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春燕 曹穎男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藥學院 廣東·廣州 510520)
“藥理學”是闡述藥物與機體之間相互作用及其規律的科學,是為指導防治疾病與合理用藥提供理論依據的橋梁課程,作為聯系醫學和藥學的醫藥專業課程,因其知識系統性強、藥品種類繁多、內容專業性強而普遍被學生視為難學好的學科,學習方法主要還是背知識點,因而容易喪失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尤其是醫學院校部分教師仍使用傳統教學方法開展教學,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滿足學生日益豐富的要求,學生學習成績不甚理想,傳統教學方法更是難以適應“互聯網+”時代的要求。因此,開展傳統課堂教學為輔的混合式新型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美國教育部在“對在線學習的元分析與評論”中顯示混合學習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1]混合學習指的是面對面教學與在線教學互相結合,以優質網絡資源保證該學習模式有效進行,[2]混合教學模式將傳統教學的“教師講授——學生接受”模式變為利用多種途徑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全球社會、經濟、文化和教育發生了深層次的變革,在互聯網學習興起大背景下發展起來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是面向眾多學習者的開放、互動的學習平臺,創造了教學改革機遇,其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方式被許多高校應用,為高等教育的發展帶來了積極影響。根據《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鼓勵學校利用數字教育資源及教育服務平臺,對線上線下教育資源,探索教育的新方式,”[3]本研究立足學校及師生特點,從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等方面探索“藥理學”混合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為目的,利用MOOC平臺的優勢開展“藥理學”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促進該課程教學模式的變革與創新,旨在為混合式教學在該課程的全面開展提供實踐參考。
“藥理學”是醫學和藥學專業基礎課程,深受高校師生重視,隨著“互聯網+”的推進與發展,大數據、云計算及微傳播等掀起新的浪潮,為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帶來了巨大轉機,[4]而傳統教學模式以講授理論知識為主,講課形式單一、內容枯燥,往往容易出現“滿堂灌”現象,忽視了學生的差異性及其個性化需求,并限制了學生的探究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以上弊端導致“藥理學”知識愈加難以被學生接受。另一方面,新時代學生更加傾向于互聯網學習和移動學習等新興教學方式,在新媒體時代,除了傳統教學方式以外,學生可利用網絡或各個學習平臺獲取可參考學習的圖片、視頻等學習資源,遺憾的是很多高校并未將課外多媒體資源與課堂學習充分整合以促進教學。混合教學教學理念引入我國將近10年,該模式便是將傳統教學方法的優勢與線上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同時發揮教師的引導與啟發等作用和信息技術的廣大效益,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之余又提升教師設計案例、準備資料等綜合素質,也體現學習自主性,深化教學改革目的。MOOC知識體系碎片化是將學習內容分割、推送給學習者根據自身需求與時間靈活安排學習活動,形成“碎片化”學習,該平臺的碎片化教學、教學視頻具有內容精煉、便于線上互動及輔助教學信息化、靈活性強、針對性高、吸收性好等特點,提示MOOC教學模式適用于專門人才培養的高校課堂。眾多知識背景相似、學習目標一致、綜合素質相當的學習者與學識豐富、業務精專的教師團隊將線上平臺與線下實體課相結合,產生了“線上+線下”混合型教學模式。[5]李小龍等人表示MOOC平臺的出現“不只是網絡在線教學模式的革新,更是對高等教育的傳統教育體制、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等具有影響的先進理念,”[6]經過合理的教學設計將MOOC與課堂學習相融合以完善混合教學模式,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亦能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
隨機抽取2016級藥學201名學生、2017聽力班56名學生為實驗組,2015級藥學專業164名學生、2016級聽力43名學生為對照組,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既往成績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和授課教師、總學時數等保持一致性,在“藥理學”課程中分班采用混合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
我校藥學院“藥理學”成功獲批為廣東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擁有中山大學新華學院MOOC薈萃平臺鏈接的人衛慕課“藥理學”在線開放課程,本課程共72個學時,本研究以2018學年第二學期的學生(即2016級藥學201人、2016級聽力43人、2017級聽力56人)為研究對象,通過應用以上兩個在線教學資源,倡導多元化教學方式,重點實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研活動,開展小組討論或教師指導下的自學、討論和綜述等。具體安排為:線上教學包括線上教學視頻學習、學生自學歸納、線上習題測試、線上檢測反饋等;線下教學包括理論教學、課堂討論總結等。線上教學環節主要以學生利用網絡平臺及網站資源進行預習和學習,線上學習后要求學生進行自學內容的歸納總結,其中重要知識點將以學生PPT匯報形式進行。章節學習結束后學生在網站進行線上自評、評分、反饋,同時由參與所有教師在學習平臺上給學生進行問題的解答與討論,加強師生間交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指導。線下課堂上面對面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通過PPT的形式創建問題背景,激發學生探究并提出問題,主要以教學互動方式為主,采用病理導入式、問題討論式等方法,開展基本理論講授,在講授過程中結合具體案例分析,激勵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內討論主要包括程序設計中理論知識點解惑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即邏輯思維方法形成過程),以及重點和普遍出現問題的解答。由任課老師講授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拓展學生視野,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外作業方面,本研究引導學時運用已學過知識解決具體實踐中的問題,針對不同章節理論知識點設計不同章節的作業,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邏輯思維方式。考核方式的調整:增加平時成績比通過增加線上考核的方式,增加平時成績比重,注重在學習和實踐中考核學生,利用在線測試方法,定期開展網上在線測試,平臺記錄的各類信息及時進行評價并計入平時成績,加權線下期末考核卷面成績,得到該門課程的最終成績。新的考核方法使教師能夠在教學中及時發現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存在的問題,并給出指導,真正達到“學考結合、以考促學”的效果。尤其注意結合學生在線課程學習過程中,對各章節知識點、難點、重點的掌握程度,在教室的理論課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在線學習內容的總結、歸納、討論,了解和掌控學生學習能力,如出現難以掌握的知識點還需在課堂上進行鞏固。基于MOOC的“藥理學”混合教學模式教學環節見圖1。增加平時成績比通過增加線上考核的方式,增加平時成績比重,注重在學習和實踐中考核學生,利用在線測試方法,定期開展網上在線測試,計入平時成績,加權線下期末考核卷面成績,得到該門課程的最終成績,見表1。

圖1 基于MOOC的“藥理學”混合教學模式的教學環節

表1 基于MOOC的“藥理學”混合教學模式考核方式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 ±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檢驗。結果顯示:實驗組2016級藥學學生平時成績(81.30±8.39)高于對照組2015級藥學學生(77.97±4.79)(p=0.00);實驗組2017級聽力學生的期末成績(66.82±11.21)高于對照組2016級聽力學生(61.19±16.62)(p=0.047),實驗組2017級聽力學生的總評成績有所提高,但未見統計學意義;實驗組平時成績(82.60±8.15)比對照組平時成績(80.06±6.88)高(p=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表3。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考核成績比較( ±S,分)

表3 2015級藥學與2016級藥學考核成績比較( ±S,分)
經過整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和不斷完善,本研究取得了以下顯著成效:(1)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索精神增強,混合教學模式在課外預習和課堂教學之間充分發揮了橋梁、紐帶的作用,教師在課前準備環節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和自學空間;課堂互動環節以教師引導作為輔助,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和實踐的熱情;課后提升環節中,學生通過練習鞏固知識,并積極參加、完成了大量綜合性和創新類題目的實踐開發。(2)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與主動性,由于MOOC平臺的視頻、圖片等資源可以重復播放,利于學生多次學習并強化知識點;而課堂討論帶來的知識內化效果比傳統教學模式的效果更佳,更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3)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提高,數字教學幫助教師量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動態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促進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此外,混合教學模式對建立良好師生關系、活躍課堂氣氛等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實現教學質量的同時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從而培養創新人才,滿足當今現代化社會的需求。
傳統教學大多數情況下按部就班,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相對無壓力,有的學生不預習、不聽講、不總結,只靠記憶考取分數,而忽視了對知識的理解,思維過于局限,學習效果并不佳,混合教學模式便突破了傳統教學的束縛,改變以往填鴨式教學,更加側重學生的學習體驗,激勵學生、啟發學生參與學習,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展在線學習、課堂互動、課后總結等新型教學流程,使得教學富于理論性和趣味性,學生更加樂于參與到教學中,體現在本研究中實驗組2016級藥學學生平時成績比對照組2015級藥學學生的平時成績高、實驗組2017級聽力學生期末成績比對照組2016級聽力期末成績高;實驗組2016級藥學與2017級聽力學生的平時成績比對照組2015級藥學與2016級聽力學生平時成績高,但學生的期末成績和總評成績并不理想,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1)為了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試題難度設定得比往年較高;(2)有些學生認為平時小測試做過的題目期末考試不會再考,抱著僥幸心理備考;(3)學生課業繁重,多門考試集中,部分學生感覺復習時間不夠導致期末考試和總評成績較低;(4)有的學生對新的教學模式和考核方法還未適應,未能及時改變自己的學習方法,導致學習效率和效果欠佳。
綜上所述,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教學理念、授課方式和學習方式,它將傳統課堂學習與網絡學習有機結合,使學習不受時空限制、學習資源和考核方式多元化,在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等方面的能力上具有積極作用,也給教師的發展帶來了時代性的挑戰和機遇。MOOC作為新型教育模式成為了高校教育研究的熱點,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進,目前高校的教學改革實踐提示,MOOC為教學的發展提供了公平學習、靈活教學、改進教學理念等積極影響,[7]但是MOOC也存在如缺乏約束、缺乏師生面對面交流、過于碎片化等不足,目前關于其的探討主要停留的理論層面,實踐上仍處于摸索階段,仍需解決諸多問題。[8][9]基于MOOC以上優、缺點,本課題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教學以在傳統教學和MOOC二者之間互補,取得優秀的教學效果。此外,為了利于構建混合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教師必須具有互聯網意識、有利用現代技術及新媒體以促進新教學理念的形成和實施,并且具備較強的邏輯性、教學清晰度、言語表達能力、班級管理等素質,以達到線上+線下結合、教與學統一、教學與信息技術一體化的目標,理性運用新媒體技術手段促進教學改革,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協作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教學效果和育人質量,也創建混合教學的可持續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