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后文
(南通理工學院 江蘇·南通 226002)
當前新媒體不斷發展,可以說新媒體信息,無不處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信息傳播方式、人們生活行為等發生深刻變化。新媒體的出現極大地方便了人們參與信息傳播和獲取各類信息的渠道,在新媒體當中,人們既是信息傳播者,也是信息與受眾,人類進入到全媒體時代。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其中受過大學專科及以上教育的網民群體占20.2%,大學生成為使用QQ,微信,論壇,博客,新興的視頻網站和個人門戶網站等新媒體更加積極、主動的人群。我們希望對傳統教育模式的合理改變,運用新媒體技術,巧妙的發揮其功能優勢,通過教學的積極探索和實踐,依托新媒體技術引導形成正確就業觀、實現就業能力培養全覆蓋、注重就業能力培養精準幫扶,以此來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1)學習依賴新媒體現象普遍。隨著新媒體技術不斷增強,正在影響著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等方方面面。大學生群體接受過良好教育,新媒體技術水平較高,對新媒體信息的需求強烈,他們成為新媒體技術運用非常活躍的群體,平常接觸網絡時間也比較長、使用頻度次數也高,新媒體已成為他們的知識和信息獲取的重要來源。
(2)新媒體運用能力有待提升。正確使用新媒體需要具備一定的能力,如:信息檢索與分析處理、積極表達信息的意愿、維護個人隱私的意識等。目前,從大學生利用新媒體還只停留在瀏覽新聞、紀錄日常生活、信息互動交流等方面,對如何利用新媒體技術提升自我就業能力缺少獨立思考與反思力度。由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成熟,大學生缺乏是非辨別能力,缺乏對網絡海量信息進行甄別,導致學生上當受騙的事例屢見不鮮,大學生新媒體運用能力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提升。
(1)缺乏就業指導科學課程體系。科學的就業指導課程體系是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重要陣地,也是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課程保障。但目前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建設上還存在諸多的不足,比如有的只是在大一第一學期開設職業生涯規劃相關課程,進行生涯規劃的普及教育;大四第一學期再開設就業指導課程,主要介紹相關就業政策,例如推薦表使用、協議書簽訂注意事項等,沒有將職業素養培養和就業指導有效的融入到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過程中,通過隱性課程來潛意識來提升學生的素養能力。
(2)就業能力培養教育形式單一。有相當一部分高校對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教育過程中,明顯存在方法比較單一化現象,基本上是采取合班制、大課堂“灌輸式”、純理論課程教學等方式來進行培養,僅停留在理論研究學習層面,培養教育方式單一,缺乏相應的實踐,未能幫助學生形成全面、系統的就業能力培養教育體系,沒有將就業能力培養貫穿于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全過程,部分學生對于就業能力的重要性不明確,對就業能力培養教育的內容也一知半解。
(3)就業指導缺乏精準幫扶。由于每個學生的興趣、性格等都不盡同,就業能力也有差別。目前部分高校就業指導注重“面”上覆蓋,缺乏“點”上的聚焦,就業課程授課老師也多為兼職,專業化和職業化水平有待提高。同時,對于不同類型的有就業困難的學生,他們沒有形成適當而準確的援助措施,也不允許分類有就業困難的學生。就業援助僅限于經濟援助或就業信息,并且扶手相對簡單。考慮到不同類型的支助對象的具體需求,需要提高就業援助的準確性。
(1)加強對新媒體的重視。新媒體是一種創新形態的媒體形式,可以提供個性化的溝通和交流方式,同時在互動傳播上具有快速、廣泛、簡便等特點,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大學生能夠通過新媒體展現自身個性化內容,還可以通過新媒體懂得和掌握最新的前沿知識,在人才培養工作中要高度重視新媒體的作用,將其巧妙應用到人才培養工作中,以此來提升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就業能力的發展。
(2)借助新媒體引導形成正確就業觀。目前部分學生由于職業規劃不清晰,存在就業定位不準、求職期望偏高等求職誤區,高校可借助新媒體就業服務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職業規劃和就業觀念教育,引導畢業生剖析自身優勢和劣勢,進行合理定位,形成正確的就業觀。
(3)依托新媒體優化就業指導內容。高校還應合理利用新媒體技術,加強對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在日常的就業指導教學過程中,要依托新媒體技術優化教學內容,把新媒體通過合理方式融入到教學之中,對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整合,以影像、動畫、音頻等形式來進行相關的就業指導教育,使得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有效提升教學效果,能夠有效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還可以結合當代大學生的特點,通過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微視頻應用促進就業教育,為學生推廣優秀的用人案例,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就業意識。
(4)利用新媒體實現就業能力培養全覆蓋。在就業教育中,高校可以開設“互聯網+”在線教學,并給予相應的學分,使學生對他們足夠重視。通過使用計算機,平板電腦和手機等終端設備來進行網絡學習。同時,為了方便學生學習,可以將錄制的教學視頻放在在線平臺上。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學習時間。只要他們完成所有學習內容并在固定時間內通過考試,這種教學方法就相對來說是免費的。它在學生中更受歡迎。網絡教學結束后,應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綜合評估,以此作為學分評估的標準。這種網絡在線教學模式不僅方便學生利用細片空余時間學習,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5)發揮新媒體優勢,注重就業能力精準幫扶。對就業困難群體實施精準幫扶是我們就業指導的重要工作之一,要做好此項工作,必須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除了要做好日常的經濟資助或就業信息提供等外,還要分析學生產生困難的原因,做好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培養指導“最后一公里”,提升他們的就業能力。高校要依托就業服務網絡平臺等新媒體優勢,對就業困難群體進行分類指導,第一要構建精準引導就業觀念,利用新媒體平臺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念;第二要精確指導就業技能,利用新媒體技術進行人際溝通、求職面試等開展分類指導;第三要精準推送就業信息,首先利用新媒體技術建立相關測評系統對學生開展職業能力評估,形成學生勝任能力、意向崗位建議,然后再利用大數理據技術精準對接平臺,提供與其合適的就業信息,力爭實現人職匹配。
鑒于目前的就業形勢下,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就業能力培訓體系,以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互動,愉悅,即時,便捷”優勢,堅持與時俱進,創新指導方式。依托新媒體技術引導形成正確就業觀、實現就業能力培養全覆蓋、注重就業能力培養精準幫扶,有效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就業意識和就業能力,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