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扎實推進基層黨建“五聚焦五落實”三年行動計劃,淮安市委組織部采取實地走訪、統計調查、座談交流等方式,就“加強新時代淮安村級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進行了專題調研,并針對目前現狀與存在問題進行了系統思考。
從鄉村振興需要來看村書記隊伍的地位,
必須高度重視、持續加強
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領頭雁”。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戰斗堡壘作用,關鍵是抓好帶頭人隊伍建設。
攻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村這個薄弱點,必須抓好帶頭人隊伍建設。近年來,淮安市深入實施農村黨建“七個一”工程,大力培育鄉村振興“五型”頭雁,組織開展“對接融合、聚焦富民”活動,構建農合組織黨建“三轉雙融”機制,推動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當前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成果鞏固拓展階段,少數的村黨組織還比較薄弱,突出表現為村書記引領發展能力弱化、農村干部擔當精神淡化,必須持續激發內生動力、切實增強“造血”功能。
筑牢譜寫崛起江淮田園版農村篇章這個支撐點,必須抓好帶頭人隊伍建設。近年來,淮安市通過設立書記論壇互動學、學歷教育提升學、實踐鍛煉針對學“三大課堂”,開展“百名鎮街書記進學院”“萬名支書進黨校”等專題培訓,推動基層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拓寬視野、增長才干。然而新時代農村工作要求更高、任務更重,不少村書記推動工作依然是老辦法,迫切需要大規模輪訓“吃套餐”與菜單式培訓“點餐吃”相結合的方式,推動思想、觀念、能力、擔當與時俱進。
聚焦全面從嚴治黨向農村基層延伸這個關鍵點,必須抓好帶頭人隊伍建設。近年來,淮安市深入開展違紀違法失信村干部、村干部近姻親屬關系、黨員信教等專項排查與處置,清理一批不合格村干部,切實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面對農村基層黨建外部環境復雜、挑戰嚴峻的形勢,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高度警惕,堅決把不符合任職條件的人阻擋在外。
從三組數據來看村書記隊伍的質態,
必須透過現象、科學分析
經過多年來的探索實踐,淮安市村書記隊伍的整體結構趨于優化,但從調研掌握的數據來看,還存在著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年齡結構呈陡坡形。全市村書記平均年齡49.9歲,45歲以下僅占25%,35歲以下占4.5%,特別是一些相對偏遠的縣區村書記隊伍年齡結構不夠合理。知識結構呈橄欖形。全市村書記本科及以上學歷占11.6%,大專學歷占40.2%,高中、中專學歷占38.5%,初中及以下學歷占9.7%。雖然大專以上學歷接近一半,但是人口多、區域大的縣區村書記文化程度參差不齊。任職年限結構呈倒三角形。擔任村書記三年及以下占63.13%,村書記任職年限低,威望還不夠高,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等方面經驗相對不足。
從望聞問切“四字經”來看村書記
隊伍建設的痛點,必須找準病因、對癥下藥
望:看痛點。江蘇省委組織部在調研中發現,村書記隊伍建設存在“體制外”的人干“體制內”的活的角色定位之痛,想干的干不了、能干的不愿干的選人用人之痛,人已進入新時代、思想和能力還停留在過去時的能力提升之痛,“手中沒把米、喚雞都不靈”的資源整合之痛,“上面千把錘、下面一根釘”的減壓減負之痛,經濟上沒“盼頭”、政治上沒“奔頭”、退職后沒“靠頭”的保障激勵之痛,身在基層脫離基層、身為群眾脫離群眾的作風轉變之痛。這“七痛”病在要害處、痛在骨子里,在淮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迫切需要認真加以解決。
聞:聽難處。村書記現在收入不算高,責任重,壓力大,概括起來,有“四難”:一是工作難開展。受年齡、文化程度影響,一些村書記自身素質能力不強,加之農村工作復雜,導致一些工作不能按時高質量完成。二是精力難集中。有的村書記工作任務繁重,導致難以集中精力謀劃發展。三是人員難調配。部分農村空心化、老齡化現象較為明顯,呈現老年人多年輕人少、低學歷多高學歷少、外出多留村少的“三多三少”現象,導致村書記源頭不足、“青黃不接”。四是資源難統籌。由于缺乏對資源的統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浪費。
問:詢病因。綜合問卷調查和座談交流情況,村書記普遍反映有“三盼”:一盼身份認同。村書記處在一個亦官亦農、非官非農的尷尬身份領域,使得村書記在崗位上缺乏職業認同感與歸屬感。二盼價值認同。村書記的待遇報酬與農村基層任務重、壓力大的工作狀態相比,整體工資報酬還是偏低。三盼政治認同。村書記崗位具有特殊性,大多因年齡偏大、學歷偏低,晉升受阻。
切:理脈絡。經過對村干部隊伍建設的痛點、村干部工作中的難處分析,有四個“不相適應”:一是地位重要與實際薄弱不相適應。不能簡單地把村級組織視為單純的自治單元,要放在國家治理架構的基礎單元來對待,不能簡單地把村書記視為單純的農民,要當成賦予了行政管理職能的角色來看待。二是工作非常辛苦與待遇差強人意不相適應。很多村書記抱怨說:“談工作、布置任務時,說你是干部;談報酬、落實待遇時,說你是農民。”這種反差讓村干部產生了雞肋心態、糊口觀念,常常“腰桿挺不起來、心神定不下來”。三是挑戰不斷增大與素質能力不強不相適應。一些村書記推動工作還是“老三樣”“三板斧”。特別是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這樣的村書記難以肩負重任。四是上級高度重視與基層認識偏差不相適應。《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條例》指出,農村工作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但是由于部分基層組織政治站位不高、政治功能不強,出現了重視上的“溫差”,推進上的“落差”,傳導上的“壓差”。
從雁陣飛行啟示來看村書記隊伍建設,
必須育好頭雁、示范引領
把村書記比作領頭雁,希望能夠具備大雁團結、奉獻、協作的精神,以“陣雁排空”勇往直前的態勢,帶領群眾飛向鄉村振興的美好彼岸。
培育優秀村書記要既重高度又具寬度。要緊緊圍繞“五個振興”的迫切需要,大力實施村干部崗位管理專職化、能力素養專業化建設工程,打造一支“五強五帶”型村書記:一是政治意識強,能帶好隊伍。加強黨建示范點建設,發揮農村黨支部主體作用,引導廣大黨員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二是擔當作為強,能帶來希望。樹立“崗位就是責任、責任就要擔當”意識,當好具體執行者和“操盤手”,推動上級各項決策部署精準落地、開花結果。三是致富本領強,能帶領發展。大力推進村書記兼任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立足自身優勢,科學謀劃本村主導產業和發展方向,提升發展水平、增加集體收入、促進群眾增收。四是治理能力強,能帶來和諧。要增強做群眾工作的本領,講得通大道理、講得好小道理,說群眾聽得懂、聽得進的話,及早發現一些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把各類隱患提前消除在萌芽狀態。五是作風紀律強,能帶頭實干。堅持把紀律規矩挺在前,常態化加強政治體檢,樹好基層黨員干部的良好形象。
培育優秀村書記要既練內力又靠外力。逐步實現村干部隊伍規范化向專職化轉變。一是員額化管理給名分。推行員額制選配管理,建立村干部任職資格證書制度,以縣為單位,依據區域面積、人口數量、經濟社會發展等因素,每個村一般配備5—7名村干部,2021年前實現100%入額管理,大力推進村書記、主任“一肩挑”,能挑必挑、應挑盡挑。二是專業化培訓給平臺。依托淮上村居書記論壇、鄉村振興學院,常態化選派優秀村書記到先進地區學習考察、到市縣涉農部門跟班學習,辦好村干部學歷教育本科班、大專班,不斷在實踐中磨礪、在實戰中成長,實現學歷閱歷、能力動力系統提升。三是系統化賦能給動力。著眼提高組織化程度,在中心村、產業鏈、合作經濟組織建立發展型黨組織,發揮好鄉村振興學院、黨員專家顧問團作用,用好用活村集體經濟“增收20條”路徑,深入實施村級集體經濟“18萬+”扶持計劃,穩步提高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標準,激發鄉村振興組織動能。四是多元化激勵給待遇。通過提高基本報酬、加大考核激勵、探索崗位年金、辦理社會保險、設立關愛資金等多種方式,整體提高報酬待遇;開展從優秀村書記中選拔鎮領導班子成員、招聘事業單位人員試點,增強崗位“磁力”,推動從“冷門”到“熱門”。
培育優秀村書記要既增質量又減負擔。著重處理好“五種關系”。一是減負與增效的關系。最大限度地縮減村書記開會頻率,避免沒有實質性意義的“觀光式”調研,全面清理規范面向基層創建示范活動及村(社區)辦公場所“牌子亂象”,讓他們把更多精力用于服務群眾、推動發展。二是考核與留痕的關系。通過制定規范考核程序,優化考核指標,把對村級考核的得分點更多聚到取得成效上,透過表面留痕看清工作內在質效,切實把村干部從材料臺賬中解放出來。三是實干與忙碌的關系。制定村干部崗位職責和村級事務準入兩張清單,教育引導村書記認真履行職責,以工作目標倒推工作實施,做到精準干事、高效成事。四是落地與落實的關系。各級提供給農村的公共服務和資金項目,要以村黨組織為主渠道落實,好事讓基層黨組織辦、好人讓基層黨員干部做,提高他們在群眾中的威信。五是嚴管與厚愛的關系。進一步完善監督制度,嚴格執行村干部任職聯審工作規定,嚴格把好“入口關”。同時要把嚴管和厚愛結合起來,形成重視基層、關心基層、支持基層的良好氛圍。
責任編輯: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