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蘭
語文要素是語文學習訓練的基本元素,具體包括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學習內容和學習習慣。統編本教材便是按照逐層培養語文要素這一基本原則來編排的。本文試以統編本五年級教材為例,淺談語文要素在同一單元不同課文、同冊不同單元、同年級不同冊次、不同年段之間多樣的勾連關系。
一、同一單元不同課文的學習與深化,體現了語文要素的層層深入
語文要素在同一單元內,課與課之間是層層深入的。以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為例,本單元是閱讀策略單元,旨在訓練學生提高閱讀速度。圍繞這一語文要素,教材作了有層次、有梯度的安排。《搭石》作為本單元的第一課,學習提示有兩點要求:一是“用較快的速度默讀”,二是“集中注意力”和“遇到不懂的詞語不要停下來,不要回讀”,重在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和基本閱讀習慣。第二課《將相和》主要學習用“連詞成句地讀”的方法來提高閱讀速度。《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一課提出“借助關鍵詞句”把握主要內容,從而提高閱讀速度。最后一課《冀中的地道戰》既要讓學生學習、運用帶著問題讀課文,以達到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更要綜合運用前面所學的方法,準確、快速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圍繞“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這一語文要素,本單元應在學生學習實踐中循序漸進地落實教學目標。
再以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為例,本單元“通過課文中動作、語言、神態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這一要素被不同程度地分解到所編排的四篇課文中。《古詩三首》“想想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青山處處埋忠骨》“通過動作、語言、神態體會人物內心世界”,《軍神》“通過動作、語言、神態體會人物內心變化”,《清貧》“通過自述和對話體會人物品質”。從比較外顯、容易感知的“感情”,到相對單一、比較含蓄的“內心世界”,再到相對復雜、比較細膩的“內心變化”,最后到體現人物境界的“品質”。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單元的語文要素在每一課中的體現是層層深入的,后一課的學習是在前一課學習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化。
備課時,我們在關注要素的前勾后連時,要理清它在同一單元內課文與課文之間學習與深化的關系,盡可能層層深入地落實語文要素的落地。
二、同冊不同單元的學習與實踐,體現了語文要素的循序漸進
語文要素循序漸進的特點體現在同一冊內不同單元之間。語文要素的學習、發展和運用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學習之后要及時實踐,這樣才能熟練掌握、靈活運用。五年級下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語文要素就是“學習搜集資料的基本方法”。縱觀整冊教材,我們會發現這一要素在多個單元中都有所體現。如,第一單元“搜集思鄉的詩文”“從大人那里搜集信息”;第三單元開始正式學習搜集資料的方法;第四單元“查找為國捐軀的英雄兒女故事”;第六單元“查找以弱勝強的故事”;第七單元“圍繞講解的主題查閱、搜集文字和圖片資料”“有目的地查閱相關資料……”由此看來,“學習搜集資料的基本方法”這一語文要素在正式學習之前有預熱;在正式學習之后還要繼續實踐鞏固,這符合學生的認知與學習規律。
備課時,我們在關注要素的
前勾后連時,要理清它在同一冊
內不同單元之間學習與實踐的關系,盡可能循序漸進地落實語文要素的教學。
三、同年級上下冊的學習與發展,體現了語文要素的螺旋
上升
語文要素在上下冊教材中
還存在著學習與發展的關系。如,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語文要素強調“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五年級下冊的第七單元又要求深入學習“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從字面上看,著眼點都是“靜態”和“動態”,五年級上冊側重“初步體會”,要求相對簡單;五年級下冊強調“體會”,程度有所加深。五年級上冊突出“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重在認識這種寫法;五年級下冊是強調“表達效果”,重在體會這種寫法的好處,上下冊逐步落實語文要素,穩步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再從課后訓練題來看,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古詩詞三首》的第二題是“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體會其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威尼斯的小艇》的第三題是“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五年級上冊《鳥的天堂》課后第二題是“說說早晨和傍晚看到‘鳥的天堂的情景有什么不同特點,用不同的語氣和節奏讀”,五年級下冊《牧場之國》的課后第三題是“找出寫得有情趣的句子,讀一讀,抄下來”。上下冊一聯系我們就發現,后一個要素必須建立在前一個要素的方法鋪墊基礎上,是前一個要素的發展和提升。
再看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語文要素是“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其實上冊中就多次出現過與此相關的要素,如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第四單元“結合資料,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第六單元“體會作者描寫的場景、細節中蘊含的感情”。可以發現,五年級上冊是學習體會感情的方法,而五年級下冊則是運用上冊習得的多種方法更為自主、深入地體會感情。
備課時,我們在關注要素的前勾后連時,要理清它在上冊與下冊之間學習與發展的關系,盡可能地把握語文要素螺旋上升的規律,精準定位教學的起點和重點。
四、不同年段的學習與運用,體現了語文要素的學以致用
語文要素學習與運用的關系還表現在中段與高段的銜接上。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編排了《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紅樓春趣》四篇古典名著,故事情節曲折生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教學時,我們就可以運用四年級學到的批注方法,促進學生深層思考,清晰感知古典名著的語言特點、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節,從而掌握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
備課時,我們要全面認知、整體把握教材,在關注要素的前勾后連時,首先要理清它在學段之間、教材之間學習與運用的關系,在“學方法,用方法”和“用方法,學方法”中提高教學效率。其次,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不僅僅是五年級的語文教材如此,統編本其他年級的教材亦如此,語文要素前勾后連的情況在每一個教學單元里都存在。落實語文要素訓練,需要我們關注到它的勾連關系,需要我們在備課時一一梳理。因為我們只有把握好語文要素相互之間的關聯,才能明確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作者單位:廣東深圳市南山區向南小學)
責任編輯 郝 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