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輝鋒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應用越發普及。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對所要教學的各種資源進行融合以及處理,以圖片、聲音或動畫等形式呈現于學生面前,以達到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因此,在新課改的標準下,教師要與時俱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將抽象的課本知識轉化為學生們易于接受或者喜聞樂見的形象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小學數學知識的興趣,創建一個高效的課堂。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技術;課堂效率;應用
信息技術擁有巨大的素材資源,具有形象明了的展示效果,將聲音、圖片、字符等載體形式所蘊含的藝術明明白白地傳遞給學生,呈現出強大的號召力和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提高他們學習小學數學的興趣,也極大地幫助了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的深化。
一、傳統小學數學課堂
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模式是單一、單向地向學生傳授課本知識,是教師的“一言堂”,是學生的被動接受。教師在課堂上起主導的作用,主宰著整節課。教師一般都是在課堂上按著課程要求把新課教授完成,然后下課后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在課下進行鞏固本堂課學習的新知識,因此這樣的模式使得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意識被教師忽視。在這樣沒有互動、單一的教學環境下,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也累。
二、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有利之處
(1)有助于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眾所周知,唯有保持興趣,我們學習某一個事物的激情才會持久保持著,學習數學也是這樣,只有對學習數學這一行為產生興趣,學起來才會有動力,才會保持學習下去。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黑板書寫是常見的教學形式,對學生沒有足夠的吸引力,而信息技術的加入打破了這平靜的模式,信息技術以形象的聲音、圖片、動畫等形式,以PPT等多媒體為載體展現在課堂上,這十分能夠抓住學生的眼球,也因此,激發了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2)有助于改變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
在新課改大背景下,信息技術的出現、普及,為轉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傳統理念、確保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提供了一份保障,有了信息技術加入的教學模式,讓原本沒有生氣的課堂活躍了起來,學生不再是苦著臉或者一臉懵的狀態在座位上聽老師講課,而是在信息技術展示課本知識的基礎下和教師互動,一起討論課本知識,一起探討這個知識點成立的過程,等等。這些改變體現信息技術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單一、僵化的教學現狀,有利于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3)有助于創建一個高效的課堂學習環境
葉瀾教授曾經說過:“我們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可以看出,小學生愛動,愛思考的特點,本可以讓課堂煥發出一股活力,但是由于傳統課堂教學方式的單一,抑制了學生的思維。而信息技術能夠很好地將抽象的知識清晰和簡單明了地在課堂上轉化為具體形象的知識,這不僅讓老師改變傳統的“一言堂”的教學方式,還能夠創建更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當中學習到更多的新知識和課外信息。這讓課堂效率大大提高,為學生創建了一個高效的數學課堂學習環境。
三、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表現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目前,越來越多的學校,在數學教學課程的設計與實踐方面上,越來越重視運用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充分考慮了信息技術對小學數學課本知識和小學數學教學方式的影響。因此,在新課改下,為轉變小學數學教學的傳統模式、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確保課堂教學的效率,很多學校開始把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數學課堂中來,如下面幾種表現:
(1)利用信息技術查找、獲取信息
伴隨信息技術的推廣普及,各種各樣的信息設備成為教師教學輔助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在數學課堂上,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有在網上查找符合課堂教學的有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合理地利用網上資源,獲取自己學習所需要的海量信息資源,為自己的數學學習提供有力的保障。如,學習《加、減法的運算定律》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舉學生身邊一些常見的例子,如,在超市購物結算的場景:小英的媽媽帶著100元,到超市購買生活用品,買一條毛巾花了15元;買一瓶洗發水花了25元;買一條牙膏花了13元。那么小英媽媽一共花了多少錢呢?還剩下多少?加法運算的例子也亦如此。由于文字的表達可能會有些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那么此時動畫的加入會讓學生眼前恍然一亮,他們看到了自己熟悉的場景,教師所講授的課本知識由抽象化具體,因此,學生理解起來更加容易,課堂效率也更高。
(2)通過PPT,展示小學數學教學內容
PPT作為當下信息技術時代,教師在課堂應用較為廣泛的教學工具之一,它不僅能夠幫助教師將各式各樣的圖像和聲音融合起來,更讓學生接收到海量的信息,開闊自己的眼界。
PPT的應用,為教師能夠進一步開拓學生的數學思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為學生帶來了一場視覺上的盛宴。如,教學《三角形》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備課時,專門設計一個課件,在課件上呈現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到了三角形物品,也可以展示一些形狀類似三角形的建筑物,讓學生們意識到,三角形的魅力,從而勾起學生對這一課時的興趣。這時教師可以乘上追擊,接著問:同學們,你們在身邊日常生活中,還有什么是三角形的呢?通過PPT的展示,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進一步開闊視野、開拓思維、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同時把PPT課件的教學功能發揮到極致。
四、總結
從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的應用發展趨勢可以看出,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是當代社會教育發展的一個必行之路。信息技術的加入,提高了數學教學課堂效率,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且使得教師能夠整合身邊資源更好地為學生們提供他們所喜愛的形式和課本內容,讓學生更能全面地掌握課本知識,開拓思維與眼界。
參考文獻:
[1]李華.讓課堂有聲有色——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2020(14):44-46.
[2]梁敏.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的融合探究[J].亞太教育,2019(11):9.
[3]柴春環.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2020(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