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囡
(浙江省余姚市實驗學校 浙江寧波 315400)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很多先進的教育理念都逐漸應用到日常教學中。STEM教育理念強調的是跨學科的知識融合,極為注重理論知識與動手實踐的聯系,在原有的科學教學活動中將STEM元素融合進去,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表現欲,喚醒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生更加明確自己的科學活動目標,從而有限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及動手能力。
STEM教育理念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學習獲得對生活、學習有幫助的經驗,并且可以將這些經驗運用在實際問題的解決上,將STEM教育理念運用到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和體驗到用科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還可以使學生深入掌握這一過程中所涉及的有關知識。STEM教學理念提倡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并有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及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地將科學教學與STEM教育理念相結合,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初中科學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將相關理論知識教授給中學生,而不是運用新穎的教學方法或者教學模式讓學生體驗、實踐這些知識,就會導致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一直處于淺嘗輒止的階段。有言道:實踐出真知。初中科學的學習也是如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結合STEM教育理念,將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相關事物引入科學教學過程中,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積極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有關科學知識解決相關的生活問題。教師還要注意,在運用生活化教學方法時,一定要緊扣教材內容,精心選擇和設計一些生活化的科學學習活動[1]。例如,學習“能源與能源的分類”時,教師可以提前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進行生活化教學,這也是應用STEM教育理念的重點,這種方式對學生的科學學習有重要意義。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進行分類,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對于這些事物,人們會習慣性地怎樣進行分類?接下來教師就可以導入教學內容,帶領學生一起探索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現階段,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經滿足不了當前的教學需求,在初中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用的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進行科學教學。首先,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文字性的理論知識轉變為視頻或圖片的形式,使學生可以直觀地感知到科學學習的趣味性。例如,學習“生命起源”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搜集一些相關的視頻、圖片資料,制作成課件,向學生展示:大約在46億年前,地球誕生了,地球上的火山爆發,天空電閃雷鳴,形成了原始大氣層,水蒸氣升入高空冷卻后變成了雨水,地球上的水越積越多,形成了原始海洋。化學起源學說認為,地球上原本沒有生命,認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質。這由前蘇聯學者奧巴林提出來的。接下來,教師就可以導入教材內容:高溫、地殼薄,有原始大氣,后來才有水。原始大氣的成分為甲烷、氫氣、水蒸氣、二氧化碳、無氧氣及臭氧層。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這節課的教學,能有效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2]。
傳統的初中科學教學主要是靠教師口述或板書,將科學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的實踐動手機會少之又少,這樣的教學方式會導致學生缺乏對科學知識的探究和運用能力。而在STEM理念下,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科學實踐教學,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3]。例如,學習“杠桿”時,教師應轉變以往傳統的口述板書式教學方法,帶領學生進行一項實踐操作活動。教師拿一瓶罐頭,首先讓一位力氣比較大的男生嘗試直接用手打開,然后教師再提供輔助工具,讓這位學生嘗試利用工具來打開,兩次嘗試后這位男同學露出了失望的表情。接下來教師讓一位女生利用起子嘗試打開,這位女生很輕易就將罐頭打開了。教師在這時就可以讓學生們帶著疑問進行討論,從而掌握杠桿的概念。
STEM教育理念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應用,需要教師緊密結合學生各學科的實際學習水平來進行,也要明確STEM理念下的教學流程、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以此提高初中科學課程的知識性、科研性及實踐性。