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萍
(甘肅省酒泉市實驗小學 甘肅酒泉 735000)
我們不僅自己要提高思想認識,更要利用好課堂內外,巧妙融合,在教育教學中多途徑滲透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學生提升道德素養。
課本是最好的教學資源,想讓課本內容更好地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就需要挖掘、整合課本資源。以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為例,挖掘整合出以下素材。
每一本教材都中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在教學中把愛國主義教育與語文學科教學有機統一起來,就能達到課程標準中倡導的情感目標。如《小英雄雨來》《蘇武牧羊》《愛我中華》《升國旗》《神州謠》《少年中國說》《開國大典》等就是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
語文教材中處處都是教育素材,如《大自然的語言》《難忘的潑水節》《蟋蟀的住宅》等,在教學中可以滲透平等的價值取向:人與人是平等的、人與自然是平等的、人與動物是平等的……
《草原》《只有一個地球》《牛和鵝》等在教學中教育學生關注人與動物、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進而形成所有人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諧相處的社會價值目標。
如課文《吃水不忘挖井人》使學生深刻感悟到毛主席為人民著想、鄉親們引水思源的好行為。《滴水之恩》《父愛之舟》《慈母情深》這些課文都是感恩教育的最好素材。
部編版教材中《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為人民服務》《金色的魚鉤》《鄧小平爺爺植樹》這些課文中人物的品質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樂于奉獻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教學時運用抒情的語言、直觀的圖畫,加上恰如其分的音樂渲染,讓學生產生置身其中的效果,成功地激起學生內心強烈的思想與情感共鳴,從而使學生在輕松快樂中學習知識,接受思想道德教育,能達到潛移默化、無痕育人的效果。
充分利用每一次教育契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及內容適時有機地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如利用童話故事《去年的樹》《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等課文和一些人物傳記來拓展誠信教育,用故事中人物高尚的誠信品質引領學生的思想;也可以通過寫讀后感、續寫等形式將誠信教育滲透并貫穿在作文教學中,學生抒發自己真情實感的過程也就內化了誠信的意義。在教學名人傳記時,帶領孩子在了解人物豐功偉績的基礎上,感悟人物的思想境界,從而體會其優秀品質,并內化于心,引導孩子將人物作為自己的學習榜樣,以此激勵自己。比如,學習《錢學森》一文,讀完課文,可以讓學生談一談“假如你是錢學森,站在歸國航船的甲板上,你的心情如何?你最想為祖國做些什么?”引導學生體會錢學森報效祖國的心情,進而受到愛國主義的熏陶。如教學《愛我中華》時,在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讓學生根據“愛我中華,健兒奮起步伐。愛我中華,建設我們的國家。愛我中華,中華雄姿英發。愛我中華!”這部分的段式,仿照編寫一段話。學生能想到各行各業的勞動人民,熱愛祖國的具體表現。寫道:愛我中華,學生努力奮發。愛我中華,士兵保衛國家。愛我中華,園丁澆灌鮮花。這樣通過仿編寫話深化了教學,學生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愛我中華”所表達的建設祖國的雄心壯志,對祖國的無限熱愛。
除了在課堂內根據課程標準對學生進行雙基教學,同時通過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觀滲透到每一個細節中也不失為良策。
1.舉行誦讀經典詩文、主題演講比賽
根據不同學段孩子的特點把誦讀經典詩文、主題演講比賽貫穿在教育教學中,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文化底蘊,也提高了學生的文化品位,同時使其形成了積極的人生態度、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了學生的道德素養,可謂是一舉多得。
2.作文教學也是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
根據單元主題進行寫作教學,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和核心價值觀的正確引導,關注學生的真實體驗和內心感悟,在表達真情實感的過程中學生正確的人生態度和積極的價值觀也就在不知不覺中自然形成了。
3.綜合實踐是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最好契機
在教學中抓住每一次綜合實踐活動的良機,如在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教師節開展系列感恩教育。給父母親寫一封信或給父母講一個開心的故事,以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感恩之情;去社區敬老院為老人們表演節目、洗衣服,給老人送去溫暖與祝福;安排采訪當地的先進人物等。這些實踐活動都能激發和喚起孩子們內心世界那一份最純真、最美好的情感。毋庸置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也自然落到了實處。
語文教學不僅落實的是知識教育目標,更注重情感價值目標的達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不僅體現在外在的形式上,更要求每個教育工作者把提升孩子的道德素養放在首要位置,育人先育德,融合課內外,善于把握捕捉能夠激起孩子情感升華的每一朵浪花,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