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浩 李晴雯 付鳴佳
(江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江西·南昌 330022)
分子生物學是一門從分子水平研究生命規律的科學,其課程知識點多、內容抽象,這給傳統課堂教學帶來極大挑戰。在高等學校“雙一流”建設大背景下,分子生物學課程教學需要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優化改革。[1]隨著移動互聯網、云計算以及大數據等技術的飛速發展,基于網絡和數字技術的線上教學法受到國內外教育界的廣泛關注。[2]線上教學法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可充分利用大量優質網絡教學資源,拓寬了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途徑。[3]此外,通過與傳統線下教學模式的有機融合,形成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這種新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可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滿足學生自主化、個性化學習的需求,[4]并且克服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時空限制,極大地拓寬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5]近年來,我們以2017 和2018 屆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和生物工程專業的學生為對象,通過對教學手段、學習模式和學習內容的有機融合,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運用到分子生物學課程教學實踐中,致力于改革分子生物學課程的傳統授課模式,達到提高分子生物學課程教學質量的目的。
線上教學內容以中國大學MOOC 國家精品在線課程“分子生物學(武漢大學)”為基礎,同時整合丁香園、小木蟲、可汗學院等專業網站和平臺上的優質教學資源,并結合分子生物學科研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如基因編輯技術、DNA 復制的最新理論等內容,極大地豐富了教學素材和內容,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目的。改革教學評價方法,將線上學習情況納入課程總成績,充分參考學生在視頻觀看、課堂討論、課后習題等環節中的表現,同時將考核模式由期末集中考核改為貫穿整學期的分散化多次考核,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持續性。
根據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特點,分子生物學課程教學過程優化改革主要分成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和課后鞏固三個階段。
課程教學期間,根據教學進度按時釋放中國大學MOOC“分子生物學(武漢大學)”相關線上教學課程,同時將分子生物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如基因編輯,DNA 復制、修復新理論,疾病的分子診斷和治療等納入課程相應知識點的線上教學過程中,從而提升學生的學術視野和專業素養。課程開始前,布置相應的線上預習問題,學生通過線上內容的預學習可提前熟悉課堂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教師通過學生在中國大學MOOC“分子生物學(武漢大學)”平臺上的學習數據,可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存在的疑難點,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時間和進度,并督促學生完成課前預習,為線下課堂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傳統分子生物學課堂教學中,課堂是師生交流和知識輸出的唯一渠道。教師在課堂中對課程的內容進行講授,學生被動學習。[6]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中,教師根據分子生物學課程內容的特點,著重加強重要知識點如DNA復制、轉錄和翻譯過程的講解,同時通過制備可視化教學素材提升學生對抽象知識點如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等知識點的理解。學生在課堂上將課前線上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問反饋給教師,教師可與學生一起探討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此外,教師通過課堂提問、課堂測試以及前沿問題討論等手段,確保學生學習的專注力和效果。
充分利用線上習題和網絡資源加強學生對分子生物學關鍵知識點如DNA 復制、轉錄以及翻譯過程等的理解和掌握。通過課后習題考察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牢固程度。同時,學生和教師可通過討論板塊進行交流例如分子生物學領域發展動態等。教師可通過課程評論區鼓勵學生發表學習心得,提出對課程的建議,從而提升分子生物學的整體教學效果。
課程結束后,通過問卷的形式獲取學生對此教學改革的評價。學生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進行了評分。結果顯示,93.2%的學生對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給予肯定的評價。89%的學生表示課程更加有趣,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92%的學生表示更愿意和老師交流討論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然而,在分析期末考試試卷后發現,與以往未使用線上線下教學法相比較,學生的筆試成績分布并無明顯差異。我們分析認為,這可能是由于試卷題目設置的局限性導致。因此,在下一步的教學實踐中需充分考慮試卷考察與課堂教學改革的匹配度,改革期末考試考題的形式與要求,從而真正做到教評一體化。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相比于傳統課堂教學,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混合式教學法充分利用了線上資源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輔以現代信息化數字化的教學手段,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方式上也有了更多的選擇,不再是單調的課堂授課,課間答疑。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線上課件分享,網絡課程等多種渠道獲取知識。其次,混合式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理念。學生在線下課堂教學前需進行線上課程內容的學習,通過自主把控線上課程的學習進度,分配學習時間,從而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教師的角度,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將填鴨式的授課模式轉變成答疑解惑,鞏固重要知識點的課堂教學形式。教師可結合線上平臺大數據的反饋,隨時把控學生的學習進度。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性地講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疑點和難點,從而更加高效地利用課堂時間。最后,線上教學擺脫了時間和空間對學生學習的限制,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分配學習時間,教師隨時可以查看線上學習數據,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安排。此外,混合式教學法大大提升了師生之間的交流質量,學生可以不再守著課間有限的時間,可隨時在討論區提出自己的疑問,針對課程教學提出自己的建議。教師可通過解答學生的疑問,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的成就感。
當前,大學生的學習任務普遍繁重,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的線上學習部分缺乏有效監管。學生學習壓力較大時,容易放棄課程的線上學習,甚至由他人替代完成學習記錄和在線測試。因此,教師需要通過課堂提問,測試等手段,把控學生的學習過程,督促學生及時有效地完成線上學習任務。其次,網絡信息資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例如分子生物學相關的網站、數據庫很多,但各種信息內容的表現形式多樣、質量良莠不齊。[7]教師需要對教學素材進行仔細的提煉加工,去除質量差,價值低以及表述矛盾的內容和素材,從而避免對學生的學習帶來困惑,提高授課的質量。最后,教學過程中,線上學習和線下教學容易脫節,導致課程授課存在線上和線下教學內容平行推進的現象。[8]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需要注意線上和線下教學內容的相互補充和融合,線上資源要為線下教學服務,線下課堂教學內容要結合線上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混合式教學法的優勢,提升教學效果。[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