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靜
(榆林職業技術學院林學院 陜西·榆林 719000)
從本質上來講,職業院校德育課程教學主要強調的是以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養以及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進行具體的教育教學,該種課程已經逐漸成為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職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種課程。職業院校德育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就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職業素養工作責任意識以及我國的法律法規。可以說該項教育決定著學生的未來發展成就。但是諸多德育教師也表示德育課程教學相對較為困難,學生學習起來興趣不高,這也是當前職業院校德育課程教師所遇到的共通性問題,需要教師重點關注。
現階段,我國相繼出臺了素質教育以及新課程改革標準等多項教學改革指導理念,這些指導性教學改革理念都特別強調要對學生展開德育教育,并保證該項教育要做到與時俱進。針對于這一情況,可以說職業院校內部德育課程教學的開展不論是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以及職業教育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對于學生而言,隨著我國人才市場競爭激烈程度的不斷提升,社會企業在面試員工的過程當中,不僅會考察其專業能力還會考察其德育素養,如果兩個競爭者之間專業工作能力相同,那么其德育素養就成為決定性的要素,甚至部分企業對于員工德育素養的考察力度要遠高于對其專業能力的考察力度。德育課程的有效展開,在一定程度上將可以極大的提升學生的未來發展高度以及就業率。對于學校而言,德育課程的有效開展,將極大地提升職業院校的整體教學成效,使其提升社會形象,進而保證每一位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后能夠有效的踐行文明禮儀要求以及行業規范準則,并且能夠成為社會應用型人才。
隨著我國職業院校德育課程教師對于該種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不斷深入,研究發現,德育課程教學的現狀并不樂觀,改革工作也無法持續有效的進行下去,其中仍然存在著諸多較為顯著的影響因素,這些問題如果未得到及時的有效的解決,那么必然會對整個課程教學改革工作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而這些問題集中表現在多個方面,其一,德育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有待提升,經調查顯示,諸多職業院校內部的德育教師在求學期間并不是德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因此對于專業知識的掌握能力相對較低,在講解各類德育知識的過程當中只能夠依照自身的生活經驗以及教材當中的知識來對學生進行教學,同時這些教師也沒有接受定期的專業培訓,從而使得這些教師對于現代化教學理念、教學要求以及教學方法的認知度相對較低,無法有效的完成德育課程改革工作。其二,職業院校德育課程教師所實施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沒有遵循新課程改革要求實現對學生的多元化教學,進而導致德育課程變得過于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以及精準性,學生很難積極主動的與老師進行互動交流,進而導致職業院校德育課程教學改革工作受阻。其三,德育課程教學要點不明確,沒有健全教學內容體系,從而導致職業院校德育課程教學變得過于形式化,無法充分的體現出該種課程教學的重要性,同時也起不到提升學生德育素養的作用。
職業院校德育課程教師屬于各項德育教育及改革工作的執行主體,同時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也是影響德育課程教學成效的主要影響要素,針對這一情況,職業院校德育課程教師自身及學校教育管理者都必須要重視教師團隊專業教學能力的提升。為此,首先,職業院校德育課程教師自身需要積極主動的去搜集關于現代化德育教育要求以及德育課程教學規范準則的信息,嚴格遵循德育課程教學原則,努力學習課程教學技巧以及現代化教學方法及理念應用技巧,保證自身的教學能力能夠做到與時俱進的提升。其次,職業院校教育管理者需要重視校內德育課程教師培訓力度的提升,明確出臺學校內部的規定,通過文件的形式要求每一位德育課程教師都必須要參與到學校所組織的教師培訓以及教學研討會活動當中,在對職業院校德育課程教師進行培訓的過程當中,需要重點培養其創新教學能力以及德育素養,使其具備職業院校德育課程教學改革者的標準能力,另外,在教學研討會議當中也要強調教師自身工作能力的提升,是職業院校德育課程教學改革的基礎保障性工作,提升課程教師自我反思以及自我提升意識的樹立。
職業院校德育課程教師在講解德育知識的過程當中所實施的教學方法是影響教學成效的重要影響因素,同時也是職業院校德育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改革內容。具體改革方向就是將多元化教學模式應用到職業院校德育課程教學工作當中。為了能夠有效的實現職業院校德育課程教學的多元化改革,首先,職業院校德育課程教師可以落實游戲教學模式,該種教學模式主要強調的就是提升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開展一些競賽式活動、合作類活動等,讓學生在游戲活動當中感知一些良好品質對其的幫助。其次,職業院校德育課程教師可以落實社會實踐教學模式,通過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直觀的感知到生活與德育知識之間的聯系,使學生能夠有效的踐行道德規范標準,并樹立起愛國主義精神。最后,職業院校德育課程教師需要落實分層教學模式,該種教學模式主要強調的是依照學生的特點,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層次,并設置出難易程度不同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以及問題的解答,這也是精準教學理念的具體體現,可以有效的保證職業院校德育課程教學實現既定改革目標,并提升教學的精準性,使每一位學生的德育素養都能夠得到極大地提升。
在進行職業院校德育課程教學改革的同時,相應的也要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明確現階段職業院校德育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依照具體的教學目標來設置教學內容。具體而言,首先,重視對于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愛國主義意識是每一位社會群眾都必須要樹立的一種意識,而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其身上肩負著建設祖國的重大使命,因此其必須要樹立起愛國主義精神,職業院校德育課程教師也必須要將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作為一項重要教學內容對學生展開教學,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自覺的遵守我國的法律法規,尊黨愛黨。其次,要重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重視起文明禮儀意識的樹立,作為當代學生其一言一行都可以直觀的體現出我國的教育水平以及國家形象,尤其是職業院校內部學生,其在步入社會之后文明禮儀規范踐行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其就業范圍,針對于這一情況,職業院校德育課程教師需要重點培養學生的愛崗敬業精神、誠信意識、責任感、吃苦耐勞精神等,從而提升學生的未來發展高度。最后,要重視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創新思維能力是職業院校學生所必須要具備的一項能力,也是其提升自身未來就業競爭力的重要依托,教師在進行德育課程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要重點強調創新思維能力以及理論實踐能力是其未來發展的重要依托,提升學生對于自身創新思維能力訓練的重視程度。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教育教學事業的飛速發展,現階段,教育機構對于學生的教育已經不僅限于專業技能以及專業知識的傳授,同時還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德育素養,使其能夠踐行我國法律法規,樹立起愛國主義精神,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行為習慣,并保證做到愛崗敬業具備較強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工作責任感。對于學生的這些素養培養都可以歸為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由此可以直觀的看出職業院校德育課程教學工作極為重要,是不可或缺的一種教育。但是該項教育也需要不斷的進行優化革新,才能夠保證所培育出的學生能夠做到與時俱進,滿足社會的用人需求。針對于這一情況,德育課程教師需要重點研究職業院校德育課程教學改革策略,以此來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步入社會之后具備較強的德育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