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忠
(山東省青島李滄區實驗初級中學 山東青島 266041)
在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提高學生的地理意識,幫助學生在掌握地理知識的基礎上,形成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具備并且能夠終身受益的良好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最關鍵的是立德樹人,核心素養有三個基本原則,第一是堅持科學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將科學的教育理念灌輸在地理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1]。第二是注重時代性,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現代社會對綜合性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教育思想和理念,讓學生能夠與時代共同進步,具備能適應社會的能力。第三是強化民族性,核心素養中的很多能力和優秀品格都源于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核心素養中強調了很多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要想構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首先要以學生為主體,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地理課堂的互動中。教師在平時的日常生活和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和問題,充分關心每一位學生,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讓學生能夠擁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學習態度。良好的師生關系能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高效地學習地理知識,充分發揮出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提高。教師在面對不愛學習、學習態度不好的學生時,不能一味地批評,而是要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重視自己的問題,主動承擔自己解決問題的責任。教師在平時的日常生活和教學中要以身作則,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能和諧地與同學相處。
地理學科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學科,其中也包含了許多重難點知識,教師在運用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過程中,很難讓學生高效地掌握知識。因此,教師可采用信息技術加強課堂學習內容的趣味性、直觀性、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地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各項能力。例如,在講七大洲四大洋的相關地理知識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播放一段關于每個大洲和大洋形狀演變的過程動態圖,在動態圖上顯示大洋洲中的代表性動物,如袋鼠等。同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展示圖片,讓學生將大洋洲想象成一個臥著的袋鼠形狀,這樣能增強地理知識的直觀性,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印象。
在構建地理高效課堂的過程中,教師如果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被動學習,那么,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各項能力都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創設情境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養,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創新意識,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2]。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有很多知識內容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因此,教師可以創設出生活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學習過程中,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如在教學天氣與氣候問題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平時觀看新聞聯播的天氣預報時,播報員是怎樣播報天氣狀況的。教師讓學生先事先了解一周的天氣情況,將天氣情況記錄下來,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模擬天氣預報播報的場景。通過這種創設情境的方式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積極地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從而提高地理教學效率,同時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觀察能力、歸納總結的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初中地理知識不能僅用理論知識來教學,這樣學生很難理解,教師可以開展一些課堂活動,讓學生觀察和構建實物,以此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講解經緯度知識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一個地球儀,或者是讓每位學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一個地球儀到課堂上,讓學生跟隨著教師的節奏學習經度和緯度的知識。讓學生通過對地球儀的觀察加強對經緯度知識的理解,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出一些特殊地點的經緯度的題目,讓學生通過地球儀查找該經緯度所在的地理位置。讓學生通過參與這些課堂活動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加強學生的觀察力,讓學生能將理論知識聯系到實踐過程中,從而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識。
教師在核心素養下構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過程中,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不斷改進和創新將教學方法,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聯系到實踐過程中,加強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在地理課堂中養成自主學習的意識,真正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