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波
(湖北省武漢市新河街學校 湖北武漢 430000)
我們從“合作學習”的含義來看。合作學習以學習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來促進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活動。不難發現,“學習小組”是合作學習的基本形式,但它不排斥“集體授課”形式;“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是合作學習的動力資源,包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師師互動等多角元互動;“團體成績”是合作學習的評價與獎勵依據,但并不否定競爭;“達成教學目標”是合作學習的導向與最終目的。簡而言之,合作學習就是圍繞著達成特定的共同的目標而展開的一系列教與學活動的統一。而特定的共同的目標的達成,則依賴于教師創設的教學問題的解決。由此可見,教師設置的教學問題是開展合作學習的核心,沒有問題就不能為學生合作學習、探究知識提供自主參與的目標,也難以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
在新課程的課堂中,到底哪些教學問題適宜合作學習呢?下面筆者就結合人教版《歷史與社會》的一些教學經歷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比如《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上)綜合探究二《從地球儀上看世界》,從課題上便可知這次看世界的角度是“從地球儀”上去看,這對于剛進入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知識新、內容奇、興趣高。而且地球儀像一本內容豐富的大字典,從中可以查到許多知識。所以,在開展“觀察地球儀”教學活動時,就需要師生、生生進行合作學習,互通信息。
這種類型問題,學生可能基于不同角度的思考或觀察,會出現不同的思想或觀點。但是,通過合作學習,學生的思維可互相碰撞,互相啟發,拓寬思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想、觀點也能在交流中逐步完善。
比如《歷史與社會》九年級第四單元第一課《置身于市場經濟》中第一課時《看不見的手》。《看不見的手》是第一課的落腳點,側重于闡述市場經濟的形成,市場經濟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主要是積極作用,與第二課時中市場經濟存在缺陷形成前后呼應,為說明政府對國家經濟建設的組織、調控作用作鋪墊,對第二課時《看得見的手》的教學有重要意義。但本課時的整個教學內容比較抽象、枯燥,與初三學生的知識水平、生活實際相離甚遠,但又不容忽視。為此,如何讓學生理解市場經濟的作用機制,并學會自覺運用,是本課時教學要突破的難點。所以,為了能使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實現知識的主動建構,教師不妨以案例為載體,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
對于容易混淆問題的問題,學生有所感知,但又心存疑惑,對自己的想法沒有把握,希望與人交流,獲得有說服力的推理,或從別處得到印證,這時進行合作學習正好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例如,《歷史與社會》八年級復習課《資產階級革命和近代中國落后的原因》,關于“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異同”,有的學生意識到了三者之間既有區別也有聯系,但還不能準確地肯定,有的同學自我感覺知道了,但并沒有意識到其間的關系。這時,教師設計表格,安排學生合作學習,互相表達和傾聽,互相補充,有助于學生形成完備的知識。
《課程標準》是指學科課程對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上期望達到的程度,是國家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為此,歷史與社會教學中,教師在設置合作學習的教學問題時,應該以《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為綱,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其他教學資源,而不能偏離或歪曲課標的要求。
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是由前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提出來的。他認為教育對學生的發展能起到主導作用和促進作用,但需要確定學生發展的兩種水平:一種是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表現為“學生還不能獨立地完成任務,但在教師的幫助下,在集體活動中,通過模仿,卻能夠完成這些任務”。這兩種水平之間的距離,就是“最近發展區”。把握“最近發展區”,能加速學生的發展。
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主要是就智力而言的,其實,在學生心理發展的各個方面都存在著“最近發展區”。因此,教師在創設合作學習的問題時,應該圍繞最近發展區“大做文章”,讓不同層次學生都能“跳一跳,夠得著”,能看到成功的希望,從而獲得前進的動力,一步一步地發展自己,一點一滴地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