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華榮 周正輝

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多次強調,要大力發展樞紐經濟、總部經濟,做大做強現代服務業。本文以現代服務業中的總部經濟、平臺經濟、樞紐經濟為分析重點,全面分析發展現狀,剖析存在的明顯短板,提出發展方向和操作性強的對策建議。通過總部經濟、平臺經濟、樞紐經濟大發展、大繁榮,促進江蘇現代服務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為江蘇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江蘇現代服務業發展現狀概述
江蘇現代服務業規模顯著壯大。一是江蘇總部經濟快速成長。江蘇外資總部經濟發展起步早,2012年江蘇出臺專門政策,鼓勵跨國公司設立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對全省第一批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進行認定。并分別于2015年、2018年對外資總部經濟鼓勵政策進行修訂和完善,修訂和完善的政策內容涵蓋加大財政支持,簡化出入境手續、工作許可、人才簽證、子女教育等方面。通過優惠政策,吸引跨國公司在江蘇設立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經過近8年的持續推進,全省總部經濟快速成長,成為江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助推力。自2012年初到2019年3月,江蘇已累計認定跨國企業地區總部與功能性機構258家,其中46家由世界500強企業投資,外資總部經濟競爭力位居全國前列。2016—2018年三年間,外資總部企業直接帶動就業數量逐年上升,就業人數從17.8萬上升至24.4萬。2018年外資統計年報顯示,省級認定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戶均營業收入超過27億元,戶均納稅總額超過1.4億元,均明顯高于全省外資企業平均水平?!督K省外資總部經濟發展藍皮書》顯示,江蘇外資總部經濟競爭力居全國前列,基礎條件和研發能力列全國第一,商務設施、服務環境、開放程度排名也較為靠前。2019年,江蘇有83家企業入圍中國民營經濟500強,11家企業入圍中國民營經濟服務業100強,數量均列全國第二。
二是平臺經濟競相發展。根據商務部等12部門相關文件,平臺經濟是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圍繞集聚資源、便利交易、提升效率,構建平臺產業生態,推動商品生產、流通及配套服務高效融合、創新發展的新型經濟形態。平臺經濟主要涵蓋軟件應用、交通運輸、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云計算、文化教育和生活服務等。其中,電子商務起步較早,具有較大規模,是平臺經濟的典型代表。江蘇平臺經濟起步早、發展快,基礎、區位、政策、信息等方面優勢突出,平臺企業加快成長,平臺經濟規模迅速壯大,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大規模和影響力的知名平臺。南京、蘇州于2011年入選首批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無錫、徐州、常州于2014年入選第二批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南京、無錫、蘇州、南通、徐州、連云港于2019年入選國家物流樞紐布局承載城市。截至2019年底,江蘇有電子商務交易平臺近250家,實現交易額超過2.3萬億元,交易額位列全國第6位。2019年底,江蘇移動支付占比超過83%,南京移動支付占比近90%。2019年,按賣家所在地分,江蘇實現網上零售額9896.1億元,比上年度增長6.9%,總量列全國第4位。其中,實物商品零售額達8361.4億元,增長8.7%。形成了蘇寧控股、同程集團、匯通達網絡科技、滿幫集團等知名平臺型企業,蘇寧易購、同程旅游、途牛旅游、運滿滿等知名電商平臺競相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大量涌現。2019年有6家江蘇企業入選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有3家企業入選中國成長型企業20強。
三是樞紐經濟載體初具規模。樞紐經濟是交通運輸與經濟社會融合的時代產物,以交通樞紐、信息服務平臺等為主要載體,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優化生產要素高效配置為手段,是實現城市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舉措。支撐樞紐經濟發展的我省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綜合客貨運樞紐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到2019年底,江蘇建成綜合客運樞紐25個。2019年,全省鐵路通達所有設區市,覆蓋64%的城區常住人口20萬以上的城市。2019年12月16日,蘇北地區兩條高鐵徐宿淮鹽、連淮鐵路開通運營,高速、快速鐵路網實現13個設區市全覆蓋,設區市全部開通動車。高速公路實現縣縣通和1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覆蓋。機場密度居全國第一,2019年全省9個民用機場旅客吞吐量接近或超過200萬人次,其中,南京祿口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萬人次大關,達3058.2萬人次,列全國第11位。截至2019年底,內河航道總里程達2.4萬公里,里程和密度均居全國之首。擁有港口生產性泊位5545個,萬噸級以上泊位509個,港口綜合通過能力達21億噸,共有一類港口口岸17個。全省累計7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開通城市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共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25條(含5條有軌電車線路),運營里程達747公里,總里程居全國第二。
江蘇現代服務業結構不斷優化。2019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51.3%,服務業是拉動經濟增長最主要動力。現代服務業規模和占比較快提升,2019年,全省現代服務業實現增加值35103.1億元,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68.7%。13個設區市服務業增加值全部超過1400億元,其中蘇州達9908.9億元,南京8699.5億元。2019年規模以上服務業統計快報數據顯示,全省規上服務業企業數量近1.7萬家,現代服務業中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營業收入突破3000億元,分別達3645.5億元和3050.7億元。其他現代服務業行業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達2144.4億元,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3個行業營業收入均超過300億元。從2019年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榜單看,江蘇入圍榜單的企業數量從30家增長到44家,絕大部分是現代服務業企業。2019年中國民營企業服務業100強有江蘇企業11家,行業分布日趨廣泛。批發業企業有4家,占比36.3%;零售業企業2家,服務業跨行業綜合企業2家,房地產業企業1家,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1家,商務服務業企業1家。從營業收入占比看,零售業企業占比達到51.7%,其中蘇寧控股集團營業收入達6024億元,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三位。根據總部企業所屬行業類型劃分,南京總部企業主要分布在第二、三產業,現代商貿業、先進制造業和金融業發展勢頭良好。
江蘇現代服務業分布趨于廣泛。江蘇總部經濟主要集中于發展水平較高的蘇南地區,但近幾年蘇中地區成長較快,蘇北地區總部經濟也有一定發展。南京是全省服務業總部經濟最發達的城市,總部經濟發展水平一直位列全國前十。到2018年,南京已經認定115家總部經濟企業,江北、河西、南部新城三大總部經濟集聚區基本形成,初步建成全國有影響力的總部基地城市。2012年中國總部經濟論壇顯示,南京列全國總部發展水平和能力第七位,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天津。無錫和蘇州連續多年位列全國外商投資首選城市。從2019年入圍民營服務業企業100強地區分布看,南京5家,蘇州和南通各2家,徐州和常州各1家。我省的南京、連云港、徐州、無錫等4個城市被列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高鐵樞紐經濟體系初顯,南京南站、蘇州北站等高鐵樞紐以高端商務商貿、信息咨詢、旅游服務等為重點,樞紐經濟正在加速形成。南京是較早提出要把樞紐經濟打造成創新發展、轉型發展重要品牌的城市,近年來南京以建設空港、海港、高鐵三大樞紐經濟區為突破口,充分發揮城市交通樞紐優勢,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城市首位度。南京集聚創新要素和輻射帶動周邊城市集群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以南京空港樞紐經濟為例,以祿口機場為核心,以江寧片區和溧水片區為主體的“一主兩翼”的總體空間結構正在形成,已引進航空產業項目近30個,項目總投資超過150億元。
江蘇現代服務業發展存在明顯短板
總部經濟依然薄弱。國際生產體系深刻變革,美國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江蘇外向型經濟模式面臨一定困難,使得江蘇總部經濟發展難度加大。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19中國服務業企業100強”中,江蘇11家企業主要集中在批發零售業、房地產業等傳統服務業行業,現代服務業企業只有2家。根據2018年中國中心城市總部經濟發展水平動態綜合評價,南京列11個中心城市總部經濟發展第八位,位居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天津、成都之后,被重慶和成都超越,如果將杭州納入統計,南京總部經濟發展水平比2012年下降2位。“南京總部經濟發展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與先進地區、先進城市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主要體現在缺少‘熱度‘密度‘高度上?!睍r任南京市市長藍紹敏在調研南京總部經濟發展時明確指出了發展短板。
從總部企業數量來看,總部經濟缺乏“熱度”,南京市已認定的115家總部企業,基本是之前一段時間的存量企業,近幾年引進培育的“新總部”企業較少??偛科髽I數量與發達地區有較大差距。截至2019年底,北京CBD功能區總部企業達到550家,其中跨國公司總部88家。截至2019年10月上海已累計引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710家??偛拷洕懊芏取辈桓?,當前,上海、深圳等城市總部經濟發展呈現高度集聚特征。截至2019年10月浦東新區已集聚各類總部企業超過600家,其中跨國公司地區總部304家。2019年深圳福田聚集了深圳一半以上總部企業,福田CBD總部企業353家,世界500強企業98家。南京總部經濟分布仍顯零散、特色不夠鮮明,尚未形成總部企業、總部資源、總部功能高度集聚的發展格局??傮w來看,南京總部經濟還缺乏“高度”,認定的總部企業大部分是本地企業,跨國公司全球總部、區域性總部,以及央企、大型民企全國性總部或功能性總部等“知名、高端”總部較少,尚未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知名度和競爭力的總部企業集團。
平臺經濟仍然缺乏影響力。2019年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企業江蘇僅有6家,沒有前十名企業,排名最靠前的蘇寧控股僅列全國第14位。相比浙江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廣東騰訊,北京京東、百度等,江蘇龍頭企業規模和影響力較為缺乏,龍頭引領帶動作用不夠。重點企業平臺拓展作用發揮不足,市場集中度較低,電商平臺企業規模與廣東、浙江差距較大,年度交易額主要集中在100億元以內,市場份額占比較低。2019年江蘇電商交易額僅列全國第六位,不僅低于廣東、浙江、北京、上海,還低于山東。再如跨境電商行業,整體處于產業鏈中低端,集中在家具、服裝、鞋帽上,未形成規模優勢。交易額規模較小,江蘇電商經濟典型的特點是買的多賣的少,代表性的電商平臺蘇寧易購與天貓、京東相比有較大差距。2019年雙11天貓交易額2684億元,京東11月1日至11日下單金額2044億元,蘇寧訂單量增長76%,按照以前年份數據推算蘇寧交易額與天貓相距甚遠。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各區域之間的網上零售額存在較大差距。2018年廣東網上零售市場規模穩居全國第一,網上零售額達18921.8億元,占全國網上零售額的21.0%。2018年,浙江網上零售額為14384.7億元,江蘇網上零售額為9242.3億元,江蘇網上零售額相當于廣東的48.8%、浙江的64.3%。2018年廣東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為16383.1億元,位居全國首位,浙江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為11089.1億元,排第三位的江蘇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為7696.7億元,與廣東、浙江差距較大。2019年江蘇網上零售額位次依然是第三位。近年來,平臺經濟已成為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貢獻顯著提升。阿里巴巴僅2018年就為杭州納稅516億元,而蘇寧控股集團2018年納稅額僅相當于阿里巴巴的14.2%。
樞紐經濟載體存在明顯不足。樞紐經濟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樞紐規劃、建設、管理、運營涉及不同行業、不同部門,缺乏高效銜接機制。江蘇高鐵網絡布局還需要進一步完善,雖然2019年底蘇北兩條高鐵開通,通達城市和人均指標有所改善,但華東其他省份和廣東2019年都有高鐵陸續開通。目前江蘇高鐵仍然存在設計標準較低,路網有待進一步加密,通達性有待進一步提升等問題。寧啟鐵路和連鹽鐵路最高運營時速不超過200公里,屬于快速鐵路。南通到南京284公里的距離,中間不停站的直達動車也需要2小時。2019年12月1日設計時速350公里的商合杭高鐵北段和鄭阜高鐵開通運營,安徽16個設區市全部實現時速250公里及以上高鐵通達,安徽高鐵發展水平已經明顯高于江蘇。江蘇部分綜合客運樞紐選址遠離中心城區、換乘不便,支撐樞紐經濟發展的交通基礎設施供給明顯不足。
江蘇民航和港口航線航班密度難以支撐區域產業迅速發展。2019年全省民航旅客吞吐量僅列全國第8位、華東地區第4位。基地航空公司規模小,滿足不了居民快速增長的民航需求,全省最大的基地航空公司東航江蘇公司67架飛機中沒有寬體機,國際和地區航線發展有限,多數江蘇乘客去歐美選擇到上海乘飛機。江蘇是沿海省區市中唯一沒有本土航空公司的省份,省內發展排頭兵的蘇南地區缺少在全國具有樞紐功能的機場。國際運輸發展乏力,缺乏大型龍頭運輸企業。產業、城鎮融合度不高,連云港作為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產業不強特別是工業不強,經濟體量長期列14個沿海開放城市倒數第三位,對人才、資金和技術的吸引力不足,對港口發展支撐不夠。
江蘇現代服務業發展方向和對策建議
推動總部經濟集聚,尋求高質量發展新支點。中共江蘇省委十三屆四次會議指出,大力發展總部經濟,著力集聚一批高能級、有活力的經濟主體。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強調,要把握總部經濟發展機遇,真正把機遇轉化為競爭力,推動江蘇高質量發展。省委十三屆四中全會精神和婁勤儉同志相關講話,為全省總部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江蘇發展總部經濟的戰略方向,主要是加快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優化生產性服務業的戰略空間布局,充分發揮生產性服務業引領江蘇總部經濟發展的重任。根據蘇南、蘇中、蘇北產業基礎和發展水平,分類培育專業性總部、區域性總部和綜合性總部,加大力度培育和引進與江蘇產業發展優勢契合度高的總部企業,增強江蘇外資“總部經濟”整體競爭力。密切結合全省區域經濟發展的比較優勢,綜合考慮總部經濟的類型、特點、發展前景,差異化發展總部經濟。鹽城、連云港、宿遷、淮安處于工業型經濟為主的發展階段,適合發展專業性總部。徐州、蘇中三市、常州和鎮江要優先發展專業性總部,適當發展區域性總部經濟。南京、蘇州、無錫要重點發展區域性總部經濟。南京作為華東地區唯一特大城市,在發展區域性總部經濟基礎上,要大力發展綜合性總部經濟。通過蘇州、南京總部經濟大發展,推動江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一方面要鞏固和擴大蘇州在G60高速公路總部經濟中的地位;另一方面要依托G40高速公路放大通泰揚—南京—合肥運輸段的總部經濟效應,提升南京在G40總部經濟中的節點功能。重點要利用好南京科教資源優勢,加快沿線城市金融、保險、軟件、科研、商務服務等向G40節點城市南京集聚,讓南京成為制造業企業和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總部基地,提升南京都市圈在服務業區域性總部經濟中的地位。
鼓勵發展平臺經濟新業態,加快培育新的增長點。以國務院辦公廳2019年8月發布的《關于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意見》為指導,結合江蘇發展基礎和資源稟賦優勢,對全省互聯網平臺經濟發展指導意見盡快修改完善。積極發展“互聯網+服務業”,大力發展“互聯網+生產”,深入推進“互聯網+創業創新”,加強網絡支撐能力建設。培育本地龍頭企業,優先發展具備市場基礎的電商平臺,進一步做大做強蘇寧易購、同程旅游、運滿滿等平臺。重點發展政策優勢明顯的供應鏈及物流平臺,打造全國性的產品檢測等第三方綜合服務平臺,加快布局工業互聯網平臺、電子信息服務平臺等。加大政策爭取力度,利用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優勢,推動各級政策資源的形成和綜合運用。一方面積極爭取國家層面的先行先試政策;另一方面鼓勵“法無禁止即可行”,鼓勵創新,搞活市場。加大規模較大和競爭力較強企業招引力度,加強同國內外行業龍頭平臺企業對接,有針對性地開展目標招商、產業招商,在蘇南地區率先引進項目或設立子公司,嫁接優質平臺資源。每年擇優認定一批平臺經濟示范培育項目,予以重點扶持,充分發揮導向作用。暢通融資渠道,加快信用江蘇體系建設,支持中小型平臺企業評級。設立平臺經濟發展專項基金,支持平臺型企業進行“互聯網+全產業鏈”的垂直整合。
提升交通樞紐功能,促進樞紐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13個設區市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戰略及規劃研究工作,通過完善城市交通樞紐功能,更好地服務于城市影響力和集聚輻射力的提升,放大樞紐效應。結合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長期規劃等工作,更加系統和前瞻性地開展綜合貨運樞紐場站發展的頂層設計,因城施策、錯位發展。加快綜合交通設施建設,進一步補齊蘇中、蘇北地區高鐵短板,盡快組建本土航空公司,加快實施對構建全球產業鏈具有關鍵影響的區域樞紐機場、沿海沿江港口和綜合客貨運樞紐的建設與擴容,提升交通樞紐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完善配套設施網絡,發揮交通樞紐對經濟要素資源集聚和輻射作用,在補齊高鐵、航空、過江通道短板的同時,重點支持高鐵、城際等軌道交通接入機場,完善港口集疏運鐵路、公路網絡布局。發展現代運輸服務業,促進“產城交”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江蘇公路、鐵路、航空、海洋等運輸龍頭企業。以綜合交通樞紐為依托,搭建不同功能層次的智慧交通產業支撐服務平臺,通過平臺建設促進各類要素集聚,進一步提升重大交通樞紐承載能力。強化交通與產業、城市的跨界融合,依托交通引導人口、產業、休閑、娛樂、創新等城市功能空間的合理布局,集聚優勢培育構建樞紐偏好型產業體系。
(作者單位:江蘇省統計局)
責任編輯:張蔚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