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
4 奮力書寫“中國之治”蘇州答卷藍紹敏
8 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畢于瑞
11 協同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立體交通網胡宗元
14 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趙聞斌
17 新時代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的三重維度尚慶飛
21 深刻把握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時代背景和實踐要求王鎖明
24 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關鍵抓手劉 鋒
27 江蘇人口老齡化與健康養老
江蘇省人民政府參事室課題組
36 鄉村振興在泰州王宏玖
40 開創新時代江蘇教師隊伍建設新局面潘 漫
44 運用黨內法規強化初心和使命意識朱有華
47 高質量推進高校巡察整改楚廣興
49 傳承鐵軍精神 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陳 蓉
52 江蘇工業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研究汪雪敏
57 高標準建設徐州淮海國際陸港趙建軍 等
61 以科技支撐助力江蘇基層社會治理創新趙 俊
65 江蘇社會治理大格局應聚焦四個問題封蘊珊
69 讓城市像海綿一樣“呼吸”吳國玖 徐 寧
71 在全省高質量發展中爭當表率戴士福
74 打造新階層統戰工作實踐創新基地
中共南京市浦口區委統戰部
77 培育鄉土人才 引領鄉村振興吉 琳
79 “黨建豐產方”破解基層發展難題楊小鋒
82 從刑場死囚到兩任宰相劉立祥
86 后唐莊宗李存勖:創業難,守成更難胡阿祥 劉志剛
88 地緣政治視野下的印太戰略章子龍
92 當代資本主義困境淺析單 超 劉小蘭
第2期
4 強化制度執行力 提升政府治理水平韓立明
8 著力增創體制機制新優勢黃 欽
12 構建“四位一體”社會善治徐州模式周鐵根
14 將先發優勢轉化為持久優勢李亞平
19 偉大復興的制度保障黃正平
23 牢牢掌握核心技術這一國之重器洪向華 楊潤聰
25 促進國企黨建與現代企業治理有機融合孫肖遠
29 互聯網企業高質量發展要有“紅色主心骨”
中共江蘇省委研究室調研組
32 提升政務服務水平 建設一流營商環境吳國玖 等
35 持續推動江蘇企業科創板上市邱志強
38 江蘇實施減稅降費政策成效分析莫小安
42 以機關黨建推動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韓 方
45 紅色文化:砥礪奮進的強大精神力量陳向陽
48 讓基層黨組織建設更有色彩更有溫度周興年 等
50 堅定理想信念的三個著力點謝 軍
52 南京自貿區建設:優勢、挑戰與路徑鄒 紅
56 新時代構建上海大都市圈的思考楊 偉 唐 震
61 江蘇基層社會網格化治理的經驗與優化吳新星 葉繼紅
64 發揮綜合考核效應需處理好五對關系李佳婧
67 全域水生態助推區域高質量發展吳勇強
70 爭做新時代優秀基層年輕干部蔣 冰
74 努力走在蘇北高質量發展前列殷其國
77 東海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孟昶酉 徐 勇
80 李德裕不以朋黨之爭害政趙映林
84 劉邦與項羽:得人心者得天下胡阿祥 胡簫南
86 美國對華遏制與秩序重塑背景下的中美關系
朱 鋒 張樂磊
93 世俗化進程與土耳其現代化建設盛 睿
第3期
4 抗擊疫情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程恩富 徐文斌
8 努力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政府行政效能莊兆林
11 “兩業”融合促高質量發展周金剛
17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完善全民社保體系梅仕城
21 找準鄉村振興戰略的切入點和發力點孫洪武
23 新冠肺炎疫情對江蘇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對策
張二震 楊繼軍 倪海清
26 江蘇公眾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心理狀態、關注程度與防控信心吳林海 丁 宏
28 疫情之下 昆山如何把握危與機
陳 平 彭 雷 沈睿智
31 聚焦突出問題 加強思想政治課程建設華桂宏
34 黨建標準化引領品質泰州高質量發展朱君賢
37 推進黨內問責工作落細落實宋廣智 等
43 全面提高農村基層黨建質量中共揚州市委組織部
48 長江經濟帶建設的地方實踐王 生
52 夯實民生幸福的制度體系基石李寶會
55 美國華盛頓州創新伙伴區建設對江蘇的啟示王利軍
59 完善技術機構制度監督安排張 浩
62 構建和諧有序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周進萍
66 以系統集成思維加快蘇北農房改善錢振華
69 繪就美麗鄉村畫卷王 娟
72 蘇南小鎮的鄉村振興之路趙 波
74 宦官仇士良鬻寵擅權“秘訣”劉立祥 張益梅
78 隋文帝與隋煬帝:“成由勤儉敗由奢”劉志剛 胡阿祥
80 從南美洲三國大選看拉美政治生態變化徐世澄
86 美國中東政策與美伊關系陳 暉
90 詩意棲居的江南美學
——讀《江南美學讀本》張永祎
94 內外經濟聯動發展的大國貿易模式
——兼評《國家規模、制度環境和外貿發展方式》
谷克鑒
第4期
4 在奪取“雙勝利”中貢獻政協智慧力量黃莉新
8 努力打造社會治理新格局周福蓮
11 臺資集聚助力淮安開放型經濟發展顧 坤
14 新時代優秀政協委員之素質要求朱開寶
16 中國自信引領世界開放徐東海
19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張筱榮 王先俊
24 重大疫情防控亟須強化五項能力建設沈 和 王自華
27 江蘇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現實基礎與著力點
江蘇省統計局課題組
30 傳統鄉村農業產業振興路徑李 明
34 以“兩化融合”引領智慧電廠發展徐文進
37 有效提升國有企業黨建工作質量
江蘇省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
43 略論基層黨建若干基本問題盧春庭
46 構建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優勢湯新明
50 完善省域治理體系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臧建東 陳清華
54 用好開放新機遇 實現港城新發展董 旭
57 江蘇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若干建議丁榮余 卜安洵
59 新時代江蘇鄉賢文化傳承研究季中揚 等
62 運用大數據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胡 逸
66 長三角地區美育協同機制建設思考李 駿 朱 云
69 奮力走好新時代縣域高質量發展之路佘俊臣
72 守護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凌 屹
75 加強經濟薄弱村黨支部建設張吉林
78 南京市浦口區探索鄉村振興之路
王海軍 王悅琴 彭 雷
82 北魏孝文帝:師法先進,厲行改革胡阿祥 劉志剛
84 殫精竭慮穩定中唐政局趙映林
88 中緬兩國開啟共建命運共同體模式成漢平 劉 喆
92 2020年美國大選面面觀劉衛東
第5期
4 疫情防控慎終如始 推動發展行穩致遠藍紹敏
8 勇擔當善作為 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夏春勝
11 疫情防控呼喚“三農”工作變革蔡 恒
13 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服務疫情防控常如平
17 人心是抗疫最大的政治陳 碩
20 思想政治教育全程融入社會重大事件的基本路徑林 剛 張 運
23 2019年江蘇省民生發展報告
江蘇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南京農業大學聯合調研組
35 統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梅仕城
38 人口老齡化視域下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許豪勤
42 建強鄉村振興的基層堡壘伏開清
45 新時代發揮好國有企業黨建職能作用的創新實踐
何智勇 毛瑞康 田芝健
49 新時代如何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張志建 任 雯
52 新冠疫情下的“一帶一路”建設蔡春林 李曉蘭
57 新冠疫情對江蘇經濟的影響與對策童馨樂 等
60 圍繞“三治結合”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和效果胥愛貴
63 江蘇沿海地區對標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優勢與路徑
江蘇沿海發展決策咨詢研究基地
65 物聯網產業發展助力智慧江蘇建設王鳳良 等
69 資源型城市轉型的綠色發展之路殷獻茹
73 實現鄉村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王 娟
76 攜手共建綠水青山朱興波
79 深入實施長江大保護戰略潘國強
82 鼠年說貓:宋人、宋詩與貓馬 俊
85 開編《貳臣傳》的“創意”之舉胡阿祥 劉志剛
87 伊斯蘭極端主義在歐洲李群英
92 全球發展治理變革與中國對外援助趙美艷
第6期
4 在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走在前做表率
郭文奇
10 再接再厲爭一流 奮力奪取雙勝利項雪龍
13 扛起“蘇州責任” 展現“蘇州作為”李亞平
17 交好決勝大戰大考的“徐州答卷”莊兆林
21 在“大考”中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蘇春海
24 江蘇農業農村發展觀察仲紅巖 等
31 協同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高水平融合發展魏向杰
35 江蘇制造業轉型升級之路李裕桃
38 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徐軍海
41 探索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體系
中共泰州市委組織部
47 聚焦主責主業 壓實防控責任劉樂明
50 高效落實戰“疫”政治責任周鳳琴
53 江蘇實體經濟必須首先高質量發展劉洪光 張怡珩
58 新冠疫情對經濟的長期影響及應對策略王 昇
62 蘇州著力構建綜合創新生態體系研究王 濤
69 轉危為機實現我國公共應急治理深層次變革顧幫朝
72 講好運河故事 增強文化自信韓海青
76 建設“強富美高”新惠山吳建元
79 筑牢實干精神 勇于擔當作為李占超
82 農房改善力促蘇北鄉村振興張利華
85 漢宣帝:戒急用忍,步步為營胡阿祥 劉志剛
87 “苦行”“布道”與革命動員徐霞翔
86 苻堅:興于讖謠,亡于讖謠段培華
89 中日外交的歷史文化基礎謝 韞
94 日本如何應對新冠疫情滕 藤
第10期
4 堅持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 把各級黨組織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郭文奇
11 精心繪就轉型跨越精彩畫卷蔡麗新
13 努力在鄉村振興中育新機開新局楊時云
16 著力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謝志成
19 為“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勇當先行陸永泉
22 在“六穩”“六?!敝雄`行使命擔當查斌儀
26 堅持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實體經濟瞿為民
29 以強有力政治監督護航黨的政治建設劉 波
34 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的根本原則
王永燦 劉建芳
39 深化村居環境整治 建設美麗鄉村任 棟
42 洪澤湖生態保護澤被美麗江蘇葉立生
46 破解機關黨建與業務工作“兩張皮”
中共江蘇省委省級機關工作委員會課題組
51 高層次人才集聚政策與實踐探索中共揚州市委組織部
55 新時代弘揚雨花英烈精神要聚焦四個“著力點”張 蘭
58 有效提升江蘇制造業競爭力汪雪敏
64 以政策性擔保體系建設助力區域經濟健康發展宋允智
68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治理的邏輯機理與運行機制
張世貴 胡登良
72 完善服務高質量發展考核的建議劉薇薇
75 基于社會治理視角的美麗江蘇建設陳 濤 ? 牛 帥
78 更好融入寧鎮揚一體化發展王 生
81 治水興城 建設美麗梁溪許立新
84 專職化管理鍛造“頭雁”隊伍徐海燕
87 做活資源優勢 構筑廉潔文化高地趙樹鋒
90 唐太宗執政特點趙映林
94 瞿秋白與黨報黨刊編輯劉維榮
第11期
4 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歷史貢獻郭廣銀
7 高質量做好新時代發展改革工作李侃楨
10 切實扛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政治責任陳忠偉
12 堅持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董向陽
16 奮力書寫“六穩”“六保”無錫答卷杜小剛
19 用文化潤澤“美麗淮安”王紅紅
22 做好“加減乘除” 辦好人民滿意的技工教育顧 潮
24 系統提升本質安全水平章其波
27 法治統籌建設論略黃永忠
33 政協專門協商機構破解國家治理難題的功能分析池忠軍 劉樂樂
37 確保就業形勢穩定的著力點張宏偉
40 加快創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醫藥應對體系胡孔法
43 涵養政治生態的“綠水青山”劉樂明
46 讓基層統戰工作更細更實中共泰州市委統戰部
49 領導干部要防范被利益集團“圍獵”王明華 黃紅平
52 新時代生產勞動的演進趨勢錢 鋼
54 海南自由貿易港方案的啟示丁 宏
56 深化江蘇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嚴 靜
59 全域旅游:蘇北縣域發展新引擎陸媛春
62 構建新型城鄉關系 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陳 燕
66 “四化”同步打造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中共南京市建鄴區委政法委
69 新時代江蘇文化養老高質量發展論析馬 嵐 張子彧
72 堅持人民至上 全面決勝小康商建明
75 構筑縣域發展新優勢張 坤
78 突出問題導向 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薛 永
80 為民營企業發展裝上“紅色引擎”劉 森
83 唐代出訪使臣及其貢獻方亞光
87 中唐名臣楊炎的悲劇趙映林
91 危機管理中的世界衛生組織馬 勇 蔡雨欣
95 超越地緣政治的中國智慧朱瑞杰 王少林
第12期
4 建設先進的政治文化李忠杰
7 奮力打造沿海高質量發展增長極戴 源
10 貫徹落實好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季培東
12 強化紀檢監察使命擔當張春福
15 建設好美麗中國南京樣板邢正軍
17 跑出市場監管一體化“加速度”高亞光
20 在守正創新中實現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潘早云
23 馬克思恩格斯“無與倫比的友誼”及其當代價值單連春 李 靜
27 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中的審計課程思政高曉霞
32 做好蘇北農房改善“后半篇文章”李程驊
35 以黨建引領省屬國有企業改革宋 波
38 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注入強大紅色動能楊慶國
41 釋放“頭雁效應” 促進鄉村振興中共淮安市委組織部
44 “文旅”結合 “行研”融動張愛民
47 以創新引領江蘇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
周成森 陳清華
50 牽住“牛鼻子”發展江蘇現代服務業姚華榮 周正輝
55 新基建賦能江蘇產業轉型升級李 亮
58 鄉村振興在句容郭 杰
61 大數據分析助力綜合考核許秋霜
64 高質量推進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韓 莉 戰炤磊
68 優化財政政策 建設美麗江蘇郁 紅
71 黃海濕地世界自然遺產保護與利用路徑李 梅
74 為區域高質量發展勇挑重擔張 利
77 加快發展江蘇總部經濟孫紅艷 張敬東
79 白馬湖村華麗蛻變的啟示馮必武 顧仕權
82 畫好黨群同心圓 打造美麗新樣板邵國昱
85 晚清時期中國對德國武器裝備的仿制陶德臣
89 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與中美關系陳 暉
93 阿富汗和平和解進程艱難前行李青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