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永杰 王真 陳龍偉

摘? 要:目的? 通過對學生身體素質干預措施15周的教學實驗,探求身體素質干預措施和傳統身體素質練習的教學效果。方法? 實驗組進行28個身體素質練習教學,對照組進行傳統素質教學,以兩組學生身體素質指標為評價指標。結果? 15周后實驗組學生5項身體素質指標均值與15周前相比均有顯著提高(P<0.05);實驗組50 m、1 000 m和坐位體前屈指標均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結論? 28個身體素質干預措施的實施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鍛煉效果。
關鍵詞:大學生? 身體素質? 干預措施?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807.4?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11(c)-0177-03
Teaching Experiment and Research on Physical Quality Intervention 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PEI Yongjie? WANG Zhen? CHEN Longwei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Province, 710049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15-week teaching experiment on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eaching effect of physical fitness interventions and traditional physical fitness exercises.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28 physical fitness exercise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quality teaching. The physical fitness indexes of the stud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used as evaluation indexes.
Results: After 15 weeks, the average values of the 5 physical fitness index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15 weeks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t 50 m, 1 000 m and sitting forward bend (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28 physical fitness intervention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xercise effect of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Intervention measures; Teaching practice
大學生身體素質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整體身體素質發展高低的重要指標[1]。教育部2014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發現,大學生身體素質繼續呈現緩慢下降趨勢[2]。針對大學生身體素質持續下降的現狀,該研究設計了發展學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韌、協調和靈活性練習28個動作(見表1),對西安交通大學健美選項課學生的身體素質干預進行教學實驗,為高校體育課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西安交通大學2018級12個健美選項班224名一年級男大學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教學實驗法
教學內容設計依據《西安交通大學體育教學大綱》要求。傳統體育課教學流程為準備活動+專項教學+20min素質練習(具體身體素質考核項目);實驗教學采用準備活動+20 min素質練習(28個身體素質干預動作)+專項教學。通過重塑教學流程,實施設計的身體素質干預動作。
(1)實驗設計。
實驗時間為15周。學生按照教學班級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5個班110名學生,對照組5個班114名學生。經t檢驗,兩組學生實驗前5項素質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實驗組:身體素質教學練習內容為表1中28個動作,練習距離15 m。對照組課內按照傳統素質教學。
(2)評價指標。
實驗組和對照組均以15周前后50 m、立定跳遠、? ? ? ? ? ? ? ? ? 1 000? m、引體向上和坐位體前屈指標的變化為評價指標。
1.2.2 統計方法。
數據分析使用SPSS 20.0軟件,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50 m、立定跳遠、耐力跑和引體向上指標之間的差異。
2? 結果與分析
體質是在先天遺傳和后天的獲得共同作用基礎上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人體生理功能方面的特征[3]。身體素質作為體質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指人體在運動、勞動及生活中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活性及柔韌性等技能,它們之間相互制約又相互聯系。
2.1 實驗組15周前后素質指標變化
根據對制約學生身體素質發展效果因素,設計了能有效發展學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韌、協調和靈活性練習28個動作的教學實施。根據表2顯示:通過15周學習,實驗組學生5項身體素質指標均值與15周前相比均有顯著提高(P<0.05)。
2.2 對照組15周前后素質指標變化
對照組學生身體素質教學采用傳統的考試項目進行教學(50 m、立定跳遠、引體向上和耐力跑,每次安排2項素質進行練習)。根據表2顯示:通過15周學習,對照組學生50 m、立定跳遠和坐位體前屈身體素質指標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引體向上指標好于實驗前且差異顯著(P<0.05),但1 000 m指標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
2.3 實驗組和對照組15周后素質指標變化
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按照不同素質練習內容進行教學。15周的教學實施(表2)顯示:15周后,實驗組學生50 m、立定跳遠、1 000 m和坐位體前屈指標均值好于對照組學生,且50 m、1 000 m和坐位體前屈指標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該研究發展學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韌、協調和靈活性練習28個動作的設計基于身體素質功能性體能訓練。功能性體能訓練是在不同負荷和速度刺激下,完成多關節、多維度且具有本體感受性動作的訓練方法[4]。其注重動作模式而不是肌肉,強調運動的無軌跡、無序性[5]。功能性體能訓練以其方法簡單、鍛煉價值高、趣味性強,能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積極性[6]。
3.1 身體素質干預措施對實驗組鍛煉效果的影響
通過對制約學生身體素質發展效果因素,設計了能有效發展學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韌、協調和靈活性練習28個動作確實能快速有效提高學生的各項身體素質。研究數據顯示(見表1),實驗組通過15周的學習,學生50 m、立定跳遠、1000 m、引體向上和坐位體前屈均值分別達到了7.12 s、236.74 cm、231.01 s、9.58次和13.68 cm,顯著高于實驗前的7.37s、229.79 cm、242.34 s、6.42次和10.77 cm(P<0.05)。說明28個身體素質的干預練習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速度、力量、耐力、靈敏和柔韌素質。
3.2 傳統素質練習對對照組鍛煉效果的影響
傳統體育課中的素質練習內容是強調考試的練習,無法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和發展效果不明顯。由表1數據顯示,通過15周的學習對照組50 m、立定跳遠和坐位體前屈指標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1 000 m指標在實驗后有一定程度的下滑,但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引體向上由實驗前的6.91次提高到實驗后的9.81次,且差異顯著(P<0.05)。對照組引體向上的顯著提高與傳統素質練習中每次課都有引體向上練習有關。
3.3 身體素質干預練習與傳統素質練習對學生的影響
由表1數據顯示,實驗組除引體向上外,學生50 m、立定跳遠、1 000 m和坐位體前屈均好于對照組,其中學生的50 m、1 000 m和坐位體前屈3項素質指標分別達到了7.12 s、231.01 s和13.68 cm,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7 s、241.95 s和12.02 cm(P<0.05),說明28個身體素質的干預練習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速度、力量、耐力、靈敏和柔韌素質。
4? 結語
28個身體素質干預措施教學實施具有一定針對性,強調發展學生柔韌性、協調性、靈活性、靈敏性、心肺功能及小肌肉群的力量的全面發展;身體素質干預措施規避了傳統素質練習應試教育的枯燥性和功利性,更適合學生身體素質練習效果的快速提高。
參考文獻
[1] 沈陽.江蘇省高職類大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現狀及相應對策研究[J].科技資訊,2019(29):187-188.
[2] 國家體育總局.2014 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結果[J].中國學校衛生,2015(12):4.
[3] 鄧永民.大學生身體素質現狀研究——基于山西某高師大學生體質測試結果分析[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19,38(2):63-67.
[4] 李贊,趙慧敏,常宇偉.功能性體能訓練的內涵旨向、結構功能及本質屬性厘清[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9,34(3):227-234.
[5] 胡安·卡洛斯·桑塔納.功能性訓練提升運動表現的動作練習和方案設[M].王雄,袁守龍,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7:13.
[6] 劉震,孫麗雯.功能性體能訓練對大學生身體素質影響的實證研究[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20(2):95-99.
基金項目:西安交通大學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大學生健美選項課‘協商——自主——反饋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踐”(項目編號:1830Y)。
作者簡介:裴永杰(1969,8—),男,漢族,山西萬榮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