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深圳市福田區委員會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和福田建區30周年。30年滄桑巨變,30年砥礪前行。在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福田歷屆區委區政府領導班子帶領全區上下銳意進取、不懈奮斗,書寫了從“水田灘涂”蝶變為“深圳CBD”的生動傳奇,開辟了從“上步工業區”蝶變為“金融+科技+文化”現代產業體系的嶄新路徑,走出了從“解決溫飽”蝶變為“首善之區、幸福福田”的康莊大道,建成了深圳這座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的行政、金融、文化、商貿和國際交往中心。
福田是深圳市的中心城區,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位于深圳市中部,轄區面積78.66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4%左右。全區常住人口約166萬人,戶籍人口約113萬人,實際管理人口約220萬人。①福田區統計局:《福田區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經過30年的發展,福田已成為全市輻射能力、綜合環境、現代化水平最為突出的城區。以不到全市4%的面積承載全市12.4%的人口,貢獻了全市近30%社消零總額、近23%進出口總額、近17%的GDP總量和20%稅收。福田的發展實踐,是深圳經濟特區建設和中國改革開放最為精彩的案例。
福田創造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奇跡。福田是深圳首屈一指的現代服務業和總部經濟中心。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546.50億元,是1990年建區初期(38.60億元)的117倍,人均GDP達27.58萬元,是全國平均水平(7.09萬元)②中國統計信息網,http://data.stats.gov.cn/tablequery.htmcode=AD0H。的四倍,高于韓國、新西蘭等發達國家。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93.7%,③福田區統計局:《福田區2019年經濟發展報告》。與香港相當。全市有六家深圳本土世界500強企業,其中招商、平安、正威三家在福田。全市72%的持牌金融總部機構、70%的物流總部以及50%以上的律師、會計師等專業服務機構匯聚福田。世界500強企業及分支機構累計落戶福田達145家。轄區進入中國500強的深圳企業12家,約占全市的50%。轄區優質企業含金量高,納稅前十強企業產生的稅收占全區稅收總額的41.11%。
福田創造了城市高品質建設的奇跡。福田轄區內擁有200多棟超高層商務樓宇,其中100棟為納稅億元樓,在全市密度最高;深圳第一高樓平安國際金融中心、深圳證券交易所集聚于此。轄區有七條地鐵線穿越,是全市主要干道網絡最為集中的城區,擁有亞洲最大的廣深港專線地下火車站和皇崗、福田兩大口岸,輻射全市、鏈接香港、通達全國。市圖書館、音樂廳、中心書城、關山月美術館及建設中的當代藝術館、城市規劃館等公共文化地標都聚集在福田,全市超90%的新聞媒體及駐深機構齊聚福田。擁有人氣最旺的“CBD商圈”、華強北“中國電子第一街”主題商圈、規模最大的特色地下商城,高交會、文博會等上百場大型展會都在會展中心舉行,全年接待游客400萬人次,其中海外游客近50萬人次,是深圳魅力時尚的“主客廳”。
福田創造了民生高水平保障的奇跡。從一片水田灘涂起步,福田早期的醫療、教育事業底子薄、基礎差,全區僅有醫院一所,幼兒園13所,小學九所,中學兩所,設施設備匱乏。①深圳市福田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深圳市福田區志(1979—2003)》,北京:方志出版社,2012年,第1008—1015頁。到2019年,福田已擁有各類學校(校區)259所,其中中小學106所、幼兒園153所,全市四大名校有三所在福田,獲評全國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全國教育國際化實驗區、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全國安全教育實驗區、全國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全國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區、首批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應用實驗區。擁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837個,其中公立醫院14家,全市18家三甲醫院有七家在福田,社康中心87家。區屬公共文化體育場館18家,轄區文化團體1125個,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
福田創造了高密度城區生態高標準保護的奇跡。轄區綠化覆蓋率約為43%,人均公共綠地約20.7平方米,公園總數達121座,②福田區統計局:《福田區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百園福田”初具規模,中心公園、蓮花山公園、園博園、香蜜公園等已經成為深圳的生態名片;城區綠道達156公里,串聯起城區“山、林、城、海”風光。空氣質量優良率達87%;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100%;累計完成1410個小區正本清源改造。③福田區統計局:《改革攻堅全面發力 社會建設全面發展——2019年福田區社會發展報告》。轄區內有福田河、新洲河、鳳塘河,其中,福田河于2018年榮登國家黑臭水體整治光榮榜,受到國家住建部通報表彰。我國唯一位于中心城區的自然保護區——紅樹林鳥類自然保護區位于福田轄區,被稱為深圳灣畔“綠色明珠”,成為全國大城市唯一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稱號的中心城區。
“福田奇跡”的產生,得益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開啟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得益于深圳經濟特區創造性完成了現代市場經濟的底層架構的建設,奠定了實現歷史性變革的基礎;來自于一代代福田人始終秉持信念、追求卓越、創新思路,以改革創新的思維謀劃和推動工作。具體而言,主要是做到了六個“堅持”:
福田人始終牢記福田作為深圳中心城區的定位與擔當,胸懷全局,堅決維護深圳形象,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發展模式,積極適應形勢環境,深入分析機遇挑戰,運用辯證思維科學謀劃城區發展戰略,為深圳的建設與發展作出了中心城區應有的貢獻。具體而言,福田發展可分為五個階段。
一是以“兩高”戰略為核心的“蛻變期”(1990—1997年)。1990年福田建區,實現了從“上步管理區”到區級人民政府的轉變。時逢深圳經濟特區進入第二個十年發展的關鍵期,市委市政府把建設和發展的主戰場轉移至福田,要將福田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工業發展中心、交通樞紐中心、商業貿易中心和科技文化中心。面對這一巨大發展機遇,區委區政府制定了“高起點建設、高速度發展”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推動轄區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1990年建區之初,福田地區生產總值僅有38.60億元,財政收入0.63億元,到1997年,地區生產總值已達335.39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86億元,分別為建區初期的8.7倍和12.5倍。隨著深圳體育場、報業大廈、聯合廣場等一批標志性建筑的建成竣工,福田現代化中心城區的面貌初步展現。
二是以“三大”戰略為核心的“破繭期”(1998—2005年)。這一時期,中心區的建設進入實質開發,大型建設項目在轄區內陸續上馬,福田迎來了加速發展的新階段。區委區政府制定“大經濟、大發展、大服務”的發展戰略,①1998年第三屆福田區委提出“大經濟、大發展、大服務”的發展戰略,2003年“三大”戰略的內涵變為“大經濟、大文化、大服務”,2005年增加為“大經濟、大文化、大服務、大環境”。提出要打破“發展經濟局限于發展區屬經濟”的觀念,全方位支持轄區的所有企業,全方面扶持發展各種所有制的經濟主體,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培育高度文明的人文環境,高標準做好中心城區的配套服務。②深圳市福田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深圳市福田區志(1979—2003)》,北京:方志出版社,2012年,第1251頁,《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團結起來 為把福田建成現代化中心城區而奮斗——第三屆福田區委工作報告》。在“三大”戰略的引領下,福田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05年全區GDP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③《福田區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福田政府在線,http://www.szft.gov.cn/xxgk/zwgk/gzbg/content/post_4246845.html。中心城區資源節約型經濟態勢顯現,經濟能量高度集聚,社會事業繁榮昌盛,整體綜合實力突飛猛進,中心城區的優勢地位進一步彰顯。
三是以“環境立區”戰略為核心的“化蝶期”(2006—2010年)。經過十幾年的高速發展,福田作為中心城區,開始出現土地、資源、人口、環境緊約束的問題,為破解困局,區委區政府提出“環境立區”戰略,通過營造良好的體制環境、政務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人文環境、生態環境,提高中心城區的核心競爭力,目標是把福田建設成為高品質環境、高質量經濟、高品位文化、高水平服務、高效能管理的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示范性中心城區。④《實施“環境立區”戰略 全面推進中心城區的科學發展——在中國共產黨深圳市福田區第五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06年9月26日。在建區20周年時,福田區全年GDP完成1832.63億元,稅收總額515億元,⑤《福田區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福田政府在線,http://www.szft.gov.cn/xxgk/zwgk/gzbg/content/post_4246813.html。形成與中心城區定位高度匹配的現代服務業與總部經濟“雙輪驅動”的都市產業體系,金融中心城區的主導地位基本確定,社會民生持續改善,城市管理水平明顯提升,以自身的發展見證了深圳經濟特區30年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世界傳奇。
四是以“首善之區、幸福福田”為目標的“振翅期”(2011—2018年)。以前20年的高速發展奠定的基業為新起點,2011年,福田人于高處再次將目光投向未來,提出用五至十年的時間建設法治化、智慧型、高品質的國際化先導城區,用20年左右的時間構建首善之區、幸福福田的基本風貌,使城區形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⑥《繼往開來 民生至上 建設法治化智慧型高品質的國際化先導城區——在中國共產黨深圳市福田區第六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1年12月19日。這一愿景與八年后《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區的意見》(下稱《意見》)中提出的2025年深圳發展目標高度一致,體現了區委區政府的深遠謀劃與前瞻性視野。這一階段,福田地區生產總值邁過了4000億大關,⑦《福田區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福田政府在線,http://www.szft.gov.cn/xxgk/zwgk/gzbg/content/post_4246674.html。經濟發展質量穩步提升,高端資源加速聚集,城區環境品質彰顯。福田發展成流光溢彩的國際化現代化中心城區,向全世界展現了其獨有的魅力與活力。
五是聚焦提升中心城區“四大功能”,著力打造“四大中心”的“福田2.0期”(2019年至今)。2019年,深圳迎來粵港澳大灣區與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雙區驅動”的重大歷史機遇,面對新機遇和新挑戰,福田提出聚焦提升中心城區的“四大功能”,著力打造“四大中心”:提升金融總部集聚區功能,著力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提升深港創新融合發展引擎功能,著力打造更具輻射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升人文高地功能,著力打造更具軟實力的“文化教育中心”;提升城市會客廳功能,著力打造更具影響力的“服務交流中心”,以“深港科技創新新合作區+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兩大核心新引擎為牽引,打造與全球標桿城市中心城區相匹配的新時代“福田2.0版”。①《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 勇當改革開放尖兵 提升中心城區功能 加快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典范城區》,2019年1月11日。2019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546.50億元,實現稅收總額1825.95億元。今日的福田,正朝著新目標大步邁進。
福田人始終堅持“規劃先行”,堅持高定位、大視野,注重規劃科學性、前瞻性和可行性,在城市發展理念、城市管理規則等各個方面學習借鑒國際經驗,形成城市規劃建設的經典案例,有效促進了經濟快速發展,提高了城區景觀水平,城區吸引力、承載力和輻射力不斷提升。
一是高起點高定位精心打造福田中心區經典工程。1986年,作為市委市政府規劃的新的城市中心,福田中心區正式納入《深圳經濟特區總體規劃》,定位是特區經濟發展程度、功能和形象的綜合展示區,其中北區以市政、文化為重點進行布局,南區以商務中心(CBD)為重點進行布局。在之后的十年時間中,中、美、日、新加坡等國內外城市規劃師、建筑師、工程師多次評議,反復論證設計,②深圳市福田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深圳市福田區志(1979—2003)》,北京:方志出版社,2012年,第210頁。直至1996年以后才大規模開工建設,又歷經十余年建設完成。其間,深圳經濟飛速發展,1989—2005年GDP總值增加40多倍,城市中心區的土地價值隨之高漲。面對“誘惑”,市區兩級始終堅定規劃設計理念,堅持為中心區建設預留了空間與土地,貫徹保留中軸線公共空間景觀規劃框架。③孫梓翔:《中央商務區的城市設計實踐研究——以深圳市CBD為例》,長安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今天的福田中心區,蓮花山公園綠蔭濃郁,市民中心廣場孩童嬉戲,CBD中坐落100棟納稅億元樓,在全國各大城市CBD中“含金量最高”、輻射指數最高,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完全按照規劃圖建設起來的城市中心區之一,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城市規劃實踐中的經典案例。
二是大視野大手筆前瞻謀劃重點片區發展藍圖。在充分尊重市場作用和城市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堅持統籌開發與重點謀劃相結合,例如通過對華強北片區的規劃和引導,培育形成了“中國電子第一街”的主題商圈。近年來,福田區聚焦“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蜜湖片區”兩大核心引擎建設,推進重點片區規劃建設工作。在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瞄準“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開放創新先導區”的定位,促進合作區規劃建設分階段有序實施。目前,“東翼啟動區”皇崗口岸重建改造加速,臨時旅檢場地已全面具備開通條件,現口岸旅檢區開始拆除,新口岸綜合大廈開工。“西翼啟動區”通過城市更新釋放批量科研空間。在香蜜湖片區,北區未來將建設國際交流中心,中區打造國際金融街,沿深南大道香蜜湖片區規劃建設國際一流金融街區,高標準建設“城市新客廳”。片區規劃則遵循“世界眼光、國際標準、高點定位、中國特色”的總體要求,按照國際最高標準進行設計。未來香蜜湖片區將成為深圳核心功能區規劃建設的新標桿,成為新時代國際一流的城市杰作。
三是優品質優內涵統籌完善城區綜合布局。建區初期,區委區政府圍繞CBD建設,打造“中心區經濟文化圈”,引導天安片區和華強北商業區等片區的快速發展。隨著城區建設推進,統籌謀劃全區空間布局的意識更為強烈,體系也更為完整,先后提出了“環CBD高端產業帶”、“一核、兩廊、三帶”等規劃發展布局,統籌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建設等多種因素,優化空間布局和公共服務資源配置。2017年,頒布國內首部真正意義上完整詳盡的整體產業體系設計《福田區現代產業體系中長期發展規劃》,以營造產業生態與推動產城融合為導向,為福田現代產業體系在空間尺度上構建“一核三帶一軸”總體發展布局,打造福田產業發展新陣列。①《創新為魂 高端決勝 建成世界級灣區現代產業引領區——深圳市福田區現代產業體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7—2030)》。
福田人始終堅持創新驅動戰略,順應世界核心區發展的一般規律,立足發展基礎和優勢,推動形成以總部經濟為顯著特征,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金融業、電子信息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為支柱的都市型現代產業體系,實現了發展速度、質量、效益三個飛躍式提升。
一是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建區之初,福田依托特區的優惠政策以及毗鄰香港的區位優勢,不失時機地吸引外商投資設廠。20世紀初,緊抓WTO、CEPA和深圳建設CBD機遇,通過健全的產業服務環境吸引更多國內外知名企業和財團、跨國公司和世界500強企業到福田投資,明確提出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和會展經濟為特色的都市經濟。②深圳市福田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深圳市福田區志(1979—2003)》,北京:方志出版社,2012年,第1267—1275頁。到2008年底,福田總部企業數量跨越式增長,已達338家,總部經濟成為對福田經濟發展具有主流意義的經濟形態。③《福田區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福田政府在線,http://www.szft.gov.cn/xxgk/zwgk/gzbg/content/post_4246827.html。近年來,福田繼續發揮中心區位優勢,依托高水平營商環境與產業支撐,大力引進與集聚國際化、領軍型、創新型企業總部,招商、平安、正威等三家世界500強企業扎根于此,累計145家世界500強企業及分支機構落戶福田,福田成長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經濟運營管理中心。④《創新為魂 高端決勝 建成世界級灣區現代產業引領區——深圳市福田區現代產業體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7—2030)》。
二是鞏固發展支柱產業。建區之初,福田以工業為主導,大辦“三來一補”企業,到1990年代中后期,引導企業由初期的來料加工向模仿制造和自主創新轉變。這一時期,一大批優秀制造企業如騰訊、普聯在福田這片沃土創立。到20世紀初,福田逐步構建起以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和文化產業為支柱的“1+3”經濟發展架構。⑤《實施“環境立區”戰略 全面推進中心城區的科學發展——在中國共產黨深圳市福田區第五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06年9月26日。近年來,福田繼續牢固把握產業發展優勢基礎,堅持高端導向、創新引領,持續提升金融業、電子信息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三大支柱產業,加大對證券、保險等產業服務業的支持服務力度,引領經濟實現持續快速發展,如2019年,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723.92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37.9%,拉動經濟增長3.4個百分點,長期保持全市增加值四成之上,是深圳當之無愧的金融中心。⑥《福田區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福田政府在線,http://www.szft.gov.cn/xxgk/zwgk/gzbg/content/post_6919774.html。
三是開拓發展跨界及新興產業。20世紀初,面對土地空間資源緊約束的問題,福田最早提出將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并重發展的新思路,為產業跨界融合發展奠定了基礎。近年來,福田深刻理解科技革命和市場變遷規律,探索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把“智能科技”作為福田新興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主打品牌,在空間、資源、政策上重點保障,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及衍生的“智能+”類產業集群;積極支持科技金融、綠色金融等“金融+”類產業發展,推動建設更具競爭力的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圍繞生物醫藥、醫學治療與檢測、健康管理等“健康+”產業高端環節,積極探索與香港、國內外創新資源合作研發,開展產業化活動。⑦《創新為魂 高端決勝 建成世界級灣區現代產業引領區——深圳市福田區現代產業體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7—2030)》。一系列產業引導措施為福田面向未來發展開拓了強勁的新興增長點,一批智能化、高科技企業和產品加速涌現。
四是提升發展戰略支撐產業。福田依托作為深圳中央活力區核心優勢,充分利用多年來在高端服務業、高端消費業、商貿會展業等戰略支撐產業集聚發展奠定的良好基礎,不斷提升國際化、高端化服務能力,外向型經濟突出,進出口貿易和吸引外資情況良好,2019年實現外貿進出口6825.59億元。①《福田區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福田政府在線,http://www.szft.gov.cn/xxgk/zwgk/gzbg/content/post_6919774.html。建成了人氣最旺的“CBD商圈”、華強北“中國電子第一街”主題商圈、全國首個5G生活體驗街區、規模最大的特色地下商城,高交會、文博會等上百場大型展會都在會展中心舉行,成為深圳魅力時尚的“主客廳”以及服務粵港澳乃至亞太的戰略支撐產業集聚地。
福田人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牢記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著力補短板提質量,社會民生事業成果顯著,走出一條以成果共享為追求的民生幸福之路。
一是抓教育,打造育才高地。截至2019年末,福田全區常住人口比1990年增長五倍,高度建成區人口的快速增長尤其是“二孩”政策帶來的爆發式增長,必然帶來學位的總需求和供給量的矛盾。近年來,福田堅持把最好的地塊、最好的資源、最大的投入用在教育上,創新思路,打好制度設計、學校建設、政策規范的組合拳,通過實施“雙十工程”等舉措最大限度滿足群眾對優質學位的需求,以不到全市4%的面積提供了全市10%的基礎教育學位。積極探索集團化辦學新模式,成立“城中村品牌學校聯盟”,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引領課堂革命,建設未來學校,構建具有國際水準的智能化教育體系,圍繞“本真、適才、普惠”的高品質教育的目標,走出了一條“學有優教”的新路徑。
二是強醫療,筑牢健康防線。歷屆區委區政府都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2003年“非典”疫情時,福田承擔了全市40%的疫情處理量,率先建立并啟動了應急系統,在抗非斗爭中交出優秀答卷。②《福田區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福田政府在線,http://www.szft.gov.cn/xxgk/zwgk/gzbg/content/post_4246845.html。之后,福田不斷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于2012年提出“衛生強區、健康城區”的目標。近幾年,健康福田建設步伐逐步加快,先后投入38億元用于區屬醫院改擴建工程,深入推進醫改工作,健康服務體系日臻完善,對比《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15項重大行動的2030年目標值,福田率先領跑,多項行動主要指標已提前11年完成,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等指標已遠超2030年目標值。③《福田打造健康中國先行示范區》,《深圳商報》2020年1月9日。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福田率先發現全省首例確認病例,依托強大的公共衛生服務和醫療服務體系,實施疫情防控的“HEALTH”策略,④“HEALTH”策略,即人文防疫(Humanism)、提級防疫(Efficiency)、精準防疫(Accuracy)、依法防疫(Legality)、科技防疫(Technology)的“五個防疫”策略。嚴控疫情擴散,防疫工作獲得了WHO的高度肯定,提出打造“韌性健康城區”的發展理念,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高密度城區的“抗疫樣板”。
三是惠民生,樹立幸福標桿。翻閱歷屆黨代會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民生”總是出現最多的一個詞。福田始終堅持民生優先,長期以來財政總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福利和社會公共事業。黨的十九大以來,福田承諾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0%以上用于民生類支出,通過民生微實事、十大“民生福禮”等系列惠民措施,全力破解民生痛點和短板,全面優化社會保障,構建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在全市率先設立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專區,僅2019年就籌集建設公共住房8731套,增加養老床位451張,安排社會救助和殘疾人幫扶資金近1.4億元。⑤《福田區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福田政府在線,http://www.szft.gov.cn/xxgk/zwgk/gzbg/content/post_6919774.html。全區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業績,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轄區群眾。
四是優環境,打造公園城區。建區后,福田先后提出“大環境”“環境立區”等發展戰略,全面營造、優化、創新轄區環境。黨的十八大以來,福田堅持把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貫穿于發展全過程,以改善綜合環境質量為核心,在生態環境領域的財政投入持續增長,并通過發行綠色債券、支持節能技術改造、落實“河長制”等方式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著力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細化、規范化和智慧化水平,以“繡花”精神和比肩世界一流的要求,精雕細琢城市環境和公共空間,努力打造“三生”融合宜居城區,百園福田、市民花田、花漾街區、詩園禮園、城市工匠等一批幸福民生工程獲居民廣泛贊譽,實現了從“城市公園”到“公園城市”的轉變,用生動實踐充分踐行了綠色發展理念,向世界展現生態文明建設豐碩成果。
福田人始終以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為出發點,不斷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營造法治環境,增強城區韌性,堅持以德樹人、以文化人,實現了從農村到城市,從農民到市民的轉變,社會文明程度和人文素養不斷提升,城區文化更加繁榮。
一是全面依法治區,社會治理卓有成效。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始終扎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通過加強規范性文件合法審查、嚴格規范執法行為、加強公共法律服務、加大普法宣傳教育等舉措,法治建設實現長足進展。依托完善的法治體系,社會治理水平大幅提升。尤其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堅持按照小事依規、大事依法、知良樹德、網格管理原則,推動共治、法治、德治、慧智全面融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防范化解社會矛盾機制,相關做法得到中央、省、市領導肯定,并作為典型案例入選央視《中國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之路》政論片。2019年全區95個社區100%達到省級“民主法治社區”標準,“‘四+’①四+理念:福田區福保街道益田社區探索建立的集“黨建+”“社區+”“網格+”“智慧+”的社區治理新路徑,強化黨委核心引領作用,不斷壯大社區治理力量,實現社區精細化治理,精準滿足居民個性化需求。理念探索社區治理新路徑”榮獲“廣東省城鄉社區治理十大創新經驗”。②《福田區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福田政府在線,http://www.szft.gov.cn/xxgk/zwgk/gzbg/content/post_6919774.html。
二是強抓應急安全,城區韌性日益增強。把中心城區的穩定擺在突出位置,建區之初即成立安全生產委員會,并逐步建立完善區、街道(行業、系統)、企業三級安全管理網絡,2002年率先成為華南地區首個區級單位“全國安全社區”。隨著城區發展,面對超高層建筑數量多、人口居住密度高、生產活動運轉快等挑戰,福田區發布了國內首個《超高層建筑公共安全治理白皮書》《地下空間安全治理白皮書》,全面啟動應急管理“三基”建設,③“三基”建設:福田區結合轄區實際和基層安全生產管理經驗,通過“狠抓基層建設、強化基礎工作、苦練基本功”,推動解決安全管理存在的“本質安全、主體責任、末梢管理”三大缺失,全力構建應急管理新格局。全力構建了交通、消防、食品藥品、密集場所等十大公共安全管理治理新體系,形成了統一指揮、協調聯動、信息共享、快速響應、處置高效、平戰結合的應急管理新格局。紫荊社區獲評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首創“3+3+3的N次方”安全文化創建體系④“3+3+3的N次方”:指以政府、企事業單位、個人“三個創建主體”、街道社區、教育機構、危化場站“三類創建載體”、安全價值觀、安全規范準則、應急處置模式“三項主題內容”為基礎的安全文化創建體系。獲國家應急管理部肯定。發布智慧三防檢測指揮平臺項目納入市科技信息化試點項目,建立了全領域“大安全”新格局。
三是豐富城區內涵,文化品牌活力綻放。早期即提出“大文化”發展戰略,不斷加大投入,用十余年時間奠定了文化事業基礎,“文化強區”地位逐步確立。近年來,福田繼續譜寫“文化強區”新篇章,組建全市首個區級“文明巡訪團”,邀請郎朗、易建聯、濮存昕等文體名人代言,在全區形成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新風尚。成立全國首個區級國際時尚戰略委員會,構建全國首個5G生活體驗街區、打造全國首個數字文化產業基地“騰訊微視界”。積極培育了一批具有福田特色的文化品牌,如蓮花山音樂節、華強北科技時尚特色文化街區、車公廟灣區時尚總部中心等,實現了從“一公里文化圈”的構想到全面建成“家門口的文體服務圈”的轉變,文化事業全面鋪開、亮點不斷增多、人才加速集聚,打造“公共藝術之區”“圖書館之區”“鋼琴之區”,“文化中心”的定位和輻射作用不斷增強。
福田人始終不忘初心,著力建立和完善基層黨建長效機制,確保黨始終是各項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全面從嚴治黨,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鍛造與中心城區相匹配的高素質專業化清正廉潔的干部隊伍,以黨建引領工作不斷邁向新高度。
一是加強黨的建設,造就干事創業干部隊伍。各級黨組織始終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和“第一天職”,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于各領域、全過程,步伐從未間斷。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全面推動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打牢城市基層黨建基礎,在全市率先開展“黨建+”街道大部制2.0改革,①“黨建+”街道大部制2.0改革是“智慧332”街道大部制改革的2.0版本,突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改革理念,優化街道班子建設,加強黨的領導;增設專門的基層黨建工作機構,增強黨建工作合力;理順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機構設置,探索基層城市管理和執法的大綜合;改善基層人員編制結構,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效率。率先啟動“改革再出發、作風再提升”主題紀律作風建設活動,率先推出“心愿驛站”等五星級社區黨建②屬于“社區黨建項目評星定級”項目,對全區社區按照品牌建設情況評定星級等次,對五星級社區黨建品牌重點抓引領推廣,對三至四星級社區黨建品牌重點抓鞏固提升,對未獲星級評定的社區黨建品牌重點抓整改轉化。品牌,黨建引領走在前列。優化選人用人機制,健全干部考核和獎懲機制,營造生機勃勃的干部成長環境,充分調動干部隊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打造了一支忠誠干凈擔當高素質的干部隊伍。
二是嚴明紀律作風,全力做好黨風廉政建設。充分認識反腐敗斗爭的緊迫性、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馳而不息正風肅紀,開展不定期、常態化明察暗訪,實現全覆蓋。多年來,持續加大對重大工程、重點領域、關鍵崗位的反腐力度,從機制體制上預防和治理腐敗,整合巡察、審計資源,創新“巡察+審計”聯動機制改革,穩步推進對各級黨組織的常規巡察,健全派駐監督、巡察監督和監督檢查協同配合機制,優化監督方式,反腐敗斗爭取得階段性勝利,政治生態進一步優化,黨風政風民風呈現新氣象。
三是提高行政效能,打造高效的服務型政府。建區以來,始終致力于打造服務型政府,1998年即提出了“大服務”的發展戰略,為經濟發展和各項事業提供載體豐富、形式多樣的高質量服務。按照“一中心五平臺”③“一中心五平臺”指智慧城市智慧中心、預警監測平臺、綜合治理平臺、決策支持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基礎技術平臺。的建設架構,以提升行政服務能級為重點,配套體制機制改革,著力在融合、便民、安全、共享上下功夫,努力推進公共服務高效化、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細化。到2019年,全區政務服務實現“24小時不打烊”,自助服務“全天辦”,全區517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零跑腿”,318項被列入容缺服務,127項實現全區通辦,在全市率先實現醫保19項在區、街大廳“一窗式”無差別受理。先后榮獲2018中國“互聯網+政府服務”50強優秀實踐、2019年創新創意超級杯“政府服務創新獎”等獎項。
當前,我們正站在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關鍵節點,福田將以更強的信心決心韌勁,搶抓“黃金機遇期”,主動應對“挑戰密集期”,牢牢主導“轉型關鍵期”,強化中心城區核心引領作用,提升“四大功能”,打造“四大中心”,在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率先探索、勇當尖兵,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典范城區。具體而言,要率先做到“六個先行示范”,打造“六個典范城區”。
聚焦落實“雙區驅動”戰略,以“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兩大核心新引擎為牽引,全力打造四大中心,構建“一軸兩翼五廊”新格局,實現從中央商務區到世界級中央活力區和中央創新區的跨越。打造中心城區升級版,突出中心區主引擎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加快發展深圳“小中軸”,推進實施深圳CBD北引南延工程,打造廣深創新走廊的戰略通道以及粵港澳大灣區乃至泛珠三角地區協調發展的“主動脈”。對標“曼哈頓+硅谷”“金融+科技+文化”“CBD+高新區”,立足發展優勢,瞄準產業趨勢,筑牢并豐富現代產業基礎,重點發展中央活力區(粵港澳金融商務核心區及世界級商圈)、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蜜湖片區(深圳國際金融街及國際交流中心)、車公廟—天安片區(“深圳2049”未來產業集聚區)、華強—上步片區(全球智能終端創新中心)、梅林—彩田片區(深圳智谷)、金地—下沙片區(深圳時尚天街)、八卦嶺片區(深圳金融科技城)等八大重點片區,開展“金融+”“智能+”“文化+”“創意+”“健康+”五大重點產業升維發展行動,率先形成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與人力資源高質量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建成世界級灣區現代產業引領區。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建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國際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著力打造最安全穩定、最公平正義、法治環境最好的中心城區。打造經濟特區立法創新試驗區,積極配合上級有關部門,建立健全立法決策與改革決策相銜接的工作機制,加強先行性、實驗性、創新性制度研究論證,針對重大領域和重大問題,率先調研、論證并形成一批創新成果,在福田率先試點,助力深圳經濟特區法治建設。以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為抓手,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及時總結經過實踐檢驗的成熟經驗做法,爭取上升為法規規章制度。構建現代化、國際化法律服務體系,積極引進、集聚境內外高端法律服務、知識產權、鑒定公證、糾紛調解、仲裁審判等機構資源,全鏈條開展咨詢、合規、風控、確權、維權、定紛止爭、業務培訓等法律服務,打造最有利于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產權保護的法治生態環境。
塑造展現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現代城市文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常態化,全面統籌、科學規劃香蜜湖、安托山等新一輪文化地標建設,綜合提升蓮花山、八卦嶺、香蜜湖等片區的文化和體育設施,建設具有國際視野、粵港澳大灣區特色、深圳先行示范區水平的全球人文地標。充分發揮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示范引領作用,啟動新一輪社區文體設施提升計劃,實施大中小文體設施星羅棋布計劃,全面建成“家門口的文體服務圈”,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示范引領的公共文體服務體系。構建國際水準引領灣區的文體活動品牌體系,積極引進國際級、國家級頂級院團、頂級賽事,實現福田文化活動“月月有精品,全年都精彩”,成為世界高水平文化活動集聚地。推行“書香福田”計劃,大力推動書院文化在福田蔚然成風,打造“圖書館之城”,依托圖書館、黨群服務中心、區屬物業、社區公共用地等場地資源,指導街道建設各具特色的書院書房,恢復重建一批具有歷史傳承意義的書院學堂,形成“書院滿城、書房滿城、書吧滿城、書店滿城、書屋滿城、書聲滿城”的文化氛圍,成為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代文明城區。
集聚更多優質資源投入民生事業,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建成全覆蓋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打造有溫度、可感受、可擁抱的“幸福福田”。實施“幼有善育”幼苗護航行動,率先構建以公辦園為核心、普惠園為主體、機構類型和服務形式多樣化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新體系,高標準高質量實現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夯實“學有優教”人才培育工程,深化集團化辦學和聯盟式發展模式,引進高質量師資,推進城中村品牌學校建設,實現“每一所學校都優質”,打造國家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示范區。培育“勞有厚得”引才就業環境,把提高就業質量擺在突出位置,開發多種就業板塊,做好創業孵化基地培育,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筑牢“病有良醫”衛生健康體系,打造“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衛生強區、健康強區2.0版”,加快建立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體系,織密織牢公共衛生防護網,率先打造世界一流的韌性健康城市。樹立“老有頤養”養老服務品牌,構建高水平養老服務體系,探索“家庭養老床位”都市養老新模式,試點飛地養老,推進社會化養老社區建設,打造樂養、康養、醫養、智養四位一體的養老標桿。完善“住有宜居”安居保障服務,多渠道籌集建設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打造多層次、廣覆蓋的住房保障體系,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補并舉的住房制度。打造“弱有眾扶”保障網絡,做好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兜底保障,引入社會和市場力量開展幫扶,健全多層次、多類型的助困扶弱制度體系。
在更高起點上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睿智增長的發展理念,實行最嚴格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對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以推動科技創新與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為著力點,建設可持續發展先鋒城區。落實“無廢城市”實施方案,全面提升“無廢”城市管理水平,以接近零碳排放為目標,探索跨行業的區域性解決方案,推出一批“近零碳排放”試點項目,成為引領國際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新標桿。打造新洲紅樹都市碧道典范,實施中心區活力提升“福[+]計劃”,建設環中心公園世界級“新中央活力區”,連接核心建筑構建中心區空中“云廊客廳”,致力于建設成為擁有較強適應能力和更具韌性的生態城區。打造公園城區,新建和改造一批精品公園,開展第五立面綠化美化工程,依托特色街心公園打造花漾街區主場和花藝嘉年華。研究推動“中央山”山體公園群規劃編制,打造全球標桿城市觀景陽臺,建設世界級城市“云端”步道群,成為美麗灣區的璀璨明珠。
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和全體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力做好基層黨建工作,全面推進街道社區管理體制改革,推進社區賦能、減負、提效,大力實施“頭雁”工程,高質量完成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建設黨群服務中心陣地聯盟工作體系,持續深化社區黨建品牌星級化管理。進一步推進“樓宇黨建”“商圈黨建”“園區黨建”,注重新興、重點領域黨的建設,深化“百企示范、整體提升”工作,推動“兩個覆蓋”工作再上新臺階,形成城市基層黨建的“福田樣板”。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堅決防止隱形變異“四風”問題反彈回潮。在全區樹立“賽場賽出千里馬、戰場打出猛張飛”的干事創業理念,努力形成鼓勵沖鋒在前、鼓勵建功立業、鼓勵英雄輩出,千軍萬馬上戰場、激情燃燒創新業的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