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波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省屬國有企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貫徹落實全國與全省國企黨建工作會議精神,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企業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企業轉型發展走在了全國前列。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深遠影響,如何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牢牢守住企業的“根”與“魂”,成為省屬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和創新發展面臨的重要時代課題。
一、十八大以來江蘇省屬國有企業
改革發展取得的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省屬國有企業積極面對體制性、結構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帶來的壓力和挑戰,敢于攻堅克難、創新求變,全面深化改革、提質增效,企業發展活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
資產規模持續擴大,經營質效大幅提升。截至2019年末,江蘇省屬國有企業資產總額達到1.56萬億元、年利潤442億元;凈資產收益率6.4%(全國第4)、成本費用利潤率15.1%(全國第3);平均資產負債率62.52%(低于全國平均5個百分點)。全省農商行存款、貸款余額分別為2.31萬億元(全國第2)、1.69萬億元(全國第1);5家外貿企業進出口總量居全國省級國有外貿企業第2位。
企業轉型步伐加快,競爭力顯著增強。聚焦主責主業,大力推進省屬國有企業“瘦身健體”,清理退出劣勢企業和低效無效投資499多戶(項)。全面實施“創建一流企業行動”,整合技術、人才、資金等要素資源,市場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近五年來,在江蘇省屬國有企業新增的3000億元投資中,96%以上集中在基礎設施、能源資源、現代服務業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如徐礦集團在全國富煤省份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布局了六大能源基地,有力保障了江蘇能源安全。再如,國信集團控股電廠為全省提供了近50%的電力保障。
國企改革縱深推進,企業制度不斷健全。江蘇省屬國有企業積極推動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全面融合,建立健全“三重一大”決策制度。深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已有62%的省屬國有企業進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如華泰證券通過開展經理層人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職業經理人、差異化薪酬分配等試點,以市場化機制選聘職業經理人,市場化機制改革取得新成效。
黨的建設明顯加強,黨建優勢逐步顯現。江蘇省屬國有企業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深入開展“兩學一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等活動,扎實推進國有企業黨建“強基提質”工程,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逐步顯現。如省交通控股集團黨委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4家省屬企業基層黨組織入選全省“雙百雙千”示范點。近五年來,江蘇省屬國有企業通過壓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等,共查處違紀違法問題531起、896人。
二、新形勢下江蘇省屬國有企業
改革發展面臨的新挑戰
當前,受國內外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性經濟危機正逐步顯現,江蘇省屬國有企業處于經營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發展動能轉換的關鍵期,面臨的壓力和挑戰前所未有,必須精準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
全球經濟低迷與新冠肺炎疫情交互影響,市場形勢異常嚴峻。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本就低迷的世界經濟再受重創。從國內經濟形勢看,2020年一季度還出現了負增長,外貿出口、住宿餐飲、航空服務等行業受到嚴重沖擊。未來一段時間,江蘇經濟仍將維持低位運行,省屬國有企業經營壓力持續增大。外貿市場需求下降明顯,如江蘇省海外企業集團2020年一季度進出口總額為3.36億美元、營業收入22.07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4.5%和14%。
國企改革發展和內部轉型升級任務緊迫,問題與短板依然突出。江蘇省屬國有企業雖然總量大,但行業分布不均、結構不合理,中高端產品供給能力偏弱,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不足;科技創新能力不足、核心技術相對缺乏,尤其是高層次、高技能、領軍型和復合型人才比較匱乏。收入分配平均主義、激勵方式單調、中長期激勵機制缺失等問題越發明顯。
黨的建設與公司治理融合不夠,黨建引領作用尚未充分發揮。當前部分省屬國有企業黨建仍然存在弱化、淡化、虛化、邊緣化現象,黨的建設與公司治理、業務經營的融合深度不夠,缺少行之有效的運行機制;少數國有企業黨委對事關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性問題缺乏前瞻性和戰略性研究,領導核心作用發揮不充分;“四風”問題尚未根治,廉政風險防控不嚴,“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體制機制尚不健全。
三、以黨建引領省屬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對策建議
面對世界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產業集群化的發展趨勢,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明確指出:“未來江蘇看產業不能只看規模、體量,更要看產業的控制力和競爭力,更加重視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使支柱產業加快邁向中高端,成為能夠代表和引領長三角的現代產業高地。”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作為全省現代產業和經濟發展中流砥柱的省屬國有企業,必須始終加強黨的領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改革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全力打造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產業高地,探索出一條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
強化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提供強勁動力。一是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對黨最忠誠、永遠跟黨走”作為企業的政治信仰,省屬國有企業改革要牢牢把握政治方向、發展方向,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將重大事項決策黨委會前置程序作為關鍵抓手,有效發揮黨委把關定向作用。以編制省屬國有企業“十四五”發展戰略規劃為契機,主動融入中央、省委重大發展戰略,加強市場調研和決策前把關,從優化業務結構、提升產業層次、創新自主品牌、構建核心競爭力等方面謀篇布局,進一步明確改革發展和產業轉型方向,推動國有資本不斷向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和優勢企業集聚。二是堅持把黨領導經濟工作的優勢轉化為公司治理和發展優勢。省屬國有企業黨委要聚焦改革發展的重點難點,以企業轉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為突破口,創新思路舉措,妥善處理“放、管、服”,充分調動企業經營積極性和主動性。積極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引入高匹配度、高認同感、高協調性的戰略投資主體,以國有資本為主導,帶動大量社會資本共同發展;加大對事關民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核心產業的投資,大力發展數字經濟、醫藥醫療產業、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推動產業綠色轉型,聚焦高端智能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等重點行業,加速推動醫藥、石化等傳統產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三是樹立國有企業黨建的問題導向,引領企業破難題、解問題。省屬國有企業黨委要把工作著力點放在幫助企業解決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上,確保重大工作部署推進落實到位。針對疫情期間暴露出的產業布局問題,梳理“卡脖子”技術難點清單,帶動企業攻堅,突破核心技術,堅定走自主創新道路;引領企業對標國際先進標準,打造自主知名品牌,擦亮“江蘇制造”新“名片”;推動智能制造賦能企業發展,積極開展試點示范,讓省屬國有企業成為“江蘇制造”向“江蘇智造”轉變的示范者、引領者,有效落實“六個高質量發展”要求。
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激發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要素活力。一是注重找準源頭、全程“管好”。始終緊盯“關鍵少數”,突出政治標準,強化業績導向,堅守廉潔底線,選優配強干部隊伍;進一步加大省屬國有企業之間領導人員交流和調配力度,優化班子結構功能,傳導企業管理經驗;打破行業、地域和人員身份界限,從股份制企業、“三資企業”、境外企業及黨政機關、高校系統選拔一批優秀人才,充實進國企領導班子;著力實施“一把手”工程,把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職工群眾信得過”的干部選拔到“一把手”崗位,發揮其“領頭羊”作用;健全干部培養選拔、監督管理“1+N”制度體系,細化黨組織在確定標準、規范程序、參與考察、推薦人選等方面的職責,不斷健全干部任前、任中、任后的全流程管理機制。二是注重拓寬視野、聚焦人才。倡導“人才至上、人才興企”理念,按照“黨組織推薦—董事會選擇—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的原則方向,積極探索黨管人才與市場化結合新路。注重開源引才,建立高端引進、獵頭挖掘、網絡招聘、定向選聘、公開競聘等多元化渠道,培養和引進一批高層次、高技能的領軍型、復合型人才,加快完善人才結構;進一步拓寬視野,積極探尋市場化選聘職業經理人等有效方法,支持鼓勵“雙百企業”加快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推行人才與部門的“雙向選擇”交流機制,打通員工在管理序列與技術序列之間的流動通道,讓國有企業內部“造血”活起來、動起來。三是注重機制激勵、激發內生動力。注重以效益體現價值、用財富回報才智,進一步改革省屬國有企業工資薪酬體系和收入分配機制,探索“股權、期權、獎勵加提成”的人才激勵機制和“特殊人才特殊政策”的人才使用機制,用好激活人才資源;有序推進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積極開展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工作;引入“上崗”競聘機制,與國有企業中層干部和下屬企業領導班子成員簽訂年度目標業績合同,掛鉤差異化薪酬,實行100%契約化管理;進一步總結推廣華泰證券、高科技投資集團等省屬國有企業開展的“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三能”改革試點經驗,充分激發和釋放企業活力。
聚焦提升黨建質量,深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內在潛力。一是發揮國有企業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從強化省屬國有企業黨組織政治屬性和服務功能入手,將基層黨組織打造成堅強戰斗堡壘,夯實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發展的基石。將黨支部建在產業鏈、生產線、班組上,發揮黨支部“火車頭”作用;創新實施支部書記“一把手”抓黨建負責制,建立“清單、承諾、考核、激勵”四位一體責任體系,履行好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的職責;探索“微黨課、微典型、微貼士、微積分”等黨建新經驗和新模式,豐富黨內政治生活,增強基層黨組織的號召力和凝聚力;扎實開展“黨建+業務拓展”“黨建+風險防控”等系列活動,把開展黨組織活動與企業經營業務結合起來,與解決經營管理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推動國有企業不斷深化改革發展。二是彰顯先鋒模范的示范帶動作用。一個黨員就是群眾中的一面旗幟,要激勵省屬國有企業黨員干部牢記“在經濟領域為黨工作”的使命、始終保持“敢為人先、舍我其誰”的先鋒意識,發揮黨員干部在重大工程、重點項目、困難任務中的模范引領作用,帶動全員攻堅克難、迎難而上;選樹一批敬業先鋒、精業先鋒、致富先鋒等先進黨員典型,用身邊典型教育引導身邊人,形成比學趕超濃厚氛圍;積極開展“領導包片、部門掛點、干部幫戶”“黨員結對幫困”等活動,建立健全企業內幫扶求助機制,引導黨員干部帶著感情、帶著責任辦實事辦好事,凝聚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強大合力。三是強化從嚴治黨,建設良好政治生態。堅持全面從嚴治黨與改革發展同發力、同推進,制定省屬國有企業黨員干部從嚴治黨崗位責任清單,推進從嚴治黨責任向車間班組、項目一線延伸;堅持不懈糾“四風”,探索建立“月紀實、季抽查、半年評估、全年小結”監督檢查機制,結合巡察巡視等專項紀律檢查,形成作風建設長效聯動機制;加強廉情分析研剖,通過與司法、組織、審計等部門溝通協作,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以黨建引領企業文化建設,厚植企業廉潔文化沃土,營造江蘇國有企業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干事創業的發展生態。
(作者系中共江蘇省委黨校第19期中青年干部培訓班一班學員,江蘇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組織部部長)
責任編輯:劉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