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惠蘭
(廣州市花都區第一中學 廣東廣州 510886)
高中生處于學習時間緊、壓力大的狀態。因此,幫助高中生減輕學習負擔,精簡學習方法和策略,幫助其羅列梳理知識框架,對于后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極大的幫助。在課堂中教師的教學習慣一般以經驗和教材為主,忽略了師生互動。而習題教學打破了以教師為主的課堂教學,回歸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通過習題練習能夠快速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使其在掌握教材基本內容的同時,查漏補缺,加深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助,夯實自身能力。因此,激發學生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是當代教師必備的一項技能。
單一的課堂教學,注重對教材知識的灌輸,喪失了興趣的延伸,導致很多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在學習過程中依賴于教師的灌輸,不愿意主動思考和發動想象力。因此,教師要根據現階段學生特質,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主動與學生開展交流,了解其真正的學習狀態,及時發現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和疏忽點,進行完善和改進,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習題結合了語文基礎知識,匯聚了相關的能力訓練,對文章的重點難點進行了深度剖析,在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能開啟學習新思路,使學生從不同層面和角度了解文章內涵,形成多維度的思維體系,構造完整的知識體系,進而提高思考能力。
傳統的語文教學一般都是參照課本,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培養,使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減少了思考的時間,更喪失了表達自我的機會,久而久之造成邏輯思維能力降低。學校和教師以成績為風向標,比起引導學生自主探知,更注重對重點知識的重復講述與練習,致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主動探知的欲望降低。而加大習題教學力度,可以在課本教學完成后,利用課堂余溫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鞏固記憶,并通過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舉一反三的能力。教學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在未來學習生活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積累習慣,遇到問題時可以直面挑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提高課堂效率,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探究學生興趣。通過多媒體、課堂游戲等方式,吸引學生加入到課堂互動中,由此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互信。并通過開展課外知識教育,擴充視野,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養成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高中語文知識有一定的分散性,考試題目范圍也比較廣,幫助學生關聯相關知識也非常有必要。可通過制定學習目標進行習題演練,聯系實際生活,引發學生求知欲望,促進其語文能力的提升。
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的講述為主,學生按照教師的方法和學習思路進行學習,缺少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思維想象。打破“一言堂”教學,需要教師轉變固有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課堂互動,邀請學生參與課堂交流。在與教師不斷溝通和表達自我想法的同時,使教師了解學生真實的知識掌握情況,并根據其中困惑點進行更加深入和透徹的解析。引導學生養成互助溝通的習慣,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其次,在課堂教育中,教師可根據語文習題內容,將學生分成幾人小組,對知識要點或習題內容進行討論和研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鼓勵每一位學生發言,表述自己的觀點,并要求組內一位同學進行整理,最后邀請其中一位代表發言,分享討論成果。通過討論,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增強學生自信心,提升思維能力。久而久之,通過討論和表述想法,能讓學生養成勤于動腦的習慣,在未來學習生活中形成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增強學習動力,激發語文學習的潛力[1]。例如,《荷塘月色》一文,朱自清先生通過對荷塘景色的描寫,抒發對現實的不滿,表達渴望自由而又不能的復雜思想。課后練習中提到作者文中的“另一個世界”是怎樣的世界?此時的“我”與以往有何不同?通過小組討論得出答案,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整合梳理,了解時代背景,作者經歷與對未來的期盼,從而明確中心思想。通過情感互通感悟作者內心世界,走進作者想要表達的“另一個世界”,感知此時的我與平時的我的區別。
教師在開展課堂教育前應做好備課工作。備課是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梳理和劃分。根據重難點知識,合理安排和規劃授課時間,幫助學生歸納重點,優化課堂質量。教師應明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并配上對應的習題演練,趁著學生剛學完對應的基礎知識,深化記憶,增強理解。習題訓練是檢測學生是否真正掌握教材知識的一大途徑,但習題訓練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做到典型高效。太過簡單的內容,吸引不了學生興趣,更不會讓學生有戰勝的欲望。而太難的題目,則會浪費課堂時間,使學生產生厭倦棄學情緒。因此,挑選習題對教師也是一項挑戰。教師可利用專題訓練,根據文章類型,逐個突破,如針對散文復習,可以分為托物言志類,記事,敘述類等。文言文則考驗文章背誦和文學鑒賞,如《離騷》,其歷史警示意義和文學美感都應當被我們繼承與理解。教材習題演練中有一段文章翻譯,教師可在學生將文章大致通讀后,邀請其根據自我理解和認知,對文章進行基礎翻譯,教師則根據翻譯成果進行有效的指導和糾正。通過這一獨立思考的過程,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的記憶,提高文章鑒賞能力,并查找和改進認知錯誤。其次,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重點,明確教學目標,創設精準課堂,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可以通過分析往年考點,對習題內容進行具體解析,幫助學生強化認知,固本培元,提升語文能力。
外化思維是將自己腦海中浮現的解題步驟和方法,通過語言文字將它完整的展現出來,使學生和教師想法互通,使教師實時了解學生學習狀態。教師通過強化思維訓練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比起單一的知識灌輸,將解題步驟和思路傳授給學生更能增強其學習自信,理清學習思路。學習的目的是通過某一個知識點來反映這一系列的知識構成,幫助學生進行課外拓展,遇到問題時有舉一反三的能力,將對應的知識和策略應用到新的情境中[2]。
語文教材中每節課都有相應的習題演練,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卻忽略了習題演練的應用,這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效率。加強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習題鍛煉,能幫助其快速養成自主學習和思考的習慣。正如“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予漁”,教授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思路更能方便其學以致用,將學會轉變為“會學”,迅速把握知識的內化和遷移,提升解題思路,增強邏輯應用,提升高考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