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倩
(北方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 寧夏·銀川 750021)
近年來,我國各綜合類大學重視對舞蹈教學,設置了舞蹈專業,很多高校將芭蕾作為基礎訓練課程,有利于提升學生舞蹈基礎,調整學生形體狀態,越來越受到廣泛推廣。芭蕾舞蹈的蓬勃發展促進了舞蹈高等教育的推廣,然而,教師在開展舞蹈教學時,卻遇到很多困難,因此,教師在設計芭蕾舞蹈教學設計時,就需要結合教學安排,教學理論需要,合理組織課堂,開展不同形式教學,本文重點結合教學理論原則,提出幾點教學建議。[1]
“開、繃、直、立”是芭蕾舞蹈的四大原則,也是芭蕾舞蹈藝術的審美原則。
“開”是芭蕾學習人員必須練習的第一步,需要從胯,肩,胸,膝,踝五大關節部位入手,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往外打開,尤其是將兩腳對稱地對外打開180度,從視覺上延長舞蹈者的肢體線條,顯示貴族風范。比如在腿部“開度”訓練中,強調三個動作要領,第一,動力腿往前運動時要跟隨腳先走,第二,由前往旁邊動時腳跟往前抵腳背朝上,第三由旁邊往后環動時腳尖先走,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開展訓練,還包括胯部展開訓練,掰腿訓練,讓學生通過相互拉肩、拉腰、下腰等不同的練習形式,掌握各種部位開展訓練方法。
“繃”是指學習芭蕾舞需要身體各部位都能夠繃直,尤其是腳背要注意繃直。很多舞蹈專家強調繃直的腳背應當像“拉緊的弓弦”和“繃直的腳背應呈流線型”。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不僅是要做到繃直,還要注意放松的剛柔相濟,應當教育學生繃是指緊和直,但是不要強硬,要依靠身體各部位的肌肉力量凝聚起來,形成一定的動勢,要較好地完成垂直或移動的跳躍技巧,并且要勤加練習,多做動作,增強關節繃的力度。
“直”,芭蕾被認為是一種直線藝術,在舞蹈者思維中都展現了一定的直,因而,教師在培訓學生學習時,能夠要求將背部挺直,按照芭蕾基本姿態,以及小舞姿中的收腹挺胸要領練習,通過訓練,要將背部挺直像門板一樣,還可以更正平時不好的走路習慣,養成站如松,行如風的形態。
“立”,每一個芭蕾舞學習者都要將頭顱,軀干,四肢作為一個整體上提,將身體重心向上,給人一種氣宇軒昂的氣勢,形成夸張的空間占有感,從而更加突出芭蕾藝術的貴族氣質。[2]
芭蕾課堂教學是高校教學中重要環節,因此,教師要做到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基礎技能,加深學生對課程的掌握程度。教師可以從兩個方向入手教學,第一是橫向方向教學。也就是在芭蕾課堂教學中做好每一節課授課,首先要遵循循序漸進原則,讓學生從扶把開始練習,然后再逐漸過渡到跳躍練習,從小幅度動作開始練習,擴大到大幅度動作練習,教師為學生制定一系列的完整的訓練方案。課堂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目的明確的訓練,再按照組合形式練習,每節課練習一個半小時,一周一次訓練練習內容,另外要結合學生專業能力,考慮教學課時實際安排,制定好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最終目的是通過長期專業的訓練,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第二是縱向方向。縱向方向開展教學就是教師制定系統的訓練體系。將芭蕾訓練制定成一套完整的,系統的現代化教學計劃,將每個學期,每個年級不同的訓練內容都詳細完整的列入到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中,讓每位優秀教師的經驗、總結,經過實踐的檢驗,不斷完善,不斷優化,越來越科學專業。教師在教學計劃中動作設計要按照由復雜到簡單的練習,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身體情況,提高芭蕾技巧。同時,對于新教的動作也要及時鞏固復習,在學生體內經過大量的練習和訓練,使得身體機能達到“質”的變化。[3]
高校在開展芭蕾教學中,舞蹈專業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藝術學校中專畢業生,一部分是高中畢業生,這些學生在舞蹈專業上有本質的不同,接受舞蹈能力也不同。藝術學校畢業生大多數是經過多年訓練以后,才考上高校的,自身已經能夠接受芭蕾舞蹈基礎訓練,具有一定的訓練技巧,但是普通高中畢業生不具備專業學習水平,很多學生都是開始前幾個月臨時補習,這種訓練學習缺乏專業性,因此,兩種不同類型的學生在身體上,在學習能力上有很大不同。每位學生在身高、體重、柔韌性等方面,在芭蕾領悟力、心理素質、學習能力等方面有很大差異,這些差異化因素對教師教學有很大影響。教師要開展實際教學,首先就要了解和熟悉學生實際情況,包括學生過往相關學習經歷,接受能力,結合學生實際身體狀況,芭蕾舞蹈學習能力和接受水平不同,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大綱和教學方案,要做到因材施教,要在統一教學計劃指導下,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爭取每位學生都能夠獲得在專業上獲得提高,促使每位學生都能提高舞蹈專業水平,提升舞蹈文化素養。[4]
“口傳身授”是現代課堂教師會采用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根據舞蹈規律制定的教學策略,也是符合實際訓練,能有效提升專業技能的教學方法。芭蕾教學中,這種方法仍是要大受推廣的方法,在高校受到青睞。
(1)口傳。口傳教學方式就是教師通過語言講述,向學生傳遞芭蕾舞蹈動作的技巧,講解,分析,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動作規范。這種教學方法有三種作用,第一就是有效講解動作。教師通過口傳方式講解的動作,要領,規格,易犯錯誤等重點知識,讓學生結合解剖學,運動學等不同知識,透徹理解動作精髓。第二就是傳遞知識。教師在芭蕾教學中,讓學生在練習動作過程中,根據教師的指令,和音樂一起接收,教師再適時講解動作要領和音樂理解,將理論知識傳遞給學生。第三就是滲透思想。這就是說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個人特征,自我教學品格,在語言描述中表達自己對舞蹈的理解,對事物的看法,甚至是對人生的態度,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舞蹈。
(2)身授。身授就是教師親自對動作進行示范,幫助學生直觀、學習、模仿教學內容。這主要是包括動作形象示范,另外教師親身示范可以引導學生對舞蹈理念和教師人生態度有所了解。教師在開展教學階段時,要根據動作要求,從頭、手臂、腿等需要練習的各個部位進行全面了解,之后才能合理開展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生心中樹立威信,才能將示范動作逐步簡化,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加入到練習中,起到鍛煉學生能力的教學目的。另外,教師的親身示范也是一種舞蹈文化輸出,讓學生在無意識中接受教師的舞蹈理念,傳遞出無形的舞蹈素養,這種影響會在學生心里種下種子,可能多少年后就會發芽,讓學生找到舞蹈的精髓,提升文化素養。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學生具有了動力才能有精力練習。因而,教師要提升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動力,讓學生在長期的芭蕾學習中逐漸形成穩固的芭蕾基礎。尤其是很多剛開始接觸芭蕾的同學,學習動機簡單,很可能出現不能深入學習,不夠刻苦努力的學習狀態,教師通過積趣導入,文化輸出等加深學生對于芭蕾的認識,認識加深,才能提高對舞蹈動作的理解,增強學習動機。學習興趣提升后,就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將學生注意力集中在專業練習中,讓學生時時想著學習,不斷思考,不斷發現,找出不同舞蹈動作之間的練習和區別,找到舞蹈技巧之間關聯,更要加強學生毅力、決心等非智力因素,讓學生克服心理和生理上的惰性,提高學習自覺性,形成良好習慣。[5]
綜上所述,高校芭蕾教學受到很多因素影響,教師要結合芭蕾教學原則和理論要求,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提高學生專業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自覺性。教師教學更應結合芭蕾動作理論要求和學生實際舞蹈基礎、接受能力,制定學習方案,從口傳身授方面入手,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根據每位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通過有效教學手段啟發學生,讓學生逐漸養成良好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