組織/環境,家庭的影響顯著高于其他因素的影響。父母是影響他們做出選擇的最大影響因素,做出回答的93人中,有62人都提到父母對自己的發展規劃有影響;其次的影響因素是“寢室”,有33人認為這個因素對自己的影響很大。其他的影響因素較為分散,分布在“黨支部”“親戚”“高中同學”“班委會”“學生社團”“班委會”“團學聯”等。值得一提的是“考研/出國沙龍”在出國和考研的學生看來還是比較有價值的,小組成員可以彼此交流信息以及相互鼓勵。關于參加學生組織和活動對他們發展規劃的幫助,半數以上的同學認為影響較大。其中班級同學和室友,黨支部、團委/學生會、團學聯的經歷對他們的影響較大。
從中可以看出,接觸越密切的組織,對于學生做出發展規劃的影響也就越大。父母是最親近的人,寢室同學以及大學同學則是接觸時間最多的人,這兩個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最大。訪談中我們還發現,大部分的同學表示了對這個求職氛圍的渴求,同時對自己身邊并沒有可以同心協力共求職的學生組織表示了無奈。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說,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繼續發揚五四精神,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時代。作為學生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應將引導青年學生,繼續發揚五四精神,以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不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學生工作者要以身作則,盡管很多學工教師,在年齡上早已經不是青年,但不管是當代的青年人,還是各個年齡的人群,都必須把個人的理想融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中去。不管多大年紀,只要站在奮斗的行列,就有著不滅的青春。
輔導員作為專職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抓住一切可能的契機,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引領。堅持學用結合,緊密聯系工作實際,立足自身特色,將學生活動的項目開展與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相結合,與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相結合,與深化“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結合。引導新時代中國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擔當時代責任,勇于砥礪奮斗,練就過硬本領,錘煉品德修為。引導新時代中國大學生將報國成才作為奮斗的目標,將成長奮斗與祖國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輔導員可以通過構建良好班級氛圍的方式提升學生發展規劃及求職就業的效果。可以說,營造良好的求職氛圍,是輔導員在求職指導工作中的工作重點。輔導員可以在班里組建班委進行如下的工作:引導建立不同的求職小組,負責招聘信息的收集與發布;經常進行求職經驗的交流;建立一個班級同學共同找工作,能夠互相提醒,互相打氣的求職氛圍,當同學遇到心理上的問題,可以在第一時間找到疏導的方式,讓每一個因為求職而備受困擾的同學都能夠明白,永遠有班級做后盾支持著他,永遠有老師和同學支持著他。有了這樣的信心,學生更加可以充滿勇氣,以昂揚的斗志去面臨生涯發展規劃中的各種挑戰。
由于處在競爭較為激烈的社會,競爭化的社會使得大學生對自我要求較高,不允許自己犯錯,希望自己每一步都是完美的。希望自己能夠在校園里,在二十出頭的年紀就做出四五十歲擁有幾十年生活閱歷的長者可以做出的選擇。這樣的自我要求,很容易導致學生心理壓力過大,不能夠坦然面對人生道路上的選擇。許多學生在思考前途問題時都會出現焦慮、失眠等心理問題,此種情況尤其出現在大三暑假前,并持續到大四上開學一段時間。針對這樣的心態,輔導員可以給予其心理咨詢,幫助其認清選擇的本質在于心態和能力。心態好,能力強,則條條大路通羅馬。
要相信學生的能力,多鼓勵,少批評。盡管大學生還未走上社會,但大學期間的學生可以通過參加各種社團類學生組織、實習、兼職等方式加強自己與社會的交流,以及培養自己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可以說,通過上述三種方式的經歷,學生們大都開始了解社會并完整了自己的價值觀。不同的輔導員有著不同的帶班方式,在調研中發現凡是輔導員對于學生表現批評否定較多的班級,氣氛相對凝重,同學關系維持在相對禮貌的安全空間內,交流程度上來講,不及表揚較多的班級。七成同學表示希望輔導員能夠對自己更多給予鼓勵與支持。
近些年來,隨著輔導員專業化程度的提高,各大高校都加強了對輔導員職業咨詢師這一能力的培訓,越來越多的輔導員擁有了職業化咨詢師的資質與能力。
但同時,輔導員需正確認識自己在就業指導以及職業規劃中的不專業。第一,工作性質要求了輔導員更應該關注全局的引領而非細枝末節的深入;第二,輔導員的隊伍構成決定了輔導員對就業指導的專業性有所欠缺。尤其很多高校的學工系統,輔導員本身為在讀研究生,年齡、閱歷上都有所限制。除了在職研究生兼職外,專職輔導員以及專業教師,大部分時間都在校園里從事學工以及科研類的工作,在職業規劃及咨詢中并沒有扎實的專業功底以及豐富的工作經驗。對這一點,輔導員應有明晰的認知,在提升自身專業化水平的同時,正確認識自身能力的不同,正確定位。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因時而進、因人而異,思想政治工作者,尤其是輔導員,要不斷更新工作觀念,用習近平青年觀武裝自己,在“三全育人”的模式下深入探索,創新工作方法,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使青春學生用青春夢托起中國夢,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