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成謙
摘要: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調研指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作為這場疫情防控戰爭的參與者,在學習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中深有體會。筆者認為,可借鑒我國古代軍事家的軍事思想,運用戰爭思維,指導我們打好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人民戰爭。
關鍵詞:戰爭思維;疫情防控;人民戰爭
1.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摸清敵情,發揮烽火臺的預警作用是制勝前提。這是一場特殊的沒有硝煙的戰爭,在這次戰爭中,我們看不見敵人,敵人卻很猖狂;我們看不見戰場,但戰場卻在我們每一個人身邊;我們的敵人非常狡猾,善于偽裝,很難識別,而且還不斷打入我們內部,削弱我們的戰斗力量。要取得戰爭的主動權,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對真實疫情信息的收集和研判,并及時向公眾預警,特別是要認真聽取吸收病毒專家這個“偵察兵”的意見,適時調整戰略部署,找準突破口,實施攻堅戰。
2.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非常時期應該不拘一格用人,大膽啟用能人新人,果斷選將換將。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戰爭中,將就是各級領導干部,兵就是廣大人民群眾。要在這場戰爭中鍛煉干部、識別干部、啟用干部,要及時選良才換庸才。對工作指揮不當,致使疫情蔓延的地方負責人,要果斷撤換,及時換將;對頭腦清醒、思路清晰、指揮有方,戰績顯著的該提拔要提拔,必要時可突破干部選任條例,火線突擊提拔和越級任用。以此激勵廣大干部沖鋒陷陣,為打贏這場戰爭提供人才保障。
3.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堅持統一指揮的前提下,注意發揮基層干部的創造性,適當賦予基層干部當機決斷的權力。要建立戰時狀態下的容錯機制和免責條款,要區分天災和人禍等不同情況,廢除一些戴在干部頭上的追責“緊箍咒”,讓干部輕裝上陣,鼓勵基層干部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創造出更多的防疫經驗。要反對文山會海,提倡短文短會;反對搞轟轟烈烈、燈火通明而又毫無實效的大會戰、疲勞戰,提倡按照簡便、易行、管用的原則打好這場人民戰爭;要反對官僚主義和瞎指揮,提倡以縣域為單元,實施分兵團作戰,確定差異化的戰略戰術和防控策略,在戰機稍縱即逝的緊要關頭,鼓勵各級適當賦予前線指揮員當機立斷或先斬后奏的權力,讓他們大膽工作,果斷決策。
4.貼榜招賢,尋計問策——廣攬全球科研人才全力研制治療藥物和疫苗這個進攻性武器。一方面要管控好不當言論,避免擾亂軍心;另一方面,要廣開言路,暢通各界人士獻計獻策的通道,特別是要廣貼英雄榜,面向全球重金招攬世界頂級醫療專家、病毒學家研制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和疫苗,用這個秘密武器給敵人致命一擊,從根本上取得這次戰爭的勝利。
5.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加強物資儲備,提前預判戰時狀態下人民生產生活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人民戰爭中,醫療物資就是我們的槍械,糧油蔬菜就是我們的糧草。我們要未雨綢繆,提前預判這次疫情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沖擊,以最壞的打算,做好打持久戰的各種準備。在大力組織企業恢復生產和農村春耕生產的同時,檢查各地的糧食儲備情況,按戰時狀態調運儲備大米、小麥、食用油、豬肉、雞蛋、蔬菜等物資,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也避免因糧草的短缺而影響軍心士氣,引發社會動蕩,造成新的社會問題。
6.深溝高壘,防敵偷營——克服輕敵思想,在國家治理體系建設中及時補齊公衛這個短板。這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次大考。目前戰爭還處在戰略防御階段,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們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勝利,但是,我們切不可麻痹大意,盲目輕敵,要一鼓作氣包圍敵人實施殲滅戰,防止敵人卷土重來。在戰爭取得最終勝利后,要好好反思,亡羊補牢,認真分析國家治理體系建設中存在的短板,及時堵上公共衛生建設和疾病防控工作這個漏洞,避免類似問題的再次發生。
7.加強救助,撫慰創傷——認真做好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人民戰爭的后半篇文章。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戰爭我們終將會勝利,但是我們不可低估這場災難對中國經濟社會各方面的沖擊。我們要充分利用制度優勢,采取多種手段,救助因這場災難面臨困境的中小企業和廣大群眾,及時撫慰戰爭創傷,防止因決策失誤和措施不當,引發群體性事件。要加強輿論引導,領帶全國人民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繼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