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紅
推進美麗江蘇建設,是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的重大舉措,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建設美麗中國”的具體實踐。為深入推進美麗江蘇建設,更好地推動高質量發展,以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在美麗中國建設中走在前列提供江蘇樣板,2020年8月江蘇省出臺了《關于深入推進美麗江蘇建設的意見》,為實現美麗江蘇建設這一宏大目標任務,我們必須運用系統性思維,圍繞資金來源、資金投向和資金使用效益等,解決好錢從哪里來、花到哪里去、如何花好錢等問題,進一步優化財政政策,為深入推進美麗江蘇建設提供基礎和保障。
錢從哪里來——采取多種途徑,
建立健全美麗江蘇建設長效投入機制
美麗江蘇建設全面建成包括生態良好、生活宜居、社會文明、綠色發展、文化繁榮等五大方面內容,這是一個長期的動態建設過程,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從投資資金的角度看,需要政府、市場多方參與,需要財政和社會資金的共同投入,才能形成資金的長期穩定投入機制,為美麗江蘇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穩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首先要結合全省“十四五”規劃編制,圍繞生態、生活、文明、綠色、文化等方面科學測算分年度資金需求,納入中期財政規劃中,尤其要加大美麗江蘇建設中的綠色發展、環境基礎設施提檔改造、資源循環利用、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等重大項目建設的投資力度,進一步做好資金需求計劃,科學測算。其次要有效發揮省級獎補資金引導作用,帶動市縣進一步加大投入。在引導資金獎補項目中要進一步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利用獎補資金重點圍繞綠色建筑、綠色小區、綠色校園,打造江蘇高水平的綠色宜居城區。再次,全省各地、各級財政要建立并完善與經濟體量相符、與財力增長協調的財政投入常態化機制,通過增加一般公共預算、統籌相關政府性基金和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加大對下轉移支付等方式,拓寬美麗江蘇投資建設資金渠道,確保美麗江蘇建設的財政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總量不斷增加。
積極爭取中央財政支持。要圍繞“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積極爭取中央財政政策、資金支持,要以國家加大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補償力度為契機,用好“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新舊動能轉換引導基金”,爭取中央財政在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污染防治資金、重點生態保護修復資金、中央預算內基建投資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目前江蘇尤其要積極發揮綠色發展方面的信息資源優勢,加快項目儲備,爭取國家綠色發展基金項目在江蘇早落地、早見效。
加大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規模和力度。要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立足當地實際,進一步探索在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環境保護、文化傳承等領域,發行項目收益與融資自求平衡的專項債券品種,以項目對應的政府性基金或專項收入償還。要進一步發揮江蘇地方專項債券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平穩持續健康發展的成功經驗,堅持選好符合國家重點支持領域的公益性項目,多方協作,用好債券資金、控好債務風險,更好地發揮江蘇專項債券對美麗江蘇建設的支持作用。
積極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要加大支持生態環境等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規范地方政府對PPP項目履約行為,增強社會資本和金融機構對美麗江蘇建設的投入信心。同時鼓勵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特色小鎮、林下經濟等相關產業深度融合,引導各方社會資金參與美麗江蘇建設。
錢花哪里去——聚焦重點難點,
集中財力支持美麗江蘇建設整體推進
美麗江蘇以優化空間布局為基礎,以改善生態環境為重點,以綠色可持續發展為支撐,以美麗宜居城市和美麗田園鄉村建設為主抓手,既塑造可觀的“外在美”,又提升可感的“內在美”,內容包括生產、生活、生態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我們集中財力攻堅,重點支持美麗江蘇建設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對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建設齊投入以呈現自然生態之美。首先,財政資金投入要向污染防治攻堅戰傾斜,全力支持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財政資金重點要投在著力加強大氣污染防治,重點流域水環境治理,建筑垃圾和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及循環利用,土壤污染源頭預防,重點地區和重點地塊污染修復等領域,有效防范和化解生態環境風險。其次,財政資金要在系統推進生態修復和建設中發揮主要作用。資金要重點投入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廢棄礦山和采煤塌陷地治理、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等工程,要投入林地、綠地、濕地同建工程、長江兩岸造林綠化、沿海防護林體系和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使山清、水秀、林美、田沃、湖凈、草綠的自然生態與建筑空間和人文環境完美融合,讓人民群眾感受更多更好的生態之美,切實體驗美麗江蘇的無盡魅力。
對城市宜居和鄉村振興同支持來打造城鄉宜居之美。首先,財政資金打造美麗宜居城市,投入重點要放在加強推進美麗宜居居民區建設,打造更多的城市亮點和建筑精品。要通過財政投入加快城市棚戶區改造、危險房屋解危、城中村改造、老舊小區改造。要利用財政補貼等措施支持開展現有住宅加裝電梯、無障礙通道等適老化改造,有效提升住房保障水平和群眾居住品質。其次,在鄉村振興中財政投入重點要放在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和蘇北農村住房改善等方面。要持續加大財政政策支持,大力推動蘇北地區有改善意愿的老舊房屋和“空心村”改造。同時,要以財政資金為引導,引進社會資本、金融機構貸款以及當地居民參與等多種渠道籌措資金,采取以獎代補等多種方式支持鄉村建設。使城鄉聚落分布合理,人與自然相得益彰,城鄉協調共同發展,城鄉共享美麗江蘇的建設成果。
對人文品牌和文明新風共投入來展示人文文明之美。財政一方面要通過一般和專項投入打造“水韻江蘇”等人文品牌,通過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投入到吳文化、楚漢文化、金陵文化、淮揚文化等方面來展現大運河文化、江南文化等的時代價值,彰顯美麗江蘇的獨特人文歷史魅力。另一方面還要通過財政投入以及撬動的社會資金來共同留住城市和鄉村特有的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筑風格,延續城鄉文脈,保留歷史文化記憶,展現江蘇特色的人文之美,使人民群眾的生活豐富而又美得有質感,在柴米油鹽、衣食住行事事都能享受到優質高效公共服務的同時又能感受到生活的精致精細和品質品位。
結合“放管服”和減稅降費來促進綠色發展之美。財政一方面通過投入支持美麗江蘇建設,另一方面通過稅收的激勵和抑制作用促進美麗江蘇建設。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財政激勵政策措施,逐步從以無償補助為主向“以獎代補”“以獎促治”“獎懲結合”等方式轉變,同時采取正向、負向措施督促地方落實主體責任。既要加大對節能環保產業稅收優惠政策的落實力度,落實環境保護、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污染防治等有利于綠色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又要健全完善污水處理收費政策,尤其是農村生活污水設施運營維護管理長效機制,穩步推進鄉鎮生活污水管網覆蓋地區的污水處理收費工作,讓正向激勵和負向約束共同發揮作用促進美麗江蘇建設。
如何花好錢——完善體制機制,
切實提高美麗江蘇建設資金使用效益
優化財政政策促進美麗江蘇建設必須進一步健全財政及相關體制機制,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精打細算,花好每一分錢,才能更好地促進美麗江蘇建設。
加快完善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體制。按照中央關于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財政關系的要求,要進一步理順省及以下的財政體制,尤其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態環保領域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體制,推進省以下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形成依法規范、合理授權、職責明確、運轉高效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模式。要按照中央部署,結合江蘇實際情況,正確處理上下級政府間財政關系,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在生態環境領域和自然資源等各領域合理確定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范圍和方式。
加快探索建立資金的整合機制。在“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開局之年,更加需要強化中期財政規劃與部門行業規劃的有效銜接,要加快探索建立多部門協作的建設資金統籌協調機制。要建立健全財政部門上下聯動、財政與其他承擔美麗江蘇尤其是生態環境保護職責部門橫向互動的工作協同推進機制,充分發揮各方工作積極性,形成工作合力。對財政部門牽頭的事項,應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常態化聯系機制,及時開展溝通銜接,明確任務分工和時間節點,充分調動各個職能部門的積極性,確保按時保質完成工作。對配合其他部門開展的事項,需要認真落實既定工作任務,主動出謀劃策,強化資金和政策保障,共同形成合力助推江蘇高質量發展,推動美麗江蘇建設。
進一步完善財政績效管理以及評估機制。首先,要進一步完善全方位預算績效管理格局。將各級政府收支預算、部門和單位預算收支、政策和項目全面納入績效管理。各級政府預算支出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量力而行,著力支持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重點領域改革,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推進美麗江蘇建設。部門和單位要以預算資金管理為主線,從運行成本、管理效率、履職效能、社會效應、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服務對象滿意度等方面,推動提高部門和單位整體績效水平。政策和項目的全面績效管理要從數量、質量、時效、成本、效益等方面綜合衡量預算資金使用效果,對實施期超過一年的重大政策和項目實行全周期跟蹤問效,建立動態評價調整機制,績效低下的政策和項目要及時清理退出。其次,要加強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建立績效評估機制、強化績效目標管理、績效運行監控、績效評價和結果應用。要結合預算評審、項目審批等,對新出臺重大政策、項目開展事前績效評估,重點論證立項必要性、投入經濟性、績效目標合理性、實施方案可行性、籌資合規性等。要著重加強績效目標管理,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情況,合理確定績效目標,并對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等美麗建設目標實現程度和預算執行進度“雙監控”,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確保績效目標如期保質保量實現。要進一步強化績效評價結果運用,根據績效評價結果制定節支和優化支出結構的方案,逐步完善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政策調整掛鉤機制,以期達到預期的效果。
(作者單位:中共江蘇省委黨校)
責任編輯:張蔚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