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華
摘要:本文依托北京聯合大學《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校級課程思政教改項目,探討了課程與思政的關系,以及如何在教學全過程中做到全方位思政,特別是如何發揮課堂教學在育人中主渠道作用,如何00后們在課程學習中,不僅收獲課程的相關知識,也潤物細無聲地提升他們的價值取向與思想覺悟,把他們培養成祖國需要的接班人,使得專業課程與思想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關鍵詞: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 教學改革 思政元素 課程思政
前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如何打破長期以來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隔絕的“孤島效應”,將立德樹人貫徹到高校課堂教學全過程、全方位、全員之中,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前行、相得益彰,構筑育人大格局,是新時代中國高校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1]
目前,00后已經開始進入高校。他們與我們這代人,與90后、80后都不一樣。他們是在互聯網高速發展、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環境下長大的一代。他們更加自信也更加自我,他們的性格與人格更加多元化。這也使得如何進行課程思政不同以往。物流系統規劃課程依托北京聯合大學《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校級課程思政教改項目,在這一年來的探索過程中,我們在課程思政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心得和體會。
1、課程與思政是一個有機整體
《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是一門理論與案例并重的課程。在理論講授和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引入了相應的經典文化。結合這門課程的專業背景,在適當時機引入中國傳統文化,比如針對規劃的特點,就在課程中引入了大局觀。告訴學生在中國歷史文化發展過程中,大局觀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隨著中國幾千年的發展,大局觀儼然成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就是指"君子"立世會顧全大局。《左傳》"臨患不忘國"、《漢書》"國而忘家,公而忘私",都是一種個人起碼的大局觀。在講到如何評價方案的優劣時,告訴學生: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適的;最合適的,才是真正最好的。在案例分析過程中,目前案例選取的過程中,盡量提煉了一部分體現我國經濟發展、經濟狀況的典型案例,比如大興機場的規劃與建設、京東配送中心的倉庫布局等。讓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不僅收獲到最新最先進的知識,而且也讓學生加強了對國家發展現狀的自豪感與使命感。為了使學生學到的知識能夠更好地掌握與應用,還與企業進行了課程合作,把企業的案例應用到課程講授過程中,不僅為企業解決了實際問題,也讓學生能夠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回饋社會。在開學第一課中,和學生們暢談了“我當年是怎樣讀書的”、“我為何選擇進入這個領域”、“我目前所從事的科研項目有哪些”。并且和學生暢談了當今我國有哪些重要的物流規劃項目與事件,在物流規劃領域有哪些知名人物,這些著名人物是如何做出今天的成就的。也給學生列出了本學期學生應該閱讀的與本課程相關的參考書目,這些書目中包括了一部分與本課程背景相關的人文書記。在這一環一環的教學設計中,將課程思政浸潤到每個細節,使得教書育人做到潤物細無聲。
2、教學全過程思政
這一代孩子,有非常強的網絡能力。在課前把與本節講授內容相關的問題布置給同學,讓同學查閱相關文獻,獲得問題的答案。在講到物流區域這節內容時,給學生布置了大作業“我國的物流區域有哪些,它們在經濟建設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學生通過上網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到中國九大物流區域,十大物流通道,它們在國家經濟建設中國的地位舉足輕重;在講到配送中心布局時,給學生留的思考題是“為什么京東可以做到在接收到顧客訂單后可以快速出貨并進行配送,這個企業有哪些優勢?”學生通過上網學習,了解到該企業在運營效率上,通過“全球”、“全景”“全鏈”的通路網絡智能數據雙輪驅動實現高效運營;在財務效率上,通過打造在線、實時、前瞻的財務體系,保障結算、資金和財務數據等的快速流轉,為管理層、投資人提供業務、市場、戰略等前瞻性洞見。在講到配送路徑規劃時,給學生布置了“為什么中國的即時配送這么發達,這種配送網絡有什么特點?”,同學查閱資料看到中國以移動互聯網為基礎,以短距離、高時效、強離散性為主要特點,用戶通過移動端或PC端創建包含商品種類、數量、到達時間等要求的訂單,從訂單生成至商品送達,整個流程的完成時間通常不超過2小時。這些問題即與本節課程內容有關又有一些拓展,學生在查閱資料過程中,不知不覺自豪感與使命油然而生。
課程思政的成功最重要的一個基石就是這門課程一定是一門高水平的課程。有句話說的好:“精彩的是細節!”,所以課程準備要做足、做細。這一年來經常在MOOC上看其它高水平學校的老師講課。因為平時課聽多了、也琢磨多了,再加上經常學習相關知識,也閱讀了大量專業書籍,所以在教學設計以及課件制作的時候就會有神來之筆,這神來之筆往往是這一堂課閃光的亮點。正因為知道課件的重要想,所以這門課程的課件都是自己制作的。一節課的課件制作也要考慮很多細節,包括字體的選擇、字體的顏色、背景的選取等等。總之一句話,細節決定成敗。除此之外,還為每堂課進行語言設計,如各個環節如何過渡,如何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導入案例,在哪些地方提問。講課有個根就是學問,除日常教學之外,還要把學問做好、把科研做好,只有這樣才能把課上的更好。在授課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也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波動,在和學生的交流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授課完畢,每周給學生安排了固定的答疑時間,答疑不僅是知識層面的,有自己心儀很久的專業,有的學生想考研,還有的孩子對自己的人生沒有什么特別的規劃。對于不同的孩子,作為老師,都盡力感同身受與他們敞開心扉,告訴他們應該如何思考這些問題,如何把實現自我價值與建設祖國結合起來。對學生真正做到切實有幫時也是思想層面的。與我們那個時代不同,在我們那個年代我們對就業、專業會思考很多。而現在的孩子他們很多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想創業,有的孩子想出國讀助的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在細節中體現出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
這門課程結課前,會利用一節課時間與學生做問卷交流,讓學生填寫老師精心設計的問卷,問卷內容包括知識層面的內容也包括思想層面的內容。給每位學生制作一張小卡片,上面寫著送給每一位同學的一段課程評語,幫助學生鼓起前行的動力。教師對學生的親切關懷,就會使學生對教師十分信任。
3、思政方面的自主學習
有專家提出教師教學的重點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即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生的評價已不是記憶多少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信息獲取、信息分析與信息加工的能力。”同樣,在學生離開學校以后,如何讓學生能自主地提升自我認知、自我價值、自身覺悟,也是我們高校教師應該考慮的一個問題。教師應從“知識和思想傳授者和專家”逐漸變為“協作人員,幫助者,有時是學習者”,同時學生的角色已不在是“聽從者和學習者”而是“協作人員,有時是專家”。學生終將是要服務社會的,在對于企業而言,大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和社會經驗,心態不夠穩重,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多數沒主見,眼高手低卻又不愿意接受現實。在課程中,我們給學生提供了一些實踐經歷,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解決具體的問題上,比如給學生布置了優化“朝批倉庫布局優化”的大作業。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步解決了學生們理論和實踐脫節的問題。學生們的方案百花齊放,每一組的設計方案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為此我們專門利用一節課時間,讓同學們各抒己見,講述自己的設計方案和理念。在課堂交流過程中,同學們不僅表達了自己的主見,也從別人的方案中看到了自己設計的不足。對于社會而言,大學生普遍缺乏社會經驗,對社會缺乏了解,又不肯放下架子反省自己的不足,很多學生愛慕虛榮。為了讓他們成長得更快,喚醒大學生的自覺意識,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完成布置的課題。在完成課題過程中,大家必須相互磨合、互相幫助、協同作戰,讓成熟的學生帶動稚嫩的學生,讓稚嫩的學生成為成熟者。通過這個環節希望學生們今后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與負面環境時,能不再只是沉迷于埋怨,而是要正面接受、理解,并通過積極的思考使自己進步,使團隊獲得成功。這樣學生步入社會也會對社會有足夠的信任,自身的安全感也會越來越高。
4、總結
通過這個教改項目的建設,提升了學生的思考深度,讓學生認識到學習這門課程最本質的意義是什么。學生不僅學到了課程相關的知識,也了解了很多與本課程有關的國內外發展現狀,學生客觀認識到我們國家在這個領域的狀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并樹立為祖國富強添磚加瓦的遠大理想。經過一系列精心的課程設計環節,在春風化雨中,把正確的三觀、高尚的信念播撒在每位同學心中。
參考文獻
[1]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1018/c40531-31406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