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軍
(重慶市育才職業教育中心 重慶 401520)
每一年高考之后,全國各地都會刮起一陣熱議高考題的旋風。今年這陣風刮得尤其猛烈,特別是針對語文考題,考生們不禁感嘆“難!”有人還戲稱這是“最難高考語文年”,因此有人預言,語文將成為高考的“拉分王”。原因可在?2017年一系列語文改革與高考改革政策公布后,今后高考的“語文難”就已成定勢。
面對語文為“王”時代的到來,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都應該緊跟上時代的節拍,轉變教學觀念,走下自己霸占已久的神圣講臺,走到學生身邊去,指導學生怎么讀書,傾聽學生怎么說,看看學生怎么寫,把課堂這塊實驗田真正地還給學生,教師指導他們怎么耕耘這塊田地,讓學生成為這塊實驗田的主人,讓他們在耕耘中獲取經驗,在耕耘中增長能力。
語文課堂讓學生“讀”起來。這“讀”不是隨意漫讀,而是限時有目的帶任務地去“讀”,因為限時閱讀訓練能提高學生閱讀速度。高考語文閱讀題量在逐漸增加,鍛煉閱讀速度、提升反應能力迫在眉睫!課堂訓練學生“讀”不僅要有速度,而且“讀”的內容也要有寬度,因為高考語文閱讀題的選文范圍越來越廣,具有時代性、人文性、生活性的特點,就要求學生廣泛閱讀各種內容,并根據不同的內容梳理思路,信息提煉。比如,閱讀時評類的文章,限時3分鐘,要求找出文中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并梳理出文章的基本思路;閱讀小說,限時5分鐘,確定文章主要對象及作者的情感傾向,理出寫了一件什么事,是用什么方式來寫的,作者寫作的意圖是什么;閱讀散文,限時5分鐘,勾畫文中的議論句、抒情句、情感句、修辭句等重要句子,理清“寫了什么、怎樣寫、為何寫”這些內容;閱讀一段語文基礎知識理論,也會限定時間,要求學生快速提取出文段信息。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通過多種形式的限時目的“讀”,慢慢地提高閱讀速度,也會逐漸形成一種思維意識,邊讀邊梳理出文章的思路和重點,從而提升他們分析、篩選和概括的閱讀能力。
語文課堂讓學生“說”起來?!罢f”起來就是學生能在語文課堂上能運用口頭和書面語言文明得體地進行表達和交流,在交流時還能辯證地看待問題。比如學生學習汪曾祺《撿爛紙的老頭》這篇文章時,對文中老丑、怪異、邋遢的老頭形象的態度,學生各抒己見,有的是懷疑和鄙夷,有的是同情,有的是贊揚,并且都說出了自己的理由。這時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結合人物的人生經歷和社會背景辯證地看待這個人物形象,他的滄桑經歷讓他不得不以撿爛紙為生,看似微賤、遭人輕視,但這并沒有磨平他的棱角,他身上還是有著一股硬勁,不懼對手,和年輕人叫陣,啃硬燒餅等,這是他身上的閃光點。他不舍得花錢,喜歡省錢,體現著傳統的勞動人民身上的特點。借助這個人物形象引導學生關注那些處于生活底層和社會邊緣的小人物,給予他們更多的同情、理解和尊重。課堂上,我還經常拋給學生一些熱點事件,讓學生參與討論,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個性鮮明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同時要引導學生辯證思考問題,課下還把這些說的內容整理成一篇時評。課堂讓學生“說”起來,這是培養學生利用語言進行建構與運用,從而達到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正確有效地運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能力。
語文課堂讓學生“想”起來?!跋搿逼饋砭褪窃谡Z文課堂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力,培養這種能力對閱讀和欣賞詩歌有很大的助力,詩歌意象是詩人寄托情感的載體,詩歌意境主要源于作者的情感、身處的環境,景物在詩人的主觀情感下會被賦予真實的感情,詩人借此抒發自己的感情。但同時詩歌又具有特殊性,或情節跳躍,或有違常理。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具有想象力,并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其作用,這樣,才能設身處地地理解詩歌的內容,并通過想象力將詩歌的情景還原,站在作者的角度上進行詩歌鑒賞,把握詩歌的主旨。例如,解讀李白的《金陵望漢江》一詩時,先引導學生解讀標題,了解《金陵望漢江》是以金陵為中心,眺望漢江遠去引發的感想,然后引導學生聯想和想象自己化身為意氣風發的李白,站在奔騰不息的漢江邊,描寫江水萬流橫潰、水勢浩瀚、氣勢宏大的景象。最后引導學生思考詩人在什么樣的心情下才會描繪出這種磅礴之景,有何意圖。學生通過此情此境的聯想,很容易回答出詩人用積極昂揚的心態去頌揚盛唐國運的興盛。語言課堂讓學生“想”起來,調動了學生的五官感受,也聯系了生活實際,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對傳承中華優秀文化也極具意義。
語文課堂讓學生“賞”起來。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對閱讀材料具有鑒別、賞析和評說的能力,因此,語文課堂就要引導學生欣賞和評價文章。例如,賞讀《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一文中老腔給人帶來的強烈震撼力,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用了哪些方法來達到此目的。有的學生從情感變化角度賞析,作者感情變化從“不了解—產生神秘感—沉迷且陷入遐想—融為一體”;有的從手法角度賞析,文中主要采用側面描寫來表現老腔給人帶來的視聽感受,著名作曲家的高度評價,觀眾的雷鳴般掌聲,節目主持人忘我的現身說唱和老腔融為一體,無不體現了老腔所產生的震撼人的心靈的藝術魅力;有的抓住精彩段落進行賞析,文中第四段對老腔聲音的描繪特別精彩,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老腔的聲音比作“渭水波浪的濤聲”“驟雨拍擊無邊秋禾的嘯響”等,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老腔撼人肺腑的神韻及老腔與關中鄉村生活的密切聯系,體現了老腔給作者帶來的震撼。引導學生多角度欣賞和評價,既培養了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解讀的能力。
引導學生欣賞評價的同時,也引導學生深層次地思考,為什么老腔會讓人聽得淚流滿面,提示學生從地域文化背景和傳承傳統文化角度思考。學生通過查閱有關老腔的資料,觀看老腔的演唱視頻等方法,了解了老腔是關中生活的提煉,飽含著關中大地的神韻,觀眾被感動,是對這種深刻而廣闊的帶有鄉土氣息音樂的民族歸屬感和文化認同感,從而引導其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彰顯中國文化的價值。
語文課堂只有讓學生“讀”起來、“說”起來、“想”起來、“賞”起來,親自參與課堂實踐活動中,成為課堂真正的耕耘者,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潛能,才能培養他們理解分析、鑒賞評價、表達應用的能力,才能適應當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才能培養新時代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