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瑞
(甘肅省慶陽市環縣蘆家灣鄉九年制學校 甘肅慶陽 745719)
數學教師應該充分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將學科教學與勞動教育緊密結合,更好地促進勞動教育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滲透。
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可以幫助學生養成正面積極的勞動意識,形成良好的勞動觀點和勞動習慣,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樹立勞動教育的主要目標。教師在進行勞動教育時應該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堅持育人,注重結合學生的實際勞動體力,指導學生手腳并用,強化學生的實踐體驗,讓學生可以在勞動過程中手腳并用,提升自身的勞動能力,掌握一定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如今的學生受到家長的溺愛和過度保護,很少有機會進行勞動,這樣的現狀導致學生缺乏勞動鍛煉,不愛勞動,呈現懶散的狀態,并且,在實際生活中不懂得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1]。這樣的現狀應該引起重視,淡化勞動教育非常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學生不能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缺乏一定的勞動知識,呈現畸形發展的情況。教師應該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向學生普及人類的生產發展史,讓學生懂得人民群眾的辛勤勞動是建設社會主義的保證,任何輕視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行為和現象都是不可取的。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可以讓學生更加勤奮努力地學習。學習是學生目前的主要任務,學生需要具備堅強的意志力,克服學習中遇到的所有困難和挫折,認真地在這個階段完成自己的學業,肩負起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使命,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勞動最光榮的觀念,抵制一切奢侈浪費的現象和行為,并對此給予強烈的譴責。在2018年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學生應該弘揚偉大的勞動精神,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該尊重各類勞動,這體現了國家和政府對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重視和強調,教師應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將學科教學和勞動教育緊密結合,加強對學生的勞動教育。
要想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滲透勞動教育,教師就應該充分挖掘數學教材上中的知識內容,將勞動教育相關理論與實踐知識與學科知識緊密結合,這樣既不會過度耽誤課堂上有效的教學時間,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教材,從教材中深挖勞動教育的相關知識再合適不過。運用數學教材資源開展勞動教育同樣可以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領悟和理解[2]。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上,學生總是被動地坐在教室接受和學習教材上的理論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效率非常低下,學生只能從表面淺顯地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并不能真正地進行思考和領悟。只有將教材知識和勞動實踐相結合,才可以促進學生真正掌握數學知識,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了解更多與勞動相關的內容。小學數學教材為教師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勞動資源和勞動素材,這些相關的資源素材形式多種多樣,非常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適合學生學習。在數學課堂上,教師應該結合數學教材上的素材,創設相關的勞動情境,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可以感受到勞動人民的偉大,并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克服各類困難,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
數學不僅是一門學科,還是一種文化,數學與實際的勞動生活息息相關,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容、方法、文化等知識內容。數學學科的邏輯性和理論性極強,蘊含著非常晦澀難懂的知識理論,而所有的這些數學概念、公式、知識、理論等,都是前人在腦力勞動的基礎上思考出來的,這些數學家們為了發現一種數學規律和價值花費了成千上萬個小時的時間開展腦力勞動進行思考,不斷豐富和充實人類的數學史[3]。數學教師在授課時應該向學生講解備課時挖掘出來的數學家的故事、數學史等相關文化知識,讓學生了解自己在課堂上學習到的這一切數學知識都是前人勞動得來的,對其產生欽佩之情,體會到勞動的價值和意義,激勵學生積極動腦思考。
在數學課堂上滲透勞動教育時,教師應該采取多種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采取各類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開展教學,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和鉆研學習課堂上的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在數學課堂上開展小組探索學習、合作學習、研究學習等活動。自主鉆研探索數學知識內容,可以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自學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
以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復式統計表”為例,這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復式統計表,可根據前期收集和整理的數據填寫和繪制統計表,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搜集身邊男性和女性熟人看電視、看書、跳繩等活動花費的時間。然后小組合作探索如何將這些數據制作成復式統計表。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積極思考,認真探究,理解這一課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學習復式統計表的相關知識,體驗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勞動帶來的收獲和滿足,在后續的數學學習中可以更好地通過自身的探究和勞動學習新的數學知識,能夠減輕學生的畏難心理和情緒。
著名教育學家皮亞杰曾言,一切的知識都離不開動作,要想使學生深入學習和理解課堂教授的數學知識,教師應引導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這樣可以充分使勞動教育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把握結合在一起,使學生親自進行實踐,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這樣的教學能使學生更好地提升知識運用能力和實踐能力,可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和技能,讓學生知道只有付出腦力勞動或體力勞動才可以收獲到一些知識內容,空想是毫無收獲的。
以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確定起跑線”章節教學為例,教師教授完圓這一部分的知識之后,可以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測量了解學校田徑場上跑道的實際構造,將課堂上學到的圓的周長公式運用到學校跑道周長的計算上,計算出每一條跑道的實際長度和跑道之間的長度差距,并在自己計算的基礎上確定50米短跑各個跑道的起跑點。這樣的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親自實踐,通過勞動將課堂上學習的數學知識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
將勞動教育與小學數學教學相結合能幫助學生樹立正面積極的勞動意識,使學生通過教師提供的一些勞動素材和案例感受到勞動的價值和意義,激勵學生不斷通過勞動和實踐學習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驗勞動帶來的滿足感和驕傲感,讓學生可以收獲到更多的新知識、新技能,促進學生的核心發展。在教學中點點滴滴地教學滲透勞動教育,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就可以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